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初步观察压应力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的皮肤扩张动物模型为在体观察对象;4、8、12kPa的压应力予体外培养的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间歇加压(每天3次,每次2h,共1周)为离体观察对象。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双染、细胞克隆形成率等技术与方法检测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角蛋白14(K14)、角蛋白10(K10)、α6整合素、CD71的表达特征,以及压应力对表皮千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扩张皮肤的表皮层明显增厚;表皮层的β1整合素、K19、K14阳性细胞数量于扩张的第5天开始增多,至15d达峰值后下降,扩张完成后20d趋于正常;棘层和颗粒层不仅可见上述阳性细胞,且出现α6整合素^bri/CD71^dim细胞的表达。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8kPa、12kPa的压应力作用1周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8.67%、49.36%,明显高于4kPa组(23.17%)与对照组(23.00%),8kPa、12kPa组可见K10阳性细胞表达。结论:表皮干细胞具有压应力敏感性,适当的压应力可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本院成熟期增生性瘢痕患者病理组织,正常皮肤为本院行游离皮片移植术患者的全厚皮片,分别进行分离培养,获取种子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角蛋白19、整合素β_1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检测两组表皮干细胞生长曲线,酶标仪检测两组表皮干细胞450~630nm的吸光度值。结果:角蛋白19及整合素β1在两组中均呈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表皮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其不同时间的450~630nm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也存在表皮干细胞,且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为整形外科中成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的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30、150、1000μg/L)TSA对原发性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TSA浓度为30μg/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SA(30μg/L)对细胞的增殖基本无影响;当TSA浓度达到1000μg/L时,实验组细胞大量崩解、坯死,对细胞产生了严重的毒性作用;当TSA浓度为150μg/L时,实验组细胞无崩解、坏死现象,其36h和48h细胞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AC抑制剂TSA对体外培养的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胚胎皮肤中的干细胞,分析皮肤干细胞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发育过程中在胎儿皮肤中的迁徙、增殖分化特征,探讨皮肤干细胞与皮肤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 不同发育时期胎儿皮肤,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SP法检测整合素-β1、角蛋白19(K19)、K14、K10和PCNA的表达。结果 胚胎发育期可见整合素-β1阳性的细胞在基底层散在分布。随胎龄增加,整合素-β1表达减弱,表达范围减小。同时,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K19均在表皮基底层强烈表达。表皮分层期后,K14阳性细胞从基底层向上延伸至亚基底层。而K10作为表皮终末分化细胞的标志,主要分布在表皮的中层和外层。此外,在毛囊发育过程中,胎皮表皮嵴的细胞相互聚集成团,形成毛囊初级原基,表达整合素-β1、K19、K14及PCNA为阳性。随着毛囊的形成、成熟,皮肤干细胞主要聚集在与表皮相延续的外根鞘、毛囊隆突部及毛母质,表达整合素-β1、K19、K14和PCNA为阳性。结论 (1)皮肤的发生、发育与角蛋白的程序性改变密切相关;(2)毛囊的发生、发育受到毛乳头的诱导作用。毛囊成熟期后,皮肤干细胞主要迁移至与表皮相延续的外根鞘、毛囊隆突部及毛母质等处。此外,还发现毛乳头及其周围组织内分布着单核样细胞表达整合素-β1、K19和K14为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认识表皮干细胞对IV型胶原的黏附特性,评价重复利用IV型胶原以快速贴壁法在分选表皮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未包被胶原培养瓶的细胞作为对照组I,首次IV型胶原和三次IV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分别作为实验组I和实验组II,将包被IV型胶原并曾黏附细胞的培养瓶消化后作为实验组III。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接种其上,15min后对贴壁细胞进行显微摄像并计数,数据用SAS软件分析。对贴壁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活性进行观察,并用β1整合素、K19对贴壁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胶原包被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并于5天铺满培养瓶底,而对照组12天后仍未铺满瓶底。各实验组细胞15min贴壁数无明显差异(P>0.05)。贴壁细胞β1整合素和K19表达阳性。结论:表皮干细胞对IV型胶原具有较好的黏附特性,利用快速贴壁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重复利用IV型胶原对表皮干细胞的黏附特性几乎无影响并可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培养的人外泌汗腺上皮细胞(human eccrine sweat gland epithelial cells, hESG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细胞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P-ERK1/2)蛋白的表达.方法 在无血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keratinocyte serum free medium, KSFM)中培养hESGc,取第1代细胞进行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met表达.MTT法检测HGF对hESGc的促增殖作用,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仅含200μLKSFM;对照组于96孔板以2×103个/孔接种hESGc,并加入200μLKSFM;实验组于96孔板以2×103个/孔接种hESGc并加入200μLKSFM后,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20、40、80ng/mL)HGF.实验组于加入各浓度HGF前以及加入后2、4d,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实验组于加入40ng/mL HGF后即刻,5、30、90和120min,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p-ERK1/2表达规律.结果 hESGc抗-C-me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胞浆可见阳性染色,细胞核染色为蓝色.MTT法检测示40、80ng/mLHGF对hESGc具有显著促增殖作用(P<0.05).