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6——二磷酸果糖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春  马兴久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6):1022-1023,1159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1,6-二磷酸果糖(FBP)对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于肝脏缺血前,再灌注1h,8h分别测定血清AST,ALT,丙二醛(MDA)活性及肝组织ATP含量变化,并观察再灌注8h肝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FBP处理组动物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TP含量显著降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提示FBP对肝脏I/R损伤有明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 iphosphatin,FDP)对犬体外循环(Card iop-u lmonary Bypass)肺缺血-再灌注(Ischem 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犬体外循环IR损伤模型,将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FDP大剂量组,FDP小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6只。在体外循环转机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 in(T2)、45 m in(T3),开放升主动脉45m in(T4),90m in(T5)检测各组肺组织Na /K -ATP酶活力、Ca2 /Mg2 -ATP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活力、黄嘌呤氧化酶(xanth ine oxidase)活力、丙二醛(M alond ialdehyde)含量。体外循环转机前和结束时取右下肺组织测定肺湿/干比(W/D)值。结果(1)生理盐水对照组与FDP小剂量组肺组织比较:上述指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2)生理盐水对照组和FDP大剂量组比较,肺组织SOD活力、Na /K -ATP酶活力和Ca2 /Mg2 TP酶活力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肺湿/干重比值、XOD活力和MDA含量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3)FDP大剂量组和FDP小剂量组比较:肺组织SOD活力、Na /K -ATP酶活力和Ca /Mg2 -ATP酶活力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肺湿/干重比值、XOD活力和MDA含量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犬CPB中持续静滴大剂量1,6-二磷酸果糖(1 300mg/kg)可通过调节细胞ATP酶活力、SOD活力、XOD活力较大程度减轻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2)犬CPB中持续静滴小剂量1,6-二磷酸果糖(325mg/kg)对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亚硝酸盐法制定心肌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MDA含量。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1,6,-二磷酸果糖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民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20例简单室间隔缺损行体外循环手术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6-二磷酸果糖(FDP)200mg·kg^-1,对照组不加。于主动脉插管时,开放主动脉后30min,6h及24h抽桡动脉血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心脏同功酶水平。结果表示,FDP能降低体外循环术后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心脏同功酶的上升幅度,提示FDP可减轻体外循环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应用Iangendorff灌注装置用Krehs-Ring(K-R)液和K-R液加FDP5mmol·L~(1)对大鼠心脏进行缺血前预处理10分钟,缺血20分钟和再灌注20分钟实验,观察每期左室舒张未期压(LVEDP)、心肌组织内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物酶(SOD)的活性。Wistar大鼠心脏48个,每8个一组进行对照组和FDP组对比观察。结果:在缺血前期FDP组LVEDP和MDA无明显差异,缺血期FDP组MDA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期FDP组LVEDP和MDA明显下降(P<0.05),在FDP组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FDP预处理具有提高大鼠心肌耐缺氧力,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将20例简单室间隔缺损行体外循环手术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6-二磷酸果糖(FDP)200mg·kg-1,对照组不加。于主动脉插管时,开放主动脉后30min,6h及24h抽桡动脉血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心脏同功酶水平。结果表明,FDP能降低体外循环术后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磷酸肌酸激酶心脏同功酶的上升幅度,提示FDP可减轻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嘉  余业勤 《上海医学》1997,20(9):521-524
为观察牛磺酸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SD大鼠肝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成5组,分别于缺血前经外周静脉、门静脉注入牛碘酸及再灌注前经门静脉注入牛磺酸,及假手术组组。结果表明,缺血前给牛磺酸组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内酶的漏出,降低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化物酶(GSH-PX)、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抑  相似文献   

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肝脏外科手术中,常常行肝门阻断以控制和减少出血。当肝脏恢复血供后不可避免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近年来的研究已逐步探索出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和相关的保护性措施。本文就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1 肝脏再灌注损伤发生原理1.1 钙超载与肝细胞损伤细胞内自由钙浓度[Ca2 i]在调节许多细胞机能和激素的活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肝细胞依靠膜对Ca2 的低通透性、膜钙泵主动转运、Na /Ca2 交换系统[1]和H /Ca2 交换系统[2],维持胞内外钙的动态平衡。在缺氧、毒素及…  相似文献   

