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年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台市自 1992年开始将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现就接种乙肝疫苗 10年后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 烟台市 1990~ 2 0 0 2年乙肝发病情况及自 1992年开展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来的接种率来自基层常规报表。 1990、2 0 0 1年人群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 (HBsAg)来自现场调查。2 疫苗、免疫程序检测方法 新生儿在出生后 2 4h内、1月龄和 6月龄各接种 1针。 1997年以前用血源乙肝疫苗 ,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剂量为10 μg× 3,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免疫剂量分别为30 μg、10 μg、10 μg。 1997年后改用重组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连续对2003-2004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月、1月、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6 a,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结论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 a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持久性和加强免疫应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长期的预防保护效果及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应答状况和特点,在乙肝疫苗试点区,每隔1~2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1次,随访15年,共观察5006人.将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9~11年的170名儿童分为3组,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分别进行1~3剂次的加强免疫,每剂次5μg,然后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为92.8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0.91;而至14~15岁时分别下降为45.31%和27.95%,说明15年后约有55%的儿童抗-HBs在保护性水平以下(<10mIU/ml),而HBsAg阳性率为1.38%,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后1年,3个不同剂次加强免疫组的抗-HBs GMT迅速升高,为原来的6~18倍;抗-HBs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62.5%~66.7%上升至100.0%.但随着加强免疫时间的延长,抗-HBs的GMT和阳性率逐渐下降,至免疫后3年,1针加强免疫组抗-HBs阳性率降至71.2%,2针组降至79.2%,而3针组仅降至92.5%.表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具有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以及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加强免疫的效果与加强免疫针次和加强免疫前的免疫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的地区,如果需要,可以进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 3针加强免疫,初免后抗体水平较低者尤应如此.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6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不同种类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连续对1996~1997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1、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队列进行追踪观察6年,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免疫初期(1~3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χ2=6.150~11.57,P<0.05),观察期间未发现HBsAg阳性者。免疫初期两种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免疫后抗体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第6年随访了79名儿童,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4名(占5.06%)。结论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中期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年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
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再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已经血源乙肝疫苗初免的儿童再免疫的效果,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阴性母亲所生的、出生时全程接种血源乙肝疫苗后已4年的儿童为对象,用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再免疫,同时用10μg血源乙肝疫苗再免疫作对照,观察2种疫苗再免疫后1、12、24个月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反应。结果显示用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再免疫能取得良好的抗-HBs应答,不论再免疫前抗-HBs水平高低,再免疫后能呈现免疫回忆反应。再免疫的抗体反应模式与用10μg血源乙肝疫苗进行再免疫的相似。两种乙肝疫苗再免疫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用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10μg血源乙肝疫苗再免疫能获得相同的再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方法 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5μg和10μg两种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将出生时全程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的小学1年级学生随机分成3组,分别加强接种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采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HBs.加强免疫前3组人群血清抗-HBs阳性(≥10mIU/ml)率均>70%,说明血源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1个月,5μg剂量的两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上升到90%和98.31%,10μg组上升到98.48%,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可用于血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8.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 ,降低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了解和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探讨免疫效果 ,1997~ 1999年对东阳市新生儿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监测和血清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免疫接种方案 东阳市自 1997年 1月开始由乙肝基因疫苗取代乙肝血源疫苗 ,并规定全市所有接产单位要对孕妇在产前用酶免疫法 (EIA)开展HBsAg的筛查。对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 ,在出生后 2 4h内按 10、5、5 μg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基因疫苗 (5 μg/ 0 5m…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 (乙肝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乙肝疫苗的推广使用为控制乙肝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东阳市自 1992年起执行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的方案 ,为了解其免疫效果 ,自 1996年下半年起对按规定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者进行了血清学效果检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5~ 1999年东阳市出生的新生儿 ,在24h内注射第 1针乙肝疫苗 ,在第 1、6个月注射第 2、3针 ,并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的 30~ 6 0d由东阳市卫生防疫站用毛细吸管采集手指血 ,分离血清 ,检测抗 HBs。1 2 乙肝疫苗 乙肝血源疫苗由上海、北京等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国产基因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1)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42名(A组),接种基因乙肝疫苗5—5—5ug三针,观察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及抗-HBs阳性率和GMT水平。(2)HBV感染标志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107名(B组),接种5—5—5ug三针基因乙肝疫苗,观察抗-HBs阳性率和GMT水平。(3)出生时全程接种血源乙肝疫苗后已4年的儿童(C组),用5ug基因乙肝疫苗进行加强免疫,观察抗-HBs水平。结果 A组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为83.09%、全程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69.05%,GMT280.59,全程接种后6个月抗-HBs阳性率90.24%,GMT246.65。B组全程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73.8396,GMT269.22、全程接种后6个月抗-HBs阳性率96.2396,GMT287.90。C组加强免疫取得良好的抗-HBs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对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安全性及 其提高接种阳性率方法.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所辖9个社区常规做乙肝疫苗计免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选 择300名,均按0、1、6个月程序,每次5 μg/5 ml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追踪,于首针免疫后12(T 12)、24(T 24)、36个月(T 36)各采血1次,用 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免疫后12、24和36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5.67%(227/300) 、60.33%(178/295)、71.88%(207/288),呈现"V"型反转;经比较检验:T 12组、T 36 组分别与T 24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显示有非常显著意义;免疫3 d后未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其抗-HBs持续时间于2岁后开始呈明显下降,于T 30加免后抗-HBs阳转率有所升高,建议于3岁时行乙肝疫苗再加免效果更佳.