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最终结局常常是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不利于骨折愈合,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患者的骨吸收作用增强、新骨形成能力下降造成的。为了缩短骨质疏松症个体的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所以现在已有大量的实验探讨了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还有关于抗骨质疏松药对骨修复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总结来说,指出了抗骨质疏松药可能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同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抗骨质疏松治疗不利于骨修复,故抗骨质疏松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综述了当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双膦酸盐、地诺单抗、雌激素、雷洛昔芬、特立帕肽、雷尼酸锶、他汀类药物以及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从体内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与骨发生机制,到给予外源性重组人骨生长因子治疗骨折,再到外源性导入骨生长因子基因诱导其表达来促进骨折愈合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文就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的生物学作用、近年在骨折愈合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形态形成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骨折愈合过程包括骨祖细胞的趋化、增殖、分化、并合成细胞外基质。它以对细胞、血管、以及骨基质的损伤开始 ,最终达到彻底的重新塑形而没有瘢痕形成 ,是细胞和基质的一个连续变化过程。骨折愈合的组织学特征已很明确 ,但在生化和调控方面仍不甚明确。近来用免疫组化、RT -PCR、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BMP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以及BMP在骨诱导及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 ,表明BMP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关键物质 ,本文主要就骨折愈合过程中BMP的表达作一综述。1 骨折愈合中骨形态形成蛋白的表达1.1 正常骨折愈合正常骨折愈合分膜…  相似文献   

4.
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的作用及其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OGP的促成骨作用和促进造血作用.细胞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骨折愈合过程中,OGP能够促进骨密度增加,加速骨折愈合;对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Cbfal,I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增加胶原合成;对于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上调成骨性标志物的表达,促进其向成骨方向分化.OGP还可以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对各种类型的造血细胞都有刺激增殖作用,对其他种类的干细胞也有类似作用.对于OGP的作用机制仍缺乏了解,尤其是受体作用机制.目前有三种观点解释:OGP作用于MSCs,促进其向成骨方向转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方向转化;作用于TGF-β系统;通过影响HO-1发挥作用.涉及信号通路有MAP激酶、Src及RhoA三条.OGP I临床可用于治疗骨折、骨移植、骨质疏松等疾病;另一方面,OGP作为一种有丝分裂原对成骨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分裂增殖作用,为临床中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缓解骨髓抑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近几年来OGP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免疫调控成骨是骨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是介导骨免疫成骨的核心细胞且与激素诱发ONFH密切相关。骨损伤后Treg细胞经CCL22/CCR4轴调控定向归巢至损伤局部并经STAT5/FoxP3通路激活合成促组织修复因子,并与BMSCs串话调控成骨成血管促进骨修复。MiR-155/SOCS1调节回路调控STAT5/FoxP3通路的激活,激素抑制MiR-155,促进SOCS1表达抑制STAT5/FoxP3通路与Treg细胞激活。调控Treg细胞定向归巢,MiR-155靶向转染T细胞抑制SOCS1表达,激活STAT5/FoxP3通路与Treg细胞,协同构建由Treg细胞介导的骨免疫调控成骨微环境,调控BMSCs成骨成血管修复骨坏死,从骨免疫研究激素性ONFH发病机制和防治是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与骨生成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量平衡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者之间的耦联作用贯穿骨发育和重塑的整个过程,在新骨生成、骨折愈合、骨缺损修复以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等方面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是成血管-成骨耦联中的关键部分,尤其是近些年特异性H型血管的发现丰富了成血管-成骨耦联内容,加深了对二者耦联作用的了解。血管与骨联系密切而又相互作用,血管对于骨骼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为骨生长和修复发挥转输氧气、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及代谢废物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分泌因子、信号传递、功能调控等方面,而成骨细胞能够分泌或促进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对血管生成具有调节作用。故笔者就成血管-成骨耦联相关因子、细胞及机制在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重建是一个有多种细胞及各种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新生血管形成在骨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中均可促进血管生成和骨形成.外源性VEGF在骨折、外伤等造成的骨缺损治疗中可增加血管数量、促进局部血供.外源性VEGF联合基因治疗是近年研究的重点,单独应用或与各种材料联合应用已取得满意效果,但目前仅限于动物模型研究,其安全性、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骨形成蛋白2(BMP-2)在颅缝细胞成骨分化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获取新生SD大鼠颅骨矢状缝及冠状缝处颅缝细胞,在培养体系中添加FGF-2,观察BMP-2表达情况。同时在培养体系中添加FGF-2及BMP-2,ALP染色、矿化染色、qPCR检测成骨标志物,观察颅缝细胞成骨分化情况。添加BMP-2抑制剂Noggin后,观察颅缝细胞成骨分化的转归。结果FGF-2可促进BMP-2在颅缝细胞中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两者同时作用颅缝细胞可促进其晚期成骨分化,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Noggin阻断BMP-2信号通道后,FGF-2及FGF-2+BMP-2促进颅缝细胞晚期成骨分化作用均减弱。结论BMP-2是FGF-2调控颅缝细胞晚期成骨分化不可或缺的下游因子。  相似文献   

9.
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科相关疾病,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如淫羊藿、骨碎补等可刺激骨再生和抑制骨再吸收,最终促进骨折愈合。许多细胞实验证明这些中药成分可上调胞内成骨性转录因子和成骨相关基因产物表达,诱导前成骨细胞成骨分化和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结节形成和基质矿化。同时也可上调胞内破骨性转录因子和破骨相关基因产物表达,抑制前破骨细胞破骨分化和破骨细胞骨再吸收活性。此外这些中药成分还可影响胞内信号通路发挥以上相同的作用。由此发现前成骨细胞和前破骨细胞中的成骨性和破骨性转录因子、转录因子调节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是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主要分子机制,也是目前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成骨生长肽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折愈合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以10-9mol/L的成骨生长肽诱导24h的第三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第三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为对照组,提取诱导组与实验组总RNA,分别用cy5和cy3探针逆转录标记,与博奥27KRat Genome Array芯片杂交,荧光扫描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成骨生长肽刺激24h后共有14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91个上调表达的基因,54个下调表达的基因。差异表达的基因中可能与骨折愈合相关的基因共有27个:包括4个血管发生相关的基因、9个骨代谢相关的基因、14个炎症与免疫相关的基因。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有助于研究成骨生长肽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