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预测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东菊 《广东医学》2006,27(12):1924-1926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脑卒中一个特殊类型,常常造成患者严重而持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使卒中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和预测神经功能恶化,并给予早期治疗是抢救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成功的关键。尽管目前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近年来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发病因素、早期预测及早期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发病率占缺血性脑卒中的9.8%~42.0%,使脑卒中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与卒中进展性的关系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对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的检查,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与SIP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是指卒中发生后,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导致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继续严重恶化的缺血性卒中。其发病率占卒中患者30%左右,致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探讨END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END组和非进展卒中组,对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与END相关性.结果 END组人群的糖尿病、分水岭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人群(P<0.001);END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5);两组入院时血压水平低于平时血压的发生率比较,END组亦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01).结论 糖尿病、高血糖、发病后的血压明显降低、分水岭脑梗死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均是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检查、及时干预性处理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和周围血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060例在我科同期行脑血管造影和腹主动脉造影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记录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参数,分析脑血管狭窄和周围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探索发生多支动脉狭窄和动脉溃疡性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周围血管狭窄与脑血管狭窄有关(r=0.236,P<0.01),且与脑血管狭窄的程度(r=0.228,P<0.01)和数量(r=0.231,P<0.01)呈正相关关系;年龄(OR=1.059,95% CI:1.015~1.117,P<0.05)、吸烟(OR=3.423,95% CI:1.524~7.780,P<0.01)及糖尿病(OR=3.651,95% CI:1.536~8.425,P<0.01)是多支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动脉溃疡性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往往合并有周围血管狭窄,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同时联合腹主动脉造影具有重要意义;年龄、吸烟和糖尿病是多支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卒中(SIP)是指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并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由于其致残率、死亡率均比较高,因此早期的诊断和预测神经功能恶化,并采取积极的相对应的诊疗手段是减少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现就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孟江涛  高玉林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391-392,398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和软化。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致死率很高,它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据文献报道26%-43%的脑梗死可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这种类型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恶化可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早期检测和预测神经功能恶化,弄清其发病机制并予以纠正,是成功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回顾性研究37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h内确诊。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溶栓治疗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收集与CRP和END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患者出现END。年龄、性别、发病到抵达医院的时间、血清CRP水平、血细胞比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颈内动脉闭塞与END之间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颈内动脉闭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独立的变量。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人院时CRP水平与END显著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颈内动脉闭塞也与END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 应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9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血浆Cys C检测,根据Cys C检测水平,分为对照组(Cys C正常)139例患者与异常组(Cys C异常)160例患者,比较其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正常组(对照组)与异常组(病例组)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5);异常组中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比率显著升高,且以无侧支循环代偿及弥漫性病变为主;随着Cys C的升高,脑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Cys C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狭窄与Cys C升高有关,Cys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00例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研究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84例)和对照组(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进行TOAST分型。结果:研究组高血脂症、吸烟率、TC、责任血管闭塞发生率、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VO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低钠血症、责任血管闭塞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SAP、低钠血症、责任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ndovascular therapy (EVT) was on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cidence of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as compar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lone.