9.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transaminase,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测定其肝脏组织SOD水平的变化并与单纯缺血预处理组 (OIP组 )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IP组的肝脏损害虽较C组重 ,但明显较I/R组轻 ,其 3种血清生化酶均显著低于I/R组 ;OIP组肝组织的SOD水平 (2 14 .95± 2 4 .38)NU/mgprotein均显著高于IP组 (172 .4 3± 15 .2 3)、I/R组 (16 4 .0 3± 30 .0 8)与C组 (16 7.0 3± 2 7.6 0 )NU/mgprotein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激活肝组织中的SOD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包国强  马庆久  鲁建国  赖大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85-1185
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一氧化氮(NO)的研究比较广泛,但NO在I/R期与肝脏病理的关系仍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丹酰氨一聚酰胺薄层层析法,测定3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30例非HIE脑脊液(CSF)和血清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水平,CSF中两种氨基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其含量与HIE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01),但与血清中GLU、ASP均无相关性,CSF中GLU、ASP含量测定可作为HIE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急性颅脑损伤过程中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对实验组 (n =3 0例 ,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分成轻型、中型、重型 3组 )和对照组 (n =1 0例 ) ,于颅脑外伤后 0~ 48h经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采用液相层析测定其结果。结果显示轻型、中型、重型 3组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 ,且升高幅度依次递增。提示 :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浓度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损伤越重 ,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普乐可复后引起大鼠的神经毒性症状,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改变,探讨其与普乐可复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口服普乐可复5、10 mg·kg-1·d-1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时观察大鼠的神经症状,测定普乐可复的血药浓度;实验结束时检测不同部位脑组织SOD、MDA和EAAs含量的变化。结果 口服普乐可复10 mg·kg-1·d-1组大鼠出现了易激惹和轻度震颤的症状;脑内EAAs和MDA水平的增高以及SOD水平的下降。血药稳态浓度从19.4至90.4 ng·mL-1不等,平均(46.17±23.07)ng·mL-1,与5 mg·kg-1·d-1组大鼠相比[(8.6±3.2)ng·mL-1]有显著差异;大鼠出现神经毒性症状的最低血药浓度为25.6 ng·mL-1;5 mg·kg-1·d-1组大鼠未发现神经毒性症状;脑内EAAs、MDA和SOD水平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普乐可复后大鼠出现神经毒性症状的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25.6 ng·mL-1,当稳态血药浓度在5~20 ng·mL-1范围内时,较为安全。大鼠海马、基底节处SOD、MDA、EAAs含量的变化与神经毒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脑缺血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诱导目标脑温,测定各组脑缺血组织Glu、Asp含量。结果:(1)与常温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缺血对照组及常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2)与常温脑缺血对照组比较,常温银杏叶组及亚低温脑缺血组Glu、A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3)与常温银杏叶组比较。轻度高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亚低温脑缺血组及亚低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001).(4)与亚低温脑缺血组比较,亚低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缺血时,GBE降低Glu“兴奋毒性”的作用受不同脑温的影响。常温状态下,GBE有降低Glu“兴奋毒性”的作用,从而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轻度高温状态下,GBE无此作用;而亚低温状态下,GBE的作用增强,从而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2)亚低温和GBE联合干预,降低Glu“兴奋毒性”,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亚低温作用为主,两种干预因素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论述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拮抗剂的基础研究。方法:阅读关于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视网膜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结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rhaFGF改构体对SH-SY5Y细胞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haFGF的改构体对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的干预作用. 