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携带式食管,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萍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4):164-166
食管24小时pH动态监测在胃、食管返流疾病中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对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亦引起临床界重视,目前主要用于判定抗酸药以及不同给药时间的抑酸效果,是临床药理及判断胃及酸相关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态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GERD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24小时食管pH监测系统对16名健康受试者及45例GERD患者进行了检测.提出了初步的生理性GER标准.对病理性GER诊断.以总pH<4百分时间敏感性最高(87%).返流次数最低(62%).而各指标的特异性在93~100%.结果表明:该法是GERD诊断及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推荐总pH<4百分时间作为GERD诊断的最好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pH阶段分析在食管24小时pH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PH阶段分析在食道24小时PH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食道24PH监测,观察122例胃镜下确诊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并进行不同PH阶段分析,结果 按照Demeester计分大于或等于14.72分为异常(即PH小于4阶段分析),食道24小时PH监测与胃镜在诊断反流性食道炎方面的相符率为63.9%;而按Demeester不同PH阶段为正常的分析,在PH小于1、2、3、5、大于7和大于8阶段 相似文献
4.
24小时动态监测食管内pH值的变化,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灵敏性和特异性高,该技术成为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在应用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定位LES则是监测结果是否真正为“金标准”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对101例患进行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得出监测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管24小时pH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3,13(1):22-24
食管24小时pH监测在胃禽管返流及有关疾病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无论是从仪器设备上,还是从测定技术,资料分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临床应用价值得以进一步肯定,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6.
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0例患者同时进行食管测压和24小时pH值监测,探讨压力和24小时pH值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 炎间的关系。方法:80例病人分为A组无反流症状;B组有反流症状,但内镜或X线检查无食管炎;C组有反流症状,内 镜或X线检查有食管炎。使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食管上、下括约肌及食管体静息和吞咽时压力及运动功能; 同时使用便携式24小时pH监测仪监测食管24小时pH值。结果:B、C两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低于A组(P< 0.05),且食管下段蠕动幅度低于A组(P<0.01);C组食管下段蠕动低于B组(P<0.05);24小时pH监测B、C两组各项 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胃食管反流与LESP降低、食管下段蠕动减弱有关,LESP低于11mmHg食管 炎的危险性增加。其诊断以24小时pH监测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7.
自制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自制的仪器作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并作食管测压、钡餐造影、内镜及粘膜活检等多种检查,对20例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另对20例无症状的正常志愿者进行了持续pH监测和食管测压检查作对照。自制的监测仪器性能良好而稳定。病例组中持续pH监测各反流参数、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原发性蠕动收缩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二组之下食管括约肌长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建立24小时pH监测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正常值范围,还比较了上述各检查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的阳性检出率,以持续pH监测最高(90%),提示pH监测的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8.
9.
支气管哮喘病人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食管 2 4hpH的变化 ,研究胃食管反流 (GER)病人应用抑酸剂后食管 pH或肺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 5 1例哮喘病人进行了研究 ,其中 30例病人比较发作期及缓解 2周后的 2 4h食管 pH指标 ,对 16例伴有GER的哮喘缓解期病人 ,应用奥米拉唑治疗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肺功能指标。对 15例伴有GER的急性哮喘发作病人应用奥米拉唑治疗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 2 4h食管 pH的变化。结果 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 2 4h食管pH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16例伴有GER的哮喘缓解期病人 ,应用抑酸剂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15例伴有GER的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经抑酸剂治疗后 ,13例食管 2 4hpH监测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 ,GER发生率显著升高 ,有GER的哮喘病人肺功能有明显改变 ,对哮喘发作的病人 ,需常规进行食管 2 4hpH监测 ,发现有GER的病人 ,可采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与24小时pH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测压和pH结果,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及便携式pH监测记录仪,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结果: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H的百分比和腹段下食管括约肌(LES)的长度、LES静息压及远端食管的蠕动压明显相关。依据测压及pH结果,使用t检验方法,结果提示食管蠕动压不仅与pH<4的百分化相关,也与酸反流大于5分钟的时间、最长反流时间有关(P<001)。结论:腹段LES的长度及食管下段的蠕动收缩是重要的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减弱食管体部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3月无脑血管病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住院 3d内经X线胸片确诊 ) 1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6 9~ 89岁 ,平均 75 72岁 ,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 1例 ,余无消化道症状。其中 ,左下肺炎 5例 ,右下肺炎 5例 ,左上肺炎 4例 ,右中叶肺炎 4例。 2 .2 4h食管pH测定方法 :于确诊肺炎 3~ 10d内行2 4h食管pH测定 ,测定前 3d患者停用各种抗酸剂、促胃排空药。将食管pH测定电极 (monocrystantantimonypHcatheter,美敦力 赛亚有限公司 )经鼻腔插至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发生与酸及胆汁反流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烧心,反食,反酸)患者行24h食管内pH及胆汁同步监测。以DeMeester计分14.72为标准将患者分成无明显酸反流组及有明显酸反流组。分析两组患者所标记的症状发生的时间(餐时、餐后、直立位和卧位);是否与酸反流事件或胆汁反流事件或酸和胆汁混合反流事件有关。