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案束电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小肝癌(直径≤3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RF-2000^TM肿瘤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引导下对21例小肝癌患24个肿块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并用B超及CT检查以了解RFA治疗效果,随访观察其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 RFA治疗后100%(20/20)的肿块血供消失(另4个治疗前即无血供),且24个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100%)。随访6月-3年,21例中存活19例,半年生存丰100%。存活的19例中,已有5例生存半年,4例生存1年,6例生存2年,4例生存3年。结论案束电极RFA治疗小肝癌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当今最新的介入导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定等特点,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本文就该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技术概况、实验与临床研究、随访观察、并发症及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肝动脉栓塞化疗、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微波、激光、冷冻以及组织间高剂量率内照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本文介绍一种介入治疗肝癌的新方法-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1〕(Percutaneousradiofrequencyablatio,PRFA) ,对其治疗肝癌的工作原理、实验研究、临床应用、适应证、并发证和疗效观察作一综述。1 工作原理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 ,RFA)治疗肿瘤的原理与激光、微波及高强度超声治疗肿瘤相同,均是一种热损毁的方法。其依据是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2〕,…  相似文献   

4.
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学伟  邹正东 《西南军医》2010,12(3):442-444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PRFA)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我院小肝癌患者99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于手术切除和PRFA,对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术后体温恢复时间,ALT升高例数,胆红素升高例数,经比较无差异;对于直径≤3cm的肿瘤,手术治疗与PRFA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没有显著性;但是直径3~5cm的肿瘤,手术治疗组在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PRFA治疗组。结论手术治疗与PRFA均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对于肿瘤直径≤3cm的,两者疗效等同;对于肿瘤直径3~5cm的,以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癌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超声对36例肝癌患进行穿刺引导,并实时检测射频消融的全过程。结果 36例患均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治疗,仅有1例术后肝包膜下出现小血肿。结论 准确的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肝癌术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当今最新的介入导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定等特点,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本文就该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技术概况、实验与临床研究、随访观察、并发症及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22例患者结合1~6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12~37个月。结果10例病灶完全坏死,余14例病灶大部分坏死,1年生存率83%,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3例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异丙酚作镇静麻醉辅助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7例行PRFA治疗的肝癌病人辅以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等。以25例未用异丙酚的PRFA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治疗中与治疗前比较,体温升高,脉搏及呼吸频率在治疗5min时最快(P〈0.01),其余时段虽有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与舒张压在治疗5min时升高,其余时段降低,无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在静注异丙酚5、25min时呈下降趋势(P〈0.01)。异丙酚组患者的疼痛、大汗及恶心/呕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丙酚麻醉辅助PRFA,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PRFA治疗的依从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膈下肝癌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膈下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例肝癌患者共25个膈下病灶在CT引导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观察病灶坏死情况。结果18个病灶完全坏死,病灶完全坏死率72%,其余7个病灶大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膈下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MRI对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近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80例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中的48例患者进行了MRI随访观察。结果 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病灶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其MRI表现各有不同。病灶早期(1个月内)T1WI中央区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周围呈环行低信号,PDWI和T2WI病灶中央区呈低信号,周围则呈环行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中央区无强化,而边缘则呈环行强化。半年后随访病灶则T1WI、PDWI、T2WI则均呈低信号,且无强化。结论 MRI对局部组织损伤后是否存在出血,含铁血黄素的改变,以及判定局部是否存在水肿有着重要的作用。外周环行异常信号区的大小是判断毁损灶大小的最合适标志。其大小与疗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CT随访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后CT随访的时机和扫描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中的盯例患者,在术后1周至6个月的CT扫描方法和CT表现。结果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毁损灶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各不相同。毁损灶在早期(一个月内)CT表现呈混合密度,中央区以稍高密度为主,而周围则呈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中央区大部无强化,而边缘则呈不均匀强化。半年后随访病灶则呈边界清楚不强化的低密度影。结论 早期CT随访判定局部是否存在出血,毁损灶大小,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后期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残留和复发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后期CT随访时应常规进行螺旋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12.
