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传统气道湿化仅注重于气道湿化,而忽视了在气道湿化中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笔者对我院2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氨溴索(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在正常呼吸道的中段制造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用来解决患者呼吸道梗阻、痰多难以排出以及长时间的气管插管等问题,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1].气管切开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3或3~4气管状软骨之间做横行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形成人工气道.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原有气道的结构,空气进入肺脏的呼吸模式改变亦使肺脏产生了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患者多会出现呼吸道干涩、分泌物增多、痰液不易排出等情况.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也做了相应的护理干预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置人工气道后的吸痰方法,有效提高呼吸道的护理质量.方法:充分使气道温化湿化,加强无菌操作,操作轻柔.结果:通过对57例呼吸功能障碍或气道损伤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有效吸痰护理,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不当的吸痰会加重患者气道的损伤,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通过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护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套管插入气管,病人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或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解除或预防气管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它是进行急诊抢救和呼吸监护,保证重症患者气道通畅的最效的方法之一。但气管切开后,气道直接向外开放,如不注意护理,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而气道的管理又是机械通气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我科收治气管插管患者38例,在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纠正二氧化碳蓄积以及对危重患者呼吸循环的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我科38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以来在我院收治的57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对所有的患者严格按照呼吸道护理规划进行,清除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痰、气道湿化,保存呼吸道的通畅,吸氧,营养护理以及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气道护理.结果 57例重症脑外伤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优质的呼吸道护理,好转51例,7例因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通过精心的治疗以及一般护理、病房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护理、给氧护理、呼吸道护理和气管切开护理能有效的防止肺部感染,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为探讨如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护理,解决呼吸道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人工气道的病人,实施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及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36例病人护理后,仅5例气管切开患者、3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人工气道的感染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严格的人工气道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和因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7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针对不同的创伤使用不同的气道开放和呼吸支持方法,包括开放气道、面罩通气、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气管切开、胸穿排气、呼吸囊辅助呼吸等.结果 76例病人中,有效改善氧供,送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68例,死亡8例.结论 院前急救中呼吸道管理是急救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气管插管是院前急救严重多发伤最为有效的气道开放手段,可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患者因意识障碍,脱水治疗及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此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中最有效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和氧合,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呼吸道堵塞,是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和抢救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险[1].因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要掌握及熟练操作的技能.现就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0例病人给予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以气道保护为目的的气管插管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ICU的269例以气道保护为目的的气管插管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口气管插管243例,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23例,紧急床边气管切开3例;建立人工气道后有192例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而进行机械通气,77例自主呼吸平顺者予经导管吸氧;共进行275人次院内影像学检查、介入治疗等,其中210人次院内转运过程中使用简易呼吸机,43人次在机械通气下进行洗胃、胃镜检查、治疗等.结果:经导管吸氧的77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16例分别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不规则等情况,及时给予人工气囊通气、机械通气;有6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的治疗、转运过程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5例心肺复苏成功.在抢救、治疗期间未发生呼吸道阻塞、窒息、严重缺氧等呼吸道原因导致患者直接死亡.结论:早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气道保护措施,可避免误吸、窒息、缺氧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预防性气管插管为实施心肺复苏提供很大的方便,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可解除或预防各种原因造成的喉阻塞,减少或避免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并可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使呼吸功能得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不能进行有效的呼吸,不能彻底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引起气道梗阻及窒息,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而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的湿化作用降低,易使气管粘膜干燥,纤毛活动功能降低,呼吸道的分泌物变得粘稠,气道阻力增加,细菌容易生长而引起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气管切开术后应及时给予气管内滴药,但持续气管内滴药容易引起患者呛咳,且药物不能到达气管深部而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正>气管是人们进行呼吸的重要通道,当出现严重呼气困难、气道阻塞或者呼吸功能失常等情况时候,需要人工给患者建立呼吸通道,从而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即人工气道。由于人们自然呼吸时,鼻腔咽喉等呼吸通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过滤微尘、湿化和温化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吸入体内的气体的洁净和湿润,而当气管切开或者插入气管后,患者主要是通过人工气管进行呼吸,无法对气体进行过滤、加温、加湿,进而会引起黏膜干燥,容易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进一步加重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吴青蔓 《微创医学》2006,25(3):566-567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呼吸通道,吸痰操作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期间,吸痰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有关吸痰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充分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鼻气管插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正庆  瞿香凝 《广西医学》2008,30(12):1949-1950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维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功能不全,是抢救的关键.现将我院近5年经鼻气管插管在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正常的换气功能 1.1一般措施 注意听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分泌物阻塞气道,必要时吸痰或插入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以维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每1~2小时协助病人咳嗽及深呼吸数次,吸氧.定时评价血气值及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的解剖和防御功能 (一)呼吸道的解剖呼吸器官从鼻腔到环状软骨称上呼吸道,主要作用是调节吸入气体和作为气体通道。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称下呼吸道,为气体从肺泡进出的通道。下呼吸道可分为三个部分:(1)软骨气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2)膜气道,为非呼吸性细支气管;(3)气体交换的气道,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也称为终末呼吸单位。前两者为气体的通道,也称为传导气道。(图1)  相似文献   

20.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我科利用一次性50ml无菌注射器,经过加工后,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