结果:32例患者监测中共发生症状272次(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和反食)。第一组患者人平症状发生次数低于第二组(5.1vs11.3)。第一组仅28.6%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而第二组有65.8%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两组仅有8.5%的症状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第二组与酸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明显高于第一组(P<0.05)。结论:反流症状的发生明显与酸反流事件相关而较少与胆汁反流事件相关。胆汁反流不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24 h食管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其中反复呕吐症状为主者29例和以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哮喘发作为主者11例。并对12例诊断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儿经治疗后进行复查。以11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儿童作为对照。监测指标有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 、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立位和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以及Biox-0choa评分。结果:32例存在胃食管反流(GER),占74.4%。各项反应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和治疗前后反流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24h食管pH监测判定反流类型,不仅提高了病理性GER的诊断率,而且不不同临床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根据,尤其是反复呕吐、反复呼吸道病变及新生儿呕吐的病因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餐8h食管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意义,并以常规24hpH监测为标准验证其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221例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和pH监测。首先由系统计算24h DeMeester积分,≥14.72分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入选患者晚餐开始共计8h的监测数据,同样计算DeMeester积分,相同的标准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积分的相关性。结果221例患者经常规24h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24例,正常97例,含餐8hpH监测方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20例,正常101例。含餐8h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95.9%,经Kappa及Mc-nemar检验2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部分结果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种检测方式DeMeester积分的相关系数为0.929。结论含餐8小时监测法和24hpH监测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GERD特别是内镜阴性GER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pH电极定位法对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胃食管pH梯度定位法和食管测压定位法,放置pH电极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的前瞻性研究,以探讨不同定位法对结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和分组对照组(A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4~74岁,平均50.8岁。无胃肠和肝胆疾病,排除影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组:按年龄、性别、症状轻重和胃镜下病变程度随机分为B、C组。B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53.1岁;C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48.9岁。二、方法 用多…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食管酸碱反流情况及胃内pH变化,探讨其诊断胃、食管分泌及运动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24小时pH动态监义,对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非卧床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对食管反流的6项PH指标综合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 有一食管酸反流的6项指标及总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食管碱反流及胃内24小时各项PH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8.
24 h食管pH监测(24 h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被广泛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诊断与评价。pH监测电极置放的标准位置是距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近端边缘5 cm处。研究表明,pH电极定位的准确程度与监测结果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现有pH电极定位的方法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各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国产食管pH胶囊与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6例志愿者均先应用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系统检测食管酸反流,隔1d后再应用国产食管pH胶囊进行食管酸反流检测,48h后送回接收器;监测期间记录工作、饮食、活动、睡眠和不适症状等情况。食管pH胶囊检查结束12d后行胸片检查明确胶囊脱落情况。[结果]与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方法相比,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对食管酸反流检测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91.67%,准确性为84.62%;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主要不适症状为吞咽疼痛、胸骨后异物感,而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方法中,咽喉部不适、流涕和恶心较多见。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对日常生活、饮食和运动的影响程度较小,生活满意程度较高。当需要重复检查时,更多的志愿者愿意选择应用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12d后食管pH胶囊的脱落率为96.43%。[结论]国产食管pH胶囊与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2种方法的有效性相当,但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较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耐受性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应用24h食管pH监测仪,检测食管下段pH值,旨在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提供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先进而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消化性溃疡54例及GERD组85例,均采用DigitrapperMKⅢ24h pH监测仪记录下食管括约肌(LES)上5cm处pH。结果:GERD组24h食管pH监测有关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1),后两者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GERD组中有24例内镜阴性GERD患者,其24h食管pH监测与61例反流性食管炎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GERD的临床分析和内镜诊断均有其局限性,结合24h食管pH监测,不失为GERD,尤其是内镜阴性GERD诊断有意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