肝癌射频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 ,为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疗效和选择理想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手段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 8例 ,原发性肝癌 7例 ,转移性肝癌 1例 ;6例为单发病灶 ,2例各为 2个病灶 (1例为原发 ,1例为转移 ) ;肿瘤直径 3~ 7.5cm(平均 4 .3cm)。肝总动脉及可疑区域供血动脉超选择性造影。结果 DSA表现 :射频治疗的肿瘤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低密度区 ;边缘区可见以下几种征象 :(1)局部染色 ;(2 )肝动脉门静脉瘘 ;(3)边缘区出血 ;(4 )边缘复发 ;(5 )无异常造影征象。肝内异位复发灶造影表现同其原发肿瘤常见造影表现。本组 7例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 /或肝内异位复发灶。结论 发现和鉴别射频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复发的关键。 (1)肉芽组织染色为治疗区边缘常见征象 ,多见于治疗后 1个月内。 (2 )局部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射频治疗的并发症 ,常因局部肝动脉灌注不足和门静脉异常灌注 ,掩盖局部复发征象。 (3)边缘出血与局部复发的鉴别要点在于 :前者为片状染色 ,时相更早 ,门静脉显影后仍有对比剂存留 ;边缘复发多为结节状 ,分布不均 ,突出于治疗轮廓以外。 (4 )射频治疗 3个月后 ,原肿瘤病灶边缘应无异常血管征象 ,若有染色应考虑复发。DSA在检出 <1cm的边缘结节复发和肝  相似文献   

13.
CT定位肺癌集束电极高温射频消融术的方法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在集束电极高温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色列产ELSC INT 2400ELECT全身CT对105例肺癌患者进行定位,用RF-2000射频消融仪及可伸展集束电极消融肺癌。结果105例病变定位技术成功率为98.3%,总缓解率为82.8%。结论CT是集束电极高温射频消融术的最佳定位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RF2 0 0 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集束电极针放置于肝肿瘤内进行治疗。结果 :3 0例肝癌患者 (肿瘤最大直径≤ 5cm ,2 3个病灶 ;肿瘤直径 >5cm ,2 3个病灶 )经过治疗 ,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占 5 4.3 % (2 5 / 46)。半年生存率 93 .3 % ,1年生存率为 75 %。除 2例出现肿瘤细胞针道种植转移外 ,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 5cm的肝癌治疗效果较佳 ;对于肿瘤直径 >5cm者 ,应提倡配合其他局部介入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施行射频消融术的19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例的电生理特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19例快速心律失常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例,隐性旁道7例,显性旁道3例;左侧旁道8例,右侧旁道2例;双旁道1例;房速1例。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为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检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30例HCC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RFA治疗前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的改变,并检测25例HCC血清sTNFRⅠ,sTNFR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HCC患者RFA治疗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降低(P<0.05);HCC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HCC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RFA治疗能有效减轻瘤负荷,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观察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长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对45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一年以上的螺旋CT随访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原发灶治愈者共40例(88.9%)其病灶直径为5mm~35mm;周边复发共5例(11.1%),其早期(1~3个月)表现为毁损灶边缘可见不均的强化区;6个月后其边缘的稍低密度区在动脉期表现为明显的强化而门脉期则呈低密度。9例患者发生肝脏其它部位的复发。结论螺旋CT随访,尤其是双期扫描对判定病灶的残留和复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尹昵  光雪峰  左明鲜  盖起明  邓洁 《西南军医》2011,13(6):1009-1011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开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80例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20例和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60例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显示80例病例中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PVA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长(P<0.05),平均操作时间相似(P>0.05)。术后随访6~12月时,总成功率73.3%,消融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1例,经抢救存活。结论在条件成熟的导管室,经导管消融阵发性房颤是可行的,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