在含40ng/mL HGF的KSFM中培养2d,吸光度(A)值为0.2393±0.0709,增殖率为74.2%,对照组A值为0.1374±0.0290;培养4d,40ng/mL HGF实验组A值为0.2878±0.0743,增殖率为74.8%,对照组A值为0.1646±0.03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80ng/mL HGF的KSFM中培养2 d,A值为0.2123±0.0592,增殖率为54.5%;培养4d,80ng/mL HGF实验组A值为0.2310±0.0567,增殖率为4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在40ng/mL HGF刺激5min后表达达高峰,相对积分吸光度值(relative integral absorbance, RIA)为0.592.±1922,较刺激后即刻增加8.1倍(P<0.01);刺激30、90及120min后RIA与刺激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F可促进hESGc增殖,并能引起ERK1/2蛋白磷酸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对表皮干细胞间通讯的调节机制,为理解皮肤创伤愈合的信号传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表皮干细胞(n=8),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表达。细胞模型是2×10^6表皮干细胞接种在胶原包被的培养皿表面,实验组为表皮干细胞+Ⅳ型胶原基质组(n=8),对照组为表皮干细胞+Ⅰ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基质组(n=8),和表皮干细胞培养于无胶原包被的60mm平皿组(n=8)。Epilife无血清培养基培养7天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培养表皮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表达、单细胞显微注射荧光示踪剂检测在培养表皮干细胞之间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结果: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抗C-Kit、CK14、CK19、β1-整合素、P63染色阳性,流式细胞学检查示C-Kit、CK14、CK19、β1-整合素、P63阳性率分别是(91.50±4.72)%、(88.54±6.28)%、(90.38±7.10%、(89.54±5.61)%和(87.38±4.64)%。培养7天后,在Ⅳ型胶原组,(90±4.11)%的细胞表达表皮干细胞表型;在无胶原基质组,细胞生长数量少,(50±6.20)%的细胞表达表皮干细胞表型;在Ⅰ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基质组,只有少于(10±3.54)%的细胞表达表皮干细胞表型,(90±4.83)%的细胞表达表皮细胞表型;此外,保持特异性标志的表皮干细胞Connexin表达图不同于有表皮细胞特征的细胞。因为皮肤的创伤愈合过程伴随着细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的改变,随之是广泛的表皮干细胞的细胞分裂,分化,和迁移,而相似的改变对于体内皮肤创伤的修复过程极为重要。结论:细胞外基质通过Connexin调节表皮干细胞间通讯,不同Connexin表达模式允许第二信使分子和细胞代谢产物的不同通透性,因此协调细胞和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磁珠分选的骨骺干细胞(PSCs)经诱导后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性能,及其与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CS/nH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用显微手术器械剪取新生24 h内的清洁级SD大鼠股骨下端骺板两端的La Croix环处组织,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PS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SC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并诱导PSCs向软骨细胞特性方向分化,免疫细胞化学、甲苯胺兰及番红O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Ⅱ型胶原及软骨基质的表达情况.以诱导后接种于CS/nHA支架培养的PSCs为实验组,以诱导后未接种支架的细胞为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及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阿辛蓝法测定细胞合成的糖胺多糖(GAG)情况.对两组间不同培养时间的吸光度值及GAG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磁珠分选的PSCs体外培养增殖迅速,免疫荧光染色显示FGFR-3阳性表达.诱导后的PSCs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兰染色及番红O染色均旱阳性.细胞接种CS/nHA支架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 d实验组与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24).培养14 d后培养液GAG含量为(89.66±6.52)μg/106个细胞,高于对照组[(78.62±4.63)μg/106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5).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的PSCs经诱导后可向软骨细胞功能方向分化,诱导后的PSCs与CS/nHA分层支架复合有望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9.
创面愈合过程中创缘表皮干细胞的再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将刨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2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d、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以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为银锌霜组80%(16/20),对照组60%(12/2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但于创缘表皮的棘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β1整合素和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越密集,组织学上与基底层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其数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直到创面愈合.上皮化后,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参与创面的修复,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新型自组装多肽纳米凝胶支架RGDmx,探讨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及其对前软骨干细胞(precartilaginous stem cells,PSCs)增殖和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四肢长骨干骺端组织分离培养PSCs,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选纯化原代细胞,并进行鉴定。取KLD-12、KLD-12-PRG多肽冻干粉,以体积比1∶1复合构建RGDmx。将纯化后的第3代PSCs接种至KLD-12(对照组)和RGDmx(实验组)培养,1、3、7、14 d用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CCK)-8法检测支架细胞增殖-毒性;制备不同混合比(0、20%、40%、60%、80%、100%)RGDmx,观察其对PSCs增殖的影响;采用无血清软骨形成培养液(complete chondrogenic medium,CCM)诱导两组支架内P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培养14 d时行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并用RT-PCR法检测两组软骨分化特异性基因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纯化获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PSCs。