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Onyx-18胶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并反复鼻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1例外伤性右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并反复鼻腔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6 F导引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入至右侧颈内动脉,先用0.014微导管置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口的远端(大脑中动脉),将一Hyperglide球囊置放在颈内动脉破口处,充盈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覆盖破口,微导管通过瘘口进入假性动脉瘤内,注入Onyx-18胶1ml,释放球囊,造影,确保大脑供血。如此反复注入直至破口完全闭塞。结果成功闭塞颈内动脉瘘口,造影示显影正常(由于假性动脉瘤的供血"偷流",闭塞前颈内动脉瘘口以远不显影),颈内动脉通畅。结论用Onyx-18胶配合球囊辅助技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TCCF)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避免引起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8例TCCF患者,共进行栓塞术75次。1例经颈部切开穿刺,以球囊栓塞;2例经眼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其余则经股动脉入路栓塞。结果颈内动脉通畅率为66.2%,有3例在瘘口近端闭塞颈内动脉,有5例在栓塞术后3d内球囊过早泄漏,再次行栓塞术,1例栓塞瘘口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眼静脉的动静脉瘘。结论以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是可靠的方法,但目前球囊的性能有待提高,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可提高颈内动脉通畅率.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患女,31岁,因“活动后气短4年余”来我院就诊。患8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us,PDA)在我院行直视闭合术及二尖瓣环缩术。术后超声示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消失。入院查体:胸骨左缘Ⅱ-Ⅲ肋间可闻及Ⅲ/6级连续性样杂音。心脏彩超示PDA术后残余分流,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残余漏直径约为6mm;右心导管检查示术前肺动脉压为53/24(37)mmHg(1mmHg=0.133kPa),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为1.46。经交换导丝由股静脉途径送入9F长鞘至降主动脉,以Amplatzer法行残余漏封堵。首先置入12/10mm的Amplatzer封堵器1枚,可见封堵器腰部中央内陷、展开不完全,胸骨左缘Ⅱ-Ⅲ肋间仍可闻及Ⅱ/6收缩期杂音。封堵10分钟后重复弓降部造影,于封堵器上方可见一束直径约3mm的残余分流,与封堵器腰部有一定距离,更换更大型号封堵器仍无法完全封堵。将下方瘘口处的封堵器收回至9F输送鞘内后,再次穿刺右股静脉,经上方瘘口将交换导丝置于降主动脉,送入8F输送鞘;再经8F输送鞘送入直径8/6国产封堵器,先后释放上方瘘口及下方瘘口的封堵器,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听诊胸骨左缘Ⅱ-Ⅲ肋间杂音消失。术后24小时超声示残余分流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CCF患者19例,均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介入治疗。其中11例岩下窦开放者行经岩下窦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另8例行经颈内动脉瘘口动脉途径栓塞。 结果19例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瘘口完全封闭。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未见栓塞剂异位栓塞表现,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眼静脉症状及颅鸣耳鸣症状均有明显缓解,1~2周内逐步消失。而存在颅神经麻痹症状患者,眼外肌麻痹症状缓解则相对缓慢。 结论通过三维成像后处理剪辑技术,可精准判断瘘口位置;无论经动脉或静脉入路,封堵球囊可精准封闭瘘口,在栓塞过程中使弹簧圈及Onxy胶尽可能接近瘘口附近,从而减少费用,同时提高CCF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使用4F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1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使用 4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1 1 5例疑诊冠心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常规股动脉穿刺方法 ,均全部使用Judkins冠脉造影法 ,采用Cordis公司的 4F动脉鞘及造影导管。造影结束后 2min病人可早期活动。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冠脉造影 ,一次性置入 4F动脉鞘 ,术后 2min早期活动后 ,穿剌点伤口皮下血肿形成、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动脉鞘。结论 使用 4F动脉鞘及造影管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 ,是一种安全可靠且成功率高的方法 ,具有并发症少、患者可早期活动、痛苦小、易于接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朱军  李国新 《山东医药》2006,46(23):50-51
