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右小腿内侧及足内缘疼痛、麻木14 a.症状在静息时明显加重,伴右小腿与足发凉.按腰椎病保守治疗多年,接受腰部手术治疗1次,无效.专科查体:腰部见手术瘢痕,无压痛叩击痛等阳性体征;小腿肌力正常;隐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右大腿下部内侧(收肌管投影处)神经叩击征阳性,沿隐神经放射,静息症状加重时;右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减弱至消失.腰椎MRI显示多节段退变,无明显椎管狭窄.右大腿下部内侧超声提示小的实质性肿物,压迫股动脉,影响血流.入院诊断:隐神经卡压症或肿瘤.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右收肌管内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收肌管下口处隐神经的精细解剖和体表定位。 方法 采用12具尸体标本20侧下肢对收肌管及其下口部位进行精细解剖和测量。 结果 收肌管下份隐神经在前内侧、股动脉居中、股静脉在后。在收肌管下口和稍上位置,膝降动、静脉和隐神经分别穿大收肌腱板出收肌管并伴行下行,隐神经在膝内侧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和足内侧。收肌管下口分别距髌骨上缘(5.85±0.15)cm、髌骨底内侧缘(2.72±0.60)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0.66)cm。 结论 髌骨上缘上5.85 cm、髌骨底内侧缘内2.72 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 cm深处为收肌管下口隐神经阻滞的体表定位;股动脉是收肌管下口上隐神经阻滞的定位标志;膝降动脉的隐支是收肌管下口下隐神经阻滞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收肌管下口处隐神经的精细解剖和体表定位。方法采用12具尸体标本20侧下肢对收肌管及其下口部位进行精细解剖和测量。结果收肌管下份隐神经在前内侧、股动脉居中、股静脉在后。在收肌管下口和稍上位置,膝降动、静脉和隐神经分别穿大收肌腱板出收肌管并伴行下行,隐神经在膝内侧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和足内侧。收肌管下口分别距髌骨上缘(5.85±0.15)cm、髌骨底内侧缘(2.72±0.60)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0.66)cm。结论髌骨上缘上5.85 cm、髌骨底内侧缘内2.72 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 cm深处为收肌管下口隐神经阻滞的体表定位;股动脉是收肌管下口上隐神经阻滞的定位标志;膝降动脉的隐支是收肌管下口下隐神经阻滞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4.
收肌管压迫综合征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肌管压迫综合征(Adductor canal compression syndmm),是一种多发生在年轻人中的由于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受周围肌肉及肌腱异常收缩压迫终造成急性动脉闭塞所致的一组症候群。自从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可导致截肢以来,人们便认识到此综合征的重要性。此综合征多发生于年轻人在运动后,尤其是在军事训练活动中,出现下肢痉挛明显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隐神经及其髌下支穿Hunter’s管前壁的形式及位置,并以腹股沟韬带中点至股骨内上髁最突出点的连线为标准,测量了缝匠肌前缘距该线以及隐神经穿出点距连线远端的距离。为探讨隐神经卡压症的病因、症状及选用的治方方法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小腿及足背发凉、酸痛10 a,休息时加重,活动后明显减轻,夏天右小腿需要穿棉裤,夜间休息时需要在小腿周围放置热水袋,夜间静息休息近2 h后症状严重,不能忍受,需行走才能缓解,故不能连续睡眠2 h以上.按腰椎管狭窄治疗多年.  相似文献   

7.
隐神经收肌管段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隐神经及其髌下支穿Hunter's管(收肌管)前壁的类型。其中隐神经除有93.8%穿该管前壁腱板浅出外,尚有6.3%未穿该管前壁腱板。神经穿出处之裂孔按形态分为3种:裂隙形(隐神经为74.7%;髌下支为65.0%)、近圆孔形(隐神经为14.7%;髌下支为20.0%)、狭窄形(隐神经为为10.7%;髌下支为15.0%。并测量了神经穿出点的位置距Hunter's管前壁腱板上缘的长度、裂孔的长度和横径,为临床探讨隐神经卡压症的病因和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左足行走中偶发瞬间失控、丢鞋伴有小腿及足背放射性痛麻6 a.无论站立或卧位,左膝关节伸直位超过大约1 h后左小腿及足背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不能伸直腿睡觉,屈膝休息半小时后症状消失.疼痛常常沿小腿外侧放射至足部;偶尔沿大腿后向上放射,直至臀部下缘.  相似文献   

