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H IV感染患儿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时体内白介素7(IL-7)的作用,以及其与实验室检测疾病进展情况的参数间的关系。对象及方法:以31例接受H AART治疗的垂直H IV感染患儿病例(中值年龄为8.4岁)为对象,进行横向研究,并对4例类似病例进行纵向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均测定如下指标: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根据T细胞受体基因重组环数值(TRECs)检测确定胸腺生成能力、血浆IL-7浓度和病毒表型。结果:H IV感染组患儿IL-7浓度高于年龄与受试组相似无H IV感染的对照儿童。此外,与CD4+细胞计数大于500个/m m3的H I…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H IV感染妇女的分娩模式及母儿间传播的风险。患者与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在巴黎Bichat医院产科病房分娩的H IV感染妇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法国国家推荐的方法行妊娠护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分娩模式选择及新生儿治疗。结果:在此期间选取358例妊娠中的332例进行分析,其中75%接受强度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24%接受AZT单一疗法,1%未接受任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接受H AART的妇女及接受AZT单一治疗的妇女中分别有64.6%及28.7%其血浆H IV病毒载量在可探测水平以下(50拷贝/m l)。仅31.7%接受H AART…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艾滋病患者在高活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评价巨细胞病毒(CM V)的影响。设计:对1998年至2003年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受试者:1583例艾滋病患者,其中374例患有CM V视网膜炎。方法:每3个月联系一次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在此期间收集艾滋病病史、治疗、眼部检查等标准化数据及血液、病毒学和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数据。主要观察指标:死亡。结果:总死亡率为0.07死亡/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下列基线危险因素与死亡率增高有关:较高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 IV)病毒载量(H IV病毒载量>1…  相似文献   

4.
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估了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 IV感染儿童的脂肪重新分布及代谢紊乱流行情况。为了研究患者的临床免疫状态、病毒载量及强活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与流行病学指标间的关系,作者对H IV感染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记录了流行病学指标(年龄、性别、家族史)、临床免疫状态、病毒载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疗程及H AART以及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重新分布的临床体征及脂类、糖类、乳酸水平也给予记录。研究对象包括56例H IV感染儿童,其中包括30例男孩(54%),年龄介于21个月至18岁(平均9.5岁)。总体而言,49例患(87.5%)…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H 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1级病变(CIN1)病情的发展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1994年11月至2002年9月间阴道镜细胞学检查异常并被确诊为CIN1,排除了子宫切除、宫颈治疗、CIN2~3及宫颈癌等多项指标后,对H IV血清检查阳性或阴性的女性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受试者行2次/年的细胞学检查,出现不典型增生或恶性病变则行阴道镜检查。结果:对223例CIN1患者进行随访(202例H IV血清阳性,21例血清阴性),平均随访3.3人·年,8例H IV血清阳性者病情进展(发病密度为1.2%人·年,95%CI0.5%~2.4%人·年),H IV血清阴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引起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容易引起感染、炎症和恶化。在这些症状中,皮肤病变似乎是H IV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然而,有关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IV感染患儿皮肤病疗效的报道很少。目的:在1个H IV感染患儿队列中研究抗病毒治疗犤未治疗、单一治疗、联合治疗、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 RT)犦相关的皮肤病发病率和患病率,以及这些疗法对免疫学和病毒学标记物的影响。在抗病毒治疗期的不同阶段使用这些疗法。患者和方法:对210例H IV感染患儿行回顾性观察研究。这些患儿在22年间每3个月随访1次。采用R…  相似文献   

7.
HAART时代HIV感染儿童的机会感染及其他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的成人和儿童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或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 AART)之后,机会感染及其他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目的:2001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选择儿童AIDS临床研究协作组(PACTG)219C项目随访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H 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描述儿童H IV感染者H AART治疗后的神经系统结果,包括进行性H IV脑病(PH E)的发病率及PH E存活患者的临床后遗症。研究设计:在2000年对126例H IV感染儿童进行神经行为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以PH E、发育延迟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 D)作为主要分析变量。对PH E预测器行年龄匹配作为对照。结果:2000年PH E活动率为1.6%(n=2),PH E静止率为10%(n=13)。大部分存活者有残留运动及认知后遗症并需要特殊教育。既往PH E静止状态的患者有3例(23%)复发。病毒载量(VL)是与PH E相关的唯一明显因素。H IV或PH E与AD…  相似文献   