对8例颅脑损伤后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手术经右侧股动脉入路,用球囊、弹簧圈闭塞瘘口或颈内动脉栓塞,结果3例可脱球囊一次栓塞成功,保留颈内动脉通畅;1例颈内动脉放置2枚球囊,连同颈内动脉闭塞;3例应用游离弹簧圈连同颈内动脉闭塞;1例因反复球囊被骨片刺破而改行孤立手术。随访1~5a未复发。认为血管内栓塞术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关闭未闭动脉导管(PDA)已有几种方法。它们需用8-28F的导管(鞘)释放补片(或塞子)至PDA处,年纪较小的病人不能应用,有的还需从股动脉送入补片,损伤较大。Sideris等发明的纽扣式补片则只需从股静脉插入7F导管(鞘),为一种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作者治疗1例5岁男孩,胸骨左缘有II/VI级连续性杂音,胸片及心电图正常,彩色超声多普勒示左房左室大小在正常高限并见一小的PDA。手术时先经皮经右腹股沟作左右心导管术,证实肺动脉水平有1.4∶1的左向右分流,右室及肺动脉收缩压2.66kPa(20mmHg),造影见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的形成原因及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对19例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的病人,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MR、选择性血管造影等影像学特点,采用可脱性球囊和,或钨丝螺旋圈栓塞治疗。17例病人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眼部杂音及眼球震颤消失,眼球突出、球结膜水肿在一周后消失。2例病人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生存的18例病人全部得到较长时间的随访,1例病人出现肢体活动障碍,1例病人的术前症状在术后两个月时重新出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避免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治疗时产生的直接并发症是改善其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使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s)是栓塞瘘口和保护颈内动脉的最好的首选方式。在使用乳胶和硅胶可脱性球囊治疗的100例CCFs中,成功栓塞了88个瘘口,其中75%的颈内动脉(ICA)得以保护。早期结果示,3%短暂性缺血,4%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死亡。而远期脑缺血、瘘复发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度不详。分析87例88个CCFs可脱性球囊栓塞的远期结果,以了解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动脉采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动脉入路采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4年1月—2009年2月期间,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1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为36~63岁,平均52岁)应用Onyx-18胶,经动脉进行瘘口及引流静脉栓塞。对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通过单侧眼动脉筛前动脉栓塞8例,通过双侧眼动脉筛前动脉栓塞5例;一次性完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2例。无严重栓塞并发症。②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单纯眼动脉筛前动脉供血6例,筛前、筛后动脉供血4例,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颌内动脉、脑膜中动脉供血3例;异常血流经皮质静脉向上矢状窦汇流9例,伴有向基底静脉汇流3例,合并翼丛面静脉引流1例;引流静脉瘤样扩张或静脉湖形成7例。③术后随访1~48个月,所有病例无再出血及癫痫发作。结论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疗效及安全性仍需大宗病例和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效果及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三维血管重建在显示瘘口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血管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经动脉入路对11例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应用旋转DSA和三维血管重建寻找瘘口,采用可脱性球囊、电解可控弹簧圈(GDC)等多种材料栓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术后6~24个月对全部11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9例行球囊及GDC栓塞瘘口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2例患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无复发.结论 在旋转DSA和三维血管重建的配合下栓塞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比较4F和6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使用4F及6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把疑诊冠心病病人409例分成两组,分别使用4F造影导管178例和6F造影导管231例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术后止血压迫时间、开始活动时间、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病例造影成功率及完成造影时间大致相同,4F组造影剂使用量、术后止血压迫时间、卧床时间、穿刺点伤口皮下血肿形成、皮下淤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6F组(P<0.01)。结论 与6F动脉鞘及造影导管比较,使用4F动脉鞘及造影导管经股动脉经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方便、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可早期活动、痛苦小、容易接受的优点,可作为诊断性造影、门诊造影和介入术后复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 2 4~ 48岁 ,均经查体、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多发 19例 ,单发 9例。肌瘤直径 3~ 9cm。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 ,下腹坠胀 ,贫血等。治疗方法 :采用 Seldinger技术 ,行经皮股动脉穿刺 ,留置6 F动脉鞘 ,用 5 F西蒙氏和 4F眼镜蛇导管。