方法 制备SH-SY5Y损伤模型,将实验分为空白组、Glu组、rhaFGF组和rhaFGF改构体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haFGF改构体对正常培养的神经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形态观察以及MTT法检测各实验组的细胞活力、LDH法检测乳酸脱氢酶的释放率、NO法检测NO的产生. 结果 rhaFGF改构体组细胞S期的DNA含量为25.98%,比rhaFGF组(46.31%)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没有差异(P>0.05);与损伤组比较,rhaFGF改构体组(3个浓度)细胞OD值降低,LDH的释放减少,NO的过量产生减少,且均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结论 rhaFGF改构体具有相对低的促分裂活性,仍能拮抗Glu毒性导致的细胞损伤,促进神经细胞生存,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颅脑手术创伤对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和甘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创伤对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 (EAA )和甘氨酸 (Gly)代谢的影响 ,为手术麻醉过程中如何减少 EAA和 Gly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腰椎 3~ 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硬膜外导管长度约 3cm ,分别于麻醉 (BA)、手术结束缝皮时 (PA )采集脑脊液标本 2 m 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 (HPL C)测定颅脑手术前后、脑实质和非脑实质手术、不同手术时程 3种条件下脑脊液中 EAA(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和甘氨酸 (Gly)水平变化。 结果  EAA在颅脑手术后明显升高 (P<0 .0 5 ) ;对脑组织有直接侵袭损伤类手术于术后 EAA (Glu、Asp)和甘氨酸 (Gly)显著升高 ,且手术时程长者 (>2 h)脑脊液 EAA和 Gly升高幅度更大。 结论 脑脊液 EAA和 Gly水平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直接侵袭脑组织的脑内手术 ,且升高幅度与手术时程长短有关 ,非脑实质手术组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技术 ,通过观察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探讨NMDA受体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自身调节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 ,横跨海马背部植入一自制的透析探头 ,待大鼠清醒后 2 4h用人造脑脊液灌流 ,灌流速度为 5 μl·min-1,每 2 0min收集一次透析液 ,采用邻苯二甲醛 - β -巯基乙醇衍生化反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透析液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 海马内局部灌流NMDA 5 0 0 μmol·L-1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水平。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MK - 80 1(10 0 μmol·L-1)可拮抗NMDA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单独应用MK - 80 1(10 0 μmol·L-1)对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没有影响。局部灌流NMDA受体协同激动剂甘氨酸5 0 0 μmol·L-1也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局部灌流NMDA受体上甘氨酸部位的选择性阻断剂 7-氯犬尿烯酸 2 0 0 μmol·L-1可以拮抗甘氨酸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结论 本研究发现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受体的激活可增加海马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种NMDA受体可能存在于突触前膜 (兴奋性神经末梢膜上 ) ,即自身调节受体正反馈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深低温下不同程度低流量转流前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 ,以探讨深低温低流量下脑损害发生的可能机制及影响因素。 方法取幼猪 1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2 5ml·min- 1 ·kg- 1 流量和 5ml·min- 1 ·kg- 1 流量组。于转流前 (A)、深低温低流量转流 1h后 (B)及复温至肛温 36℃再常温转流 2h后 (C) ,经颈内静脉逆行穿刺至颅底水平置管取血样 ,测血浆兴奋性氨基酸浓度。 结果谷氨酸与甘氨酸在三组B点均有显著升高 ,且在C点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 5ml·min- 1 ·kg- 1 组与对照组比较B、C点升高无差异 (P <0 .0 5 ) ,5ml·min- 1 ·kg- 1 组与对照组在B、C点相比升高显著 (P<0 .0 5 )。天冬氨酸在三组中B点时均有升高 ,5ml·min- 1 ·kg- 1 组B点浓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P <0 .0 5 ) ,2 5ml·min- 1 ·kg- 1 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转流后颅内静脉血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升高 ,以 5mlmin- 1 kg- 1 流量组为甚。应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此途径引发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复方氨基酸对低出生体重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影响。方法 采用丹酰氯 -聚酰胺薄层层析法测定 2 0例全能营养液 (TNA)治疗低体重儿和 2 0例非TNA治疗 (对照组 )低体重儿血清和脑脊液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 (Asp)水平。 结果 治疗后TNA组血清中Glu、Asp皆显著提高 (P <0 .0 1) ,而脑脊液中Glu、Asp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中两者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TNA组脑脊液中Glu、Asp之间呈正相关 (r =0 .79,P <0 .0 0 1) ;血清中Glu、Asp分别与脑脊液中Glu、Asp均无相关性 (分别是r =0 .32 8,P >0 .0 5 ;r =0 .334,P>0 .0 5 )。结论 静脉使用复方氨基酸于低体重儿对其脑脊液中Glu、Asp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