接种5 μg-5 μg-5 μg 3支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10 μg-10 μg- 10 μg 3支血源性乙肝疫苗普种的免疫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评价乙肝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工作。1995~1997年,淄川区卫生防疫站对部分孕妇HBsAg携带状况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淄川区医院、淄城区妇产医院、淄博矿务区中心医院及昆(山仑)分院出生的新生儿 1.2 免疫方法 分为两种,第一种孕妇HBsAg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0μg×3针乙肝血源疫苗。第二种免疫方法是新生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程序接种乙肝疫苗,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24h之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按1、2、7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多批次国产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细胞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抗体反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1992~ 1999年应用 6批国产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 ,按 0、1、6个月程序免疫 4 5 1名 6~ 12岁儿童。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和接种后 1年内的抗体反应 ,并分别随访观察了 2~ 6年。同时应用 4批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 ,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12 2名 ,观察免疫后 1年内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效果。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者未见严重副反应发生。完成全程免疫后 1个月 (T7)时 ,接种各疫苗组儿童的抗体阳转率均 >93%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无或低应答率均值为 2 13% ,抗体滴度为2 11 74~ 347 2 7mIU/ml。 2~ 6年随访期间 ,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有相同的下降趋势。 12 2名高危新生儿中 2 9人在免疫后 1年HBsAg持续阳性 ,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 74 6 4 % (6 6 4 1%~ 85 19% )。表明国产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安全性好 ,效果稳定 ,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显著优于血源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4.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4年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4年后观察免疫效果,同时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选择第3针与第1针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接种,全程免疫后4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4年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μg组,差别有显著性,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时,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其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所有接种对象,全程免疫4年后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较低。结论: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1针10μg组全程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都是可行的,4周岁儿童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持续效果。方法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1次,考核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乙肝发病监测。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持续稳定在95%上下。18年间11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始终<1%,平均HBsAg阳性率0·62%,较免疫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均呈大幅度下降。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为93·65%(95%可信区间为92·51%~94·78%)。1986年后出生并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中,仅2002年发生急性乙肝1例。结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18年尚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免疫回忆应答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回忆应答的状况和特点,是确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及免疫方案的关键.为此,在湖南省湘潭市随机采样,抽取170名1986~1988年出生、完成了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9~11年的儿童,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1~3次加强免疫,观察其体液免疫应答.在浙江省杭州市,随机抽取28名血源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免疫者、18名全程免疫儿童和11名未免疫的健康人,观察他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对基因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刺激的增殖反应.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9~11年的儿童,完成1针、2针和3针法加强免疫后1年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均迅速升高,三组的GMT分别比加强免疫前提高了6.5、9.3、24.2倍,阳性率均上升至100%,加强免疫次数多抗体提高多,各组间GMT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加强免疫后,3次加强免疫组抗-HBs阳性率比<3次组下降缓慢,至加强免疫后第3年,抗-HBs阳性率1针法降为71.2%,2针法降为79.2%,而3针法维持在92.5%.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者其PBMC对重组HBsAg刺激的特异性增殖反应强度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度还与机体抗体水平相关.说明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记忆均长期存在,回忆反应与免疫背景有关,反应强度与加强免疫的次数正相关,机体免疫记忆可能是维持乙肝疫苗长期保护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和预防效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农村地区不筛检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新生儿普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于免疫后1、2、4年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5μg×3剂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初免后,1~4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已由免疫前的11.9%降至2.0%,保护率为83.2%;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峰值为84.4%~88.2%.3~4年下降为71.3%、66.0%,但保护效果不变.可见,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免疫原性,完全可以取代血源性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新生儿普种.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6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为研究新生儿接种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远期效果和探究加强免疫的必要性,对上海市原南市区1986年出生时接种血源乙肝疫苗的儿童,至少隔年随访1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显示16年间HBsAg阳性率在0.46%~0.98%之间,平均0.63%(95%可信区间为0.39%~0.83%),大大低于免疫前本底对照和外对照,而且无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与外对照相比,血源乙肝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为82.06%(95%可信区间为73.45%~91.83%).提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6年无加强免疫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研究发现.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5%~10%出现低无免疫应答。为了解宁波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该市按0、1、6程序接种3针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扩大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的有效免疫覆盖面 ,探索再免疫的适宜时机和方案 ,从 1994年开始 ,对丽水市莲都区部分社区经乙肝疫苗初免的儿童 ,于 1~ 2岁、5~ 6岁时分别检测血清抗 HBs、HBsAg ,对 5~ 6岁时免疫无应答、低应答者进行再免疫 ,并观察其效果。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分别于 1994年、1996年、1997年选取在丽水市莲都区城关镇 8个居民区、4个行政村内居住 ,1993年、1994年、1995年出生并按《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及时完成 3剂 10 μg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儿童共 5 73人为观察对象。于 1~ 2岁、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