9.
背景:探讨人类缺陷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患者中梅毒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材料与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3年11月于某一指定医疗中心就诊的、发生梅毒性葡萄膜炎且同时感染H IV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20只眼)被纳入研究。3例患者首先由于梅毒的眼部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自1990年以来,乌干达结膜新生物的发病率有3倍的增长。已经明确暴露在日光紫外线辐射和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1(H IV)与之相关。然而有效的治疗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报道在乌干达的角结膜鳞状新生物的手术预后,以及调查了H IV感染和其他因素在肿瘤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纳入全国范围内的受试者,手术切除可疑病灶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进行H IV的咨询和检测,对受试者进行家访确定预后。结果:1995—2001年的67月中,纳入476例受试者(262例女性,214例男性,中位年龄32岁)。463例(97%)患者进行了切除病灶保留眼球的手术,13例进行了其他手术。414…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先前研究表明,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 RS)测得H IV感染儿童的脑代谢异常,但H IV感染儿童的上述测量结果随时间而表现出的稳定性尚未被描述。新近报道一项关于20例H IV感染儿童(年龄6~16岁)脑代谢的研究,本研究对其中的12例患儿(10.0±3.7岁)进行随访,分别在纳入试验后24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背景:在围生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的病程早期,采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其疗效尚未被确切阐明。目的:采用人群队列研究,调查围生期H IV感染的早期病变演进和存活率随出生年度和ART应用情况的变化趋势。设计、机构和试验对象:回顾性研究。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选择205例H IV感染患儿,出生于198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随访调查至3岁以上,进而对围生期H IV感染早期病程演变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主要观察指标:相对于出生年度、ART类型和初始治疗年龄,病变进展而达到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类诊断标准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与丙型肝炎病毒(H CV)的协同感染对于H C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生存的影响仍不清楚。因为在一些国家H IV感染不再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因此成为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本研究旨在对H CV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H IV感染患者与不合并H IV感染患者的生存进行比较。在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1037例仅感染H CV和180例H CV/H IV协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在肝脏发生第1次失代偿后的存活期进行分析。在随访过程中,386例(37%)H CV感染者和100例(56%)H CV/H IV协同感染者死亡。感染H IV和未感染H I…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基于多项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用于治疗小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 IV)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已经从单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单一疗法发展为复杂的复合疗法。然而,关于ART新方法在儿科H IV感染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整合作用,迄今尚无相关报道。目的:研究从1987~2003年美国儿科H IV感染治疗工作的变化,评价初始单一疗法与美国儿科指南的一致性,鉴别初次单一疗法变更的预测指标。设计、机构与试验对象:从儿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试验群体219C同龄组群中,抽取766例围生期H IV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群体。受试患儿…  相似文献   

15.
背景:由于H IV-H CV共同感染患者的预期生存率已明显提高,终末期肝脏疾病需要进行肝移植(LT)可能成为新问题。本文报道了PaulBrouse医院为H IV-H CV共同感染患者晚期肝硬化进行肝移植的经验。方法:7例连续的H IV-H CV感染患者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因H CV导致的终末期肝病进行了肝移植。所有患者都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肝移植前血浆中H IV病毒<400拷贝/m l,CD4淋巴细胞计数中位值为306/m m3(极差103~510)。截止评估时(2003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极差4~40个月)。结果:两例患者分别于LT后4个月和22个…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已经成为肛门肿瘤尤其是H IV感染者(该类患者肛门H PV感染率较高)的危险因素,考虑到肛门感染和新生物性皮损发展的关系,作者希望评价咪喹莫特根除H IV感染者H PV潜伏感染的效果。对象和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赋形剂对照试验。间隔2月肛门拭子取材,只有连续两次H PV-D N A检测阳性者纳入试验。持续潜伏H PV感染者分为2组,咪喹莫特治疗组和赋形剂组,均应用6周。治疗后的第2、4周检测H PV-DN A。结果:80例H IV感染者中26例(32.5%)连续2次检测阳性,其中19例纳入研究。经随机分组,9例接受咪喹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广泛应用之前,大多数研究均报道产前的侵入性操作会明显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垂直传播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感染H IV、在妊娠中期行产前侵入性操作并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分娩的孕妇,其H IV的垂直传播率和其他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设计:研究为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所有纳入者均为1997年1月1日以后分娩的H IV感染者,并在妊娠中期进行过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或脐带血穿刺。结果:纳入研究的孕妇共775例,其中63例(8.1%)曾行早期侵入性诊断,而且早期侵入性诊断率在1997年从4%进行性增长到14%。60例活产…  相似文献   

18.
唐荣玲 《华夏医学》2006,19(2):273-274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 IG)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 I)的疗效。方法:对36例RR I患儿静脉注射IV IG 400m g.kg-1.次-1,1次/d,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门诊随访其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34例(94.4%)在疗程结束后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减少,病程明显缩短,广谱抗生素使用减少。结论:静脉注射IV IG治疗RR I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尚未全面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评估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 PSA)对于年老体弱住院患者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研究人群是从1999年5月至2001年12月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确诊的85例连续新入院老年患者(年龄≥65岁)。其中29例已经接受了2~15d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10~20m g/d)治疗,其余56例未接受任何治疗。H PSA与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学和病理学进行对比:最近3次检查中至少有2次阳性者认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3次中至少2次阴性者认为未感染。结果:56例未经治疗患者H P-S…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多项研究证实反流性食管炎(RE)可发生于幽门螺杆菌(H P)根除治疗后。然而,胃镜检查不能预测成功根除治疗后R E的发生。本研究评估了H P根除治疗后R E的发病率与食管裂孔疝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了148例在过去超过5年的时间之前接受了H P根除治疗的患者,根据内镜检查评估其R E和食管裂孔疝的程度。食管裂孔疝依据H ill胃食管重叠值(GEFV,包括I~IV级)进行分级;H P根除治疗后R E依据洛杉矶分级系统进行分级。所有患者的H P感染,经胃窦和胃底活检标本组织培养、尿素酶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测确认。结果:148例患者中,有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