CCK-8检测结果显示,复合培养后实验组细胞吸光度(A)值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步提高,7 d达峰值;其中7、14 d时细胞A值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培养7 d时,混合比为40%组细胞A值较其他混合比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M诱导培养14 d时,两组支架内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阳性;RT-PCR检测示实验组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组装多肽纳米凝胶支架RGDmx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有效促进PSCs增殖及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是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细胞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DS)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组、EDS低(20 mg/kg)、中(30 mg/kg)、高(40 mg/kg)剂量治疗组(n=8).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大鼠ALI模型,3个EDS治疗组于建模1 h后予不同剂量的EDS腹腔注射,其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4 h后,取肺组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Western blot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用ELISA测定各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RT-PCR检测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LPS组可见肺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EDS治疗组肺损伤明显改善,效果随EDS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肺组织的SP-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TNF-α含量、TNF-α mRNA表达、TLR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05).与LPS组相比较,不同剂量EDS治疗组肺组织SP-A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TNF-α含量、TNF-α mRNA表达、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EDS高剂量组比中、低剂量组效果明显 (P〈0.05).结论:蜕皮甾酮对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通路来降低肺组织中TNF-α炎性因子的表达,并促进抗炎物质SP-A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行RPM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经鉴定后第3代用于实验。随机分组(1)正常对照组;(2)不同浓度脂多糖组(1、10、100mg/L);(3)不同时间组:10mg/LLPS作用于RPMC3、6、12、24h;(4)10mg/LLPS+乌司他丁组(160、320、640U/ml)作用12h;实时定量PCR法测IL-15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5、IL-6的表达。结果:脂多糖可刺激RPMC的IL-15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高且在12h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脂多糖诱导RPMCIL-6的蛋白表达增高,在12h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脂多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IL-15、IL-6的表达(P〈0.05)。结论:脂多糖可上调PMCIL-15、IL-6的表达,乌司他丁可抑制脂多糖所致的IL-15、IL-6过度表达,以预防或延缓腹膜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蜕皮甾酮(EDS)对冻存复苏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hUCMSCs采用梯度冷冻技术冻存,6个月后复苏,扩增、传代,分3组培养:空白对照组用普通培养基培养;低剂量EDS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100μg/mlEDS;高剂量EDS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200μg/mlEDS。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10d时计算克隆形成能力,绘制细胞生长0~7d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鉴定hucMscs的细胞表面特异标记(CD34、CD45、CD29、CD105),油红0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huCMSCs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两EDS组克隆形成率约为75%,空白对照组约为40%。生长曲线显示两EDS组增殖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快,但两EDS组增殖速度相近。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两EDS组的CD29、CD105阳性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CD34、CD45里阴性表达,其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ED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检测发现,各组细胞均能够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而高剂量EDS组细胞在未加诱导培养基的情况下仍出现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趋势。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DS对细胞复苏后恢复细胞活性以及提高存活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较高浓度的EDS有诱导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02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L02肝细胞培养后分为损伤3 h组、6 h组和12 h组,每组再根据加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分为100、200、300、500、750、1 000μmol/L 6个亚组,对照组不加入H2O2,分别在培养箱中继续孵育3 h、6 h或12 h后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另1组L02肝细胞培养后分为损伤3 h组、6 h组和12 h组,损伤3 h组再根据加入H2O2浓度不同分为100、200、300、500、750μmol/L 5个亚组,损伤6 h组分为100、200、300、500μmol/L 4个亚组,损伤12 h组分为100、200、300μmol/L 3个亚组,对照组不加入H2O2,分别在培养箱中继续孵育3 h、6 h或12 h后进行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检测。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L02肝细胞培养后损伤组加入200μmol/L H2O2,对照组不加入H2O2。