先将 0 .0 32英寸超滑导管丝插入髂内动脉 ,造影观察子宫动脉的起始行走及肌瘤血供等 ;再于超滑丝协助下将 4F导管插入子宫动脉深部 ,再次造影了解子宫动脉的分支及肌瘤血供。将聚乙烯醇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介入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明显增多,包括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动静脉瘘、血肿等,需及早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股动脉穿刺后血管损伤的超声表现,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法(UGCR)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治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2005年在我院接受经股动脉入路的心导管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支架放置术)的患者,使用的血管鞘为F6。术后常规压迫后发现穿刺部位摸到搏动性肿块或听诊闻及血管杂音、震颤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9~ 2 0 0 1年共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5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5~ 4 7(平均 5 .2 )岁 ,体重 9~ 5 5 (平均18.4 )kg。 90 %的患者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96 %患者有胸骨左缘第Ⅱ肋间连续性杂音 ,4 %为收缩期杂音。动脉导管形态 :管型 8例 ,漏斗型 7例。1.2 方法本组均于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 ,从股动脉鞘送入F6~F7猪尾导管 ,经腹主动脉至胸段降主动脉内 ,快速注入优雅显 2ml/kg ,速度 14ml/s ,以显示胸段降主动脉及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6.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Kim等[1]报道CSDAVF约占所有硬脑膜动静脉瘘的64%。CSDAVF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视力进行性下降、颅内杂音、搏动性耳鸣、头痛等[2]。治疗CSDAVF的方法主要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并且首选经静脉途径栓塞,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 ,36岁。因外伤后头痛、呕吐 2小时入院。入院时脑膜刺激征阳性 ,颅脑 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降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入院第 3天 ,患者述右眼失明 ,查体无光感 ,并渐出现右眼突出 ,结膜充血、水肿 ,闭合困难 ,右耳闻及轰鸣样杂音。突眼处可闻及与脉搏一致的杂音 ,压迫同侧颈动脉杂音消失 ,压迫对侧颈动脉杂音无变化。诊断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TCCF)。于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加栓塞术治疗。选右侧股动脉为穿刺点 ,行全脑血管造影 ,明确瘘管位置后 ,置入导引导管 ,选球囊装在微导管上 ,置入瘘口 ,注入等渗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后窝DAVF的10例患者,先采用经动脉栓塞,而后对其中的4例行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对6例患者经静脉内弹簧圈填塞瘘口集中的横窦和乙状窦。结果①对10例患者技术操作均获成功,并于术后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6例瘘口全部消失,4例瘘口消失〉80%,残余瘘口无明显向皮质静脉引流的趋势。②所有患者术后颅内杂音消失。4例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的患者,在术后10d造影复查未见复发,门诊或电话随访2~24个月,亦未见复发;6例经静脉途径弹簧圈闭塞静脉窦患者中,1例在术后第6个月DAVF复发,表现为搏动性杂音,再次给予动脉栓塞后症状减轻。5例表现为视力下降,其中3例在术后6—12个月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患者的视力术后恢复不明显。7例视盘水肿的患者5例有恢复。3例术前患者脑脊液压力〉300mmH2O的患者,术后分别降至240、230、200mmH2O。结论颅后窝DAVF病情复杂,单纯动脉栓塞难以达到良好疗效;无论直视下填塞或经静脉途径闭塞患侧脑静脉窦,对复杂颅后窝DAVF均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病变狭窄程度经DSA造影证实均在90%以上,狭窄长度为13-15 mm。在全身麻醉下,以Seldinger's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 F动脉鞘,使用6 F Envoy导引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CypherTM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 结果 DSA造影证实:1例右颈内动脉C4段伴左椎动脉开口狭窄,管径恢复正常,2例椎动脉V4段及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中已有应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尝试,临床效果及能否预防再狭窄,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肝癌(HCC)的经导管栓塞化疗后的远期疗效报道愈来愈多。本文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其远期生存率作一评价。1不同治疗方式的远期生存率比较经肝动脉途径治疗HCC的方式包括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经导管肝动脉化方加明胶海绵栓塞(TAE)、经导管肝动脉碘油抗癌药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ICCE)以及节段性肝动脉化疗栓塞(S-TOCE)。各种治疗方式的1~5年生存率及远期疗效优劣依次为S-TOCE>TOCE>TAE>TAI。[1]2肿癌形态学因素对远期间生存率的影响影响远期生存率的肿瘤形态学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大小、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