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是体内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几率为95%,学龄前儿童为96.6%。也就是说,有5%左右的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会出现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起不到预防乙肝的作用。那么,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无应答的成年人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的抗体产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某医院既往接受过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而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职工中,接种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μg重组乙型肝炎(酿酒酵母)疫苗,1年后采集接种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抗-HBs水平。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91.74%。接种后,乙肝抗体阳转率达100.0%,乙肝保护性抗体阳转率达91.8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经常接触乙肝患者、肥胖、熬夜、子女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父亲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母亲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饮酒等因素对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无应答者接种一针高剂量60μ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尚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海  杨进业 《广西医学》2014,(3):354-358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预防和控制HBV感染和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但是,仍有5%~10%的疫苗接种者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疫苗的因素、接种的因素、生理因素等。近年学者发现遗传因素对疫苗免疫应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与HLA-Ⅰ、HLA-Ⅱ、HLA-Ⅲ和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CD4+Th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TLR等免疫分子基因变异有关。筛选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有关的遗传生物学标记,对于更好地了解乙肝疫苗低应答、无应答的遗传学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为开发新的更有效的乙肝疫苗提供新思路,为乙肝疫苗接种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300例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0例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300例早产儿按体重分为A、B、C、D4组,按照不同孕周分为E、F组,按照接种剂量分为G、H组.免疫程序为三针法,末次接种后1个月检测Anti-HBs滴度及HBsAg.比较各组Anti-HBs滴度与HBsAg阳性率的变化,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A、B组间及各组内男孩与女孩间比较,其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差别(P>0.05),C、D组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A、B两组,D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C组(P<0.01);E组与F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剂量H组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低剂量G组(P<0.01);早产儿乙肝疫苗阳转率为79.3%.结论 早产儿体重和接种剂量是影响早产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因乙肝疫苗接种母鸡的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因乙肝疫苗对母鸡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基因乙肝疫苗辅以佐剂皮下注射母鸡,随后加强免疫4次,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HBs。结果:在初次免疫母鸡血清中检出低滴度抗体,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上升,滴度高达1:640,并维持较长时间,其抗体水平及抗体应答持久性与注射次数与注射途径有关。此外,用乙肝疫苗加佐剂比单用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明显要好。结论:应用基因乙肝疫苗能够诱导母鸡产生针对HBs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邹城市6824人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水平,为制定更完整有效的免疫策略,进一步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个人自愿为原则,监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后进行3针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于接种完成一个月后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的测定.结果 按免疫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接种乙肝疫苗6824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1.62%.结论 按目前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后,抗体的阳转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邹城市6824人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水平,为制定更完整有效的免疫策略,进一步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个人自愿为原则,监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后进行3针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于接种完成一个月后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的测定.结果 按免疫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接种乙肝疫苗6824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1.62%.结论 按目前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后,抗体的阳转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儿童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前后抗体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郑洁 《重庆医学》2008,37(13):1480-1481
目的研究重庆市某辖区内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后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与接种乙肝疫苗的关系。方法儿童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基免)前后抗体阳性率水平比较。结果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由纳入计划免疫(计免)前的28.89%上升到50.63%,同时外地儿童和本地儿童间乙肝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纳入计免管理、加强外地儿童乙肝疫苗纳入接种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0%的人出现无弱应答,尽管这部分人再进行复种,但获得的抗体滴度不高,且难以持久。经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与HBV的低水平感染,遗传因素,HLA-DR2、7、9的相关性,HLA-B8,Scol,DR3出现的频率,IL-2的活性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后抗体应答持续时间,强化复种的必要性。方法:常规对新生儿0d(出生后当天)、1月、6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检测抗体应答情况,再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强化组,一组为常规组,并随访其5年的抗体应答情况。结果:新生儿常规接种法,于12个月后有一明显抗体应答下降期(0d、1月、6月、12月),强化组乙肝表面抗体形成率高,持续时间均高于常规接种法。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0d、1月、6月、12月接种法有较好的远期保护效果,对现有的0d、1月、6月新生儿乙肝疫苗常规接种法,有强化接种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随机抽样法对我院870例乙肝疫苗接种者产生抗体的情况进行追踪观察,并对未产生抗-HBs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目的。方法对我院870例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1年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乙肝病毒5项指标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抗-HBs( )626例,占72%;抗-HBs(-)174例,占20%;HBsAg( )70例,占8%。结论影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有年龄、生活习惯、慢性病、免疫缺陷、医生操作、遗传因素等,应对接种疫苗的人群密切监测,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成人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660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者接种后不同时间的HBsAb转阳率、抗体平均滴度(GMT)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接种6个月后、24个月后5μg组患者HBsAb转阳率、GMT均与10μg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乙肝疫苗在成人免疫中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0μg剂量疫苗在成人接种中可产生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免疫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初免后抗体2年观察陈洁(广西桂林市第五人民医院保健科)关键词乙肝疫苗;抗-HBs;新生儿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在我国已大规模推广并取得显著的免疫成果[1 ̄5]。为了解我地段新生儿乙肝疫苗初免后抗体维持情况,我们于1992...  相似文献   

14.