9.
拇收肌腱弓处尺神经卡压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拇收肌腱弓处的尺神经卡压征机理和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2 0个 ( 4 0侧 )成人尸体标本手的拇收肌腱弓 ,对拇收肌起始部的纤维弓状结构进行观察、测量 ,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0侧中 3 7.5 % ( 15侧 )存在纤维弓状结构 ;其中呈膜性的 (A型 )占 73 .3 % ( 11侧 ) ;呈索带状(B型 )占 2 6.6% ( 4侧 )。肌纤维弓状结构长平均 3 .7± 0 .6mm。结论 :部分人手存在拇收肌起始部的纤维腱弓 ,形成神经血管腔隙 ,腔隙内压增高可导致尺神经终末运动支嵌压征。治疗是在第 3掌骨基底部切开腱弓减压。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左前臂远端桡背侧至虎口区麻木、酸痛5 a余.握拳及腕背伸时加重,抗阻力腕背伸症状最明显,腕部及手指放松休息时好转.专科查体:左虎口区痛觉减退,前臂远端四分之一的桡背侧神经叩击征阳性,握拳及伸腕时神经叩击征明显阳性,肘部未见阳性体征.颈椎MRI无异常.入院诊断:桡神经浅支卡压症.  相似文献   

11.
动眼神经鞘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案报道 患者,女性,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40d,无恶心、呕吐,伴左眼视物不清、复视20d,左眼睁眼不能7d。行CT及MRI检查发现“脚间池左前方占位”(图1),遂收住入院。入院查体:左侧上睑下垂;左侧瞳孔直径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球活动受限。无其他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A case of unusual neurofibroma in an 18-year-old Japanese male is reported. The histology of the tumor was characterized by nerve twig like nests intermingled with fascicular bundles. In the central portion, the tumor also contained a lobular lesion showing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schwannoma.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tumor cells in both the nests and the lobular lesion demonstrated a mostly positive reaction for S 100 protein. S 100 protein-positive and nega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equal numbers in the fascicular bundles surrounding the nests. This unusual nerve sheath tumor in which the S 100 protein positive cells form both nerve twig-like nests and lobular schwannoma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The origin of the S 100 protein-positive cells in the two lesions is also discussed. Acta Pathol Jpn 40: 775-779, 1990.  相似文献   

15.
许刚  史振满  郭树章 《解剖与临床》2009,14(4):F0003-F000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喜欢打篮球。右肩胛部疼痛3月,理疗无效,右肩部肌肉萎缩、活动乏力而就诊。查体:右肩胛部冈下肌明显萎缩,肩胛冈中外1/3交界下方压痛,压痛范围1cm×1cm。皮肤感觉正常,右肩关节各向活动范围正常,外旋肌力减弱。肌电图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行手术治疗,沿肩胛冈中点向外侧切开至肩峰,切断部分斜方肌、三角肌在肩胛冈上的附着部,分别将冈上、下肌自肩胛冈两侧剥离并牵开,于外侧见肩胛上神经冈下支神经血管束穿行于冈盂切迹与肩胛下韧带构成的骨纤维孔道,肩胛上神经冈下支水肿及瘢痕增生。切除肩胛下韧带及冈盂切迹内侧部分骨质,骨蜡涂抹切骨处,神经外膜松解。术后肩胛部疼痛消失。术后半年两侧肩部肌肉对称。  相似文献   

16.
朱剑峰  李伟 《解剖与临床》2009,14(3):217-21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因阵发性腹部绞痛频繁呕吐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d,于2007年12月急诊入院。患者9a前曾因左胸刀刺伤行伤口清创缝合术,未置引流。入院查体,左胸侧壁第9肋间隙处皮肤有一陈旧性手术疤痕,长约2cm,腹部稍膨隆,腹软,左侧腹部有压痛,无肌卫,反跳痛(+);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1.0×10^9/L,中性粒细胞0.91%。胸腹部X线片示:肠管在左侧胸壁内显影,腹部可见阶梯状气液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