Methods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our single-center's database that included information on stroke patients hospitalised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September 2015. A total of 2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VT after IV rt-PA, EVT or IV rt-PA alone. To reduce the lack of randomization, we conducted a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using the SPSS custom dialog. After matching was completed, the 2 groups (with END versus non-END) were compared between matched groups. Variables with a p value ≤ 0.1 by univariate analysis were candidates for inclusion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220 acute ischemic strokes attended, 21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62.0%, 23.0% and 15.0% with circulation occlusion in the anterior, posterior and both branches, respectively). END was detected in 68 patients (31.9%). Multivariable analysis showed that EN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lucose level (OR, 1.40; 95%CI, 1.10–1.79; p = 0.007), uric acid level (OR, 1.01; 95% CI, 1.00–1.02; p = 0.026) and treatment methods (EVT: OR, 3.87; 95% CI, 1.32–11.35; p = 0.014). 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eline data (NIHSS and INR) between EVT group and non-EVT group.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hyperglycemia, hyperuricemia and EVT may b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END in AI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possible confound factors.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confirm these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卒中类型与神经功能恶化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首次发病的24小时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诊断。记录危险因素及使用1个月时的死亡率、改良Rankin评分和Barthel指数判断预后。结果:210例患者中54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运动功能恶化是最主要的形式(25.7%)。logistic回归显示进展与入院距发病时间短(OR 0.958,95%CI 0.919~0.998,P<0.05)和血糖水平升高(OR 1.197,95%CI 1.069~1.342,P<0.01)显著相关。各主要单项神经功能缺损中,意识障碍恶化的预测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和初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而腔隙性梗死患者较少发生意识障碍加重,男性和高血糖是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言语功能恶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影响预后。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当常见且预后较差。入院高血糖可以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改良版ABCD2评分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148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版ABCD2评分进行风险分层,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Lp-PLA2水平?结果:END和无END 2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比较,END组Lp-PLA2水平显著升高(P < 0.05)?Lp-PLA2与改良版ABCD2评分显著相关( 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4分)?大动脉狭窄(≥75%)及Lp-PLA2(>200 ng/mL)是轻型脑缺血卒中END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P < 0.05)?结论:Lp-PLA2联合改良版ABCD2评分可提高轻型缺血性卒中END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s,WUIS)与6 h内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s,IS)的临床特征及CT灌注成像(CTP)特点.方法:WUIS患者38例(WUIS组),明确IS发病时间6 h内患者42例(对照组),均行多模式CT检查[CT-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2组患者梗死区和半暗带区数量、体积与CTP模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TP、CT和MRI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T ASPECTS评分均明显高于CTP及3 d后CT或MRI ASPECTS评分(P<0.01);WUIS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WUIS患者的CTP特点与发病6 h内IS患者类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42-44+53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济南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发病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并在48 h内完善头MR后评估CSVD总负荷。根据CSVD总负荷得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CSVD 0~2分)和重度组(CSVD 3~4分)两组。最后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结果 155例受试者中轻中度组(CSVD 0~2分)95例,重度组(CSVD 3~4分)60例,其中两组间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临床资料比较后显示,END[9.47%(9/95) vs. 25.00%(15/60),χ~2=6.774,P=0.009]、HT[11.58%(11/95) vs. 40.00%(24/60),χ~2=12.430,P=0.001]、sICH[7.37%(7/95) vs. 20.00%(12/60),χ~2=5.460,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SVD总体负荷严重程度与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降纤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起病在72 h内的203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降纤酶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降纤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同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降纤酶组10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组2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降纤酶组发生的进展性脑卒中的进展的严重程度比常规治疗组轻(P<0.01);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降纤酶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降纤酶治疗能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有利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SA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配对分为SAA组(n=20)与药物治疗组(n=20)。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压药等常规治疗;SAA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狭窄或伴不稳定斑块的主干动脉予以球囊扩张和SA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发病后第21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发病后第21天,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A组与药物治疗组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分别为16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梗死,SA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 SA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SA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配对分为SAA组(n=20)与药物治疗组(n=20)。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压药等常规治疗;SAA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狭窄或伴不稳定斑块的主干动脉予以球囊扩张和SA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发病后第21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 发病后第21天,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A组与药物治疗组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分别为16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梗死,SA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 SA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即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神经细胞营养剂和西医对症治疗,以及西医心理治疗、语言康复、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组予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在组织管理上,参照正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实施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整合最有效的中医资源,强调团队合作,明确工作任务;在治疗措施上,除了对患者实施脑卒中的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外,给予中医学的经典方药、中医心理疗法、养生保健指导、传统康复技术。2组按此方案治疗28 d。结果治疗28 d 后,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BI)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上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P <0.05。结论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频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发病72h内患者605例,动态采集患者发病1-14 d及发病28、90 d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气虚证出现的时点频率将患者分为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298例),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307例)。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各时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时间的延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两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大。[结论]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更重,且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发病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无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明显,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