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上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创伤的能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导致骨折的程度加重。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我们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的首选.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及内固定材料的完善,股骨近端骨折的固定方式也逐步从髓外固定改为髓内固定.自AO推出髓内固定物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后,因其内固定切口小,力臂短,抗剪切力强,抗弯,固定效果好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型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各30例并获随访,现将两者的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多枚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多枚空心螺钉对153例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结果随访146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为91%。结论治疗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PFN优于多枚空心螺钉及DHS。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钉板系统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 A组患者40例,接受髓内固定治疗, B组患者40例,接受钉板系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末期对患者进行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结果 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板系统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手术均在骨科下肢牵引床上进行。在C形臂x射线机辅助下,骨折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所有患者x射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2l例患者中优13例(61.9%),良8例(38.1%),优良率为100.0%。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防旋转,内固定牢靠,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1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按黄公怡等提出的评定标准,优1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内固定牢固,应力分散,可防止旋转,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其发生率与老年股骨颈骨折相当,发生年龄略高于后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在骨折早期,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这是造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故被认为是老年危险骨折之一.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早期使用伤肢离床活动,解除强迫体位卧床,以达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的目的.欲使伤肢早期离床活动,需使用稳定坚强的内固定治疗.目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HS)、滑动髋螺钉(SHS)及加压髋螺钉(CHS)系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髋部髓内钉(IMHS)及Gamma髓内钉系统.由于Gamma髓内钉系统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易、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术后下地离床活动早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其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其发生率与老年股骨颈骨折相当,发生年龄略高于后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在骨折早期,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这是造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故被认为是老年危险骨折之一.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早期使用伤肢离床活动,解除强迫体位卧床,以达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的目的.欲使伤肢早期离床活动,需使用稳定坚强的内固定治疗.目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HS)、滑动髋螺钉(SHS)及加压髋螺钉(CHS)系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髋部髓内钉(IMHS)及Gamma髓内钉系统.由于Gamma髓内钉系统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易、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术后下地离床活动早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其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73±2)岁。施行手术时间为伤后1周。术后均随访患者6~30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 6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0±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2)周。参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得分(90±3)分。结论 PFNA具有手术简单、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的内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病患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结果23例手术的顺利的切口愈合,X线检查,对线良好。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8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设计是合理的,与生物学固定的原则是一致的,方便的微创手术,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软组织修复,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月靖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髓外内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⑴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⑵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⑶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⑷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优于髓外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动力髌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46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26例采用动力髌螺钉固定,20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并对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K与DHS组相比,PFNA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PFNA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指征与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通过手术治疗的57例,分别采用Gamma钉、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按骨折愈合情况,对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57例随访1~2年,采用Gamma钉固定18例:优良率94.4%,DHS固定20例:优良率95.0%,PFN固定19例:优良率94.7%。结论3种不同方法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具有各自的特点,Gamma钉具有手术损伤小及良好的临床疗效力臂短对抗髋内翻的能力强,适用于Ⅰ-Ⅱ型及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DH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相对坚强的抗内翻能力,但手术损伤相对较大,失血量较大,适用于Ⅰ-Ⅳ型骨折,较适宜于青壮年患者;PFN固定的手术损伤最小,属于微创手术方法,手术出血少,适用于高龄及骨质疏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Gamma 3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PFN或Gamma 3髓内钉治疗12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复位效果优良率等均无显著差异,手术操作优良率分别为81.0%~84.5%和81.8%~86.4%.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时愈合,随访1~2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复位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结论 PFN和Gamma 3均可为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可靠的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髋部骨折是老龄患者常见的骨科创伤,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国内外专家均提倡手术治疗,包括髓内固定、髓外固定和关节置换等,内固定是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髓内固定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最少。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PFNA组),13.9%(关节置换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 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后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是明显少于前者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按Evans-Jensen分型标准分型,通过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出院后随访,定期复查,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Ⅱ型患者的手术时间、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型患者的手术时间、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Ⅲ型、Ⅳ型、Ⅴ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于不同临床分型转子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复杂型转子间骨折医源性创伤较大,总体来讲,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和内固定方式在髋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髋部骨折分别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3枚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结果经术后6~60个月随访,股骨转子间骨折中,DHS组优良率为85.7%,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PFN组优良率为96.2%;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手术优良率为93%;股骨颈骨折中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4.3%,3枚空心钉组优良率为75%,DHS组优良率为88.9%。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最牢固内固定方式,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也是术后继发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且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其中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且并发症较多,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转子间骨折[2]。其中髓内固定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而临床常用的髓内固定方式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第三代Gamma(Gamma3钉),关于二者之间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3]。本研究旨在对比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Gamma3钉、PFNA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该病比股骨颈骨折的发病年龄更高,患者全身状况更差,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效果相对较差。手术采用的内固定方法不同,疗效亦不相同。为此作者回顾分析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8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