在培养箱中继续孵育6 h后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丙二醛(MDA)、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结果损伤3 h组中,200、300、500、750、1 000μmol/L等各亚组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损伤6 h组中,各亚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损伤12 h组中,各亚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 h H2O2浓度与细胞存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993,6 h组为-0.955,12 h组为-0.819。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H2O2损伤情况下细胞凋亡/坏死率:损伤3、6、12 h组中,损伤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 h组H2O2浓度与细胞凋亡或坏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971,6 h组为0.992,12 h组为0.986。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H2O2作用6 h处理L02肝细胞损伤组的线粒体膜电位、MDA、ROS、SOD、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200μmol/L H2O2作用6 h处理L02肝细胞是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或氧化损伤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对人肾小管细胞(human kidney cell,HKC)的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C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A组。检测指标包括MTT 490 nm处OD值、细胞免疫组化测定的增殖核细胞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euclus antigen,PCNA)表达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AA呈剂量正相关和时间正相关地抑制细胞增殖,特别是40mg/LAA组(0.49±0.076vs0.831±0.134,P〈0.05)。10mg/LAA组PCNA表达增加[(75.7±2.1)%vs(42.2±5)%,P〈0.01]。AA将HKC阻滞在S期,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结论:AA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抑制在细胞周期的S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损伤侧损伤和邻近未损伤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的变化.以探讨两组神经元钙电流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发病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以左侧L5脊神经结扎离断术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酶消化法急性分离模型组损伤侧L5(SNL-L5组)、L4(SNL-L4组)以及正常对照组L5,L4背根神经节神经元(C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结果:SNL—L5组与SNL-L4组峰值钙流密度均较C组降低(P〈0.05)。且SNL-L5组的峰值钙电流密度亦低于SNL-L4组(P〈0.05)。与C组和SNL-L4组相比.SNL-L5组钙电流半数激活电压向超级化方向移动(P〈0.05).其N型钙电流比例上升(P〈0.05)。三组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损伤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密度降低.电流激活曲线向超级化方向移动。N型Ca^2+电流比例升高.提示损伤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可能在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90例,按照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2例)、持续性房颤组(28例)和永久性房颤组(40例);对照组78例为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的患者.各组患者于入院后24~48 h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超声心动测定左房内径.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hs-CRP为(5.98±2.0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7±0.48)mg/L(P〈0.05);持续性房颤组hs-CRP为(10.32±3.14)mg/L,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hs-CRP为(2.20±0.86)mg/L明显低于持续性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永久性房颤组左房内径大于持续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房颤发生早期明显升高,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至正常,提示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起一定作用;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左房内径逐渐扩大,提示房颤的维持与心房结构重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阿的平对微波辐射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3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饲养.辐射对照组(40只)、阿的平低剂量组(40只)和阿的平高剂量组(40只)分别给予注射用水、12.6 mg/kg和 50.4 mg/kg阿的平(溶于注射用水中)灌胃,灌胃量20 ml/kg; 1 h后接受50 mW/cm2的微波照射30 min,辐射后即刻(0 d)、1、2、7 d取心肌组织,正常组动物于辐射实验后7 d取心肌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微波辐射导致小鼠心肌组织疏松、细胞水肿、血管扩张肿胀、间质充血等病理损伤;预先灌胃给予小鼠阿的平后,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所减轻,状况有所改善,不同剂量阿的平组的病理改变相近.HSP70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使小鼠HSP70表达略有升高,阿的平给药组于0、1、7 d蛋白表达上调,且高剂量组上调更明显(P〈0.05和P〈0.01).结论:阿的平可以降低微波辐照引起的组织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HSP70蛋白表达发挥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白介素-1β损伤的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对MMP-3、TIMP-1的影响。方法:在无菌环境下消化得到3个月龄雌性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用第2代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与IL-1β(5μg/L)、IL-1β(5μg/L)加地塞米松(10-6mmol/L)、IL-1β(5μg/L)加银杏叶提取物(40mg、80mg、160mg/L)共同孵育,24h后ELISA测定受损伤软骨细胞培养液中的MMP-3及TIMP-1。结果:损伤后的软骨细胞培养液中的MMP-3增多,TIMP-1分泌较少。地塞米松同银杏叶提取物均可对抗IL-1β的效应,银杏叶提取物的这种效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调节受损伤后软骨细胞MMP-3和TIMP-1生成,保护IL-1β损伤的膝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