曾冬伶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99-99,131
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远期免疫应答效果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免疫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县2003~2004年1~18岁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为研究对象,选取1960例病例记录,满足父母或共同生活者中无乙型肝炎患者的条件,回顾性对比分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基础免疫后1年抗体阳性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1~18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查分析,掌握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体保护水平,更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乙肝疫苗可以用来预防乙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疫苗作为一种抗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一种保护性抗体,称为乙肝表面抗体,人的体液中可以检测到这种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浸入人体时,乙肝表面抗体可以发挥作用,将乙型肝炎病毒清除,从而起到保护肝脏,防治病毒感染的作用,人体就具备了预防乙型肝炎的免疫力,能够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1-2].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由于部队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单位,对传染病的防治尤为重视,因此每年的新兵入伍后都会接种乙肝疫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乙肝这种传统染病在部队的流行,才能有效保障广大新兵的身体健康,保障未来打赢,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三峡工程施工区人群乙型肝炎(乙肝)抗体水平,评价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为大型水利工程施工制定乙肝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填写调查表,血清学调查主要是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乙肝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2 001份血清标本,总阳性率为61.5%,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注射后抗体阳性率为91.4%,未注射乙肝疫苗的抗体阳性率为41.0%。结论三峡工程施工区乙肝抗体总体水平较高,该施工区属于乙肝高流行区,全程(或部分)免疫注射后人群的乙肝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注射人群,提示应进一步加强施工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校医院与山西省肝胆病检查防治中心联合,在师生中开展了乙肝免疫检测。结果显示,注射乙肝疫苗后95.2%的人产生保护性抗体,4.8%的人因种种原因不产生抗体,大学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林青 《海南医学》2006,17(2):130-131
目的讨论注射乙肝疫苗后不同阶段的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范围,动态观察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对乙肝疫苗的再次加强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前来海南省人民医院保健科体检者随机抽检459人,年龄在20岁以上,身体健康,表面抗原阴性,没有乙肝感染及发病史,按接种乙肝疫苗时间为1年组,3年组,5年以上组三个组,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清,分两份,分别用时间分辨法和ELISA法检测其表面抗体浓度,得出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年组的抗-HBs阳性率为97.69%,三年组的抗-HBs阳性率为96.57%,五年以上组的抗-HBs阳性率为94.53%,x2=29.83,P<0.01,三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时间的延长,抗HBs的浓度会逐渐降低,一般3~5年要加强一次免疫,但也要因个体的差异而异;有个别个体在注射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可能是个体遗传免疫有关,应加强剂量或改变注射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19.
王柳宁 《微创医学》2002,21(6):787-78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成人接种20μg深圳康泰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葛兰素史克公司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乙肝五项检查全阴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30 d后采集静脉血,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比较不同种类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水平。结果无应答率、低应答率、正常应答率、高应答率康泰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分别为1.65%、1.65%、33.88%、62.82%;葛兰素史克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分别为4.23%、10.17%、18.64%、66.96%。两组间,4项指标无应答组、高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45,P0.05)。低水平应答率和高水平应答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5)。国产组和进口组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630.74 m IU/ml和470.18 m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25)。所有接种对象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接种反应。结论20μg康泰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与20μg葛兰素史克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