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产生的 LPS 被吸收进入门脉,并由肝脏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胃肠道出血、低血压、肠道水肿均可增加 LPS 的吸收。在急、慢性肝病患者,由于对LPS 的吸收增加和肝脏损害,可导致全身性内毒素血症。作者采用最新的鲎吞噬细胞溶解定量测定(limulus amebocytelysate,LAL),研究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肝脏在内毒素的清除与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硬化患者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或出现门脉高压时,肠源性内毒素可导致内毒素血症(ETM),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文用鲎血细胞溶解物试验(LLT)对10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和腹水中的内毒素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探讨其与肝硬化的各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肠系膜静脉血和腹水的内毒素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腹水及肠系膜静脉血作内毒素(endotoxin,ET)定量测定,旨在探讨血浆 ET 水平与肝脏代偿程度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并从肠系膜静脉血 ET 浓度了解肠道 ET 的吸收情况,提出治疗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建议。材料与方法一、选择对象与分组肝硬化组51例,均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诊断标准,血培养阴  相似文献   

4.
大量实验证实,多种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病不同程度伴随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其中肝硬化患者IETM的发生率为79.0%~92.0%,肝功能损害越重,内毒素水平越高。肝硬化时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低,肝脏清除内毒素能力下降,内毒素水平升高,IETM发生率增加,IETM形成后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导致肝硬化患者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两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现将目前关于肝硬化时IETM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褚燕君 《山东医药》2003,43(1):40-41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硬化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 (SBP)及内毒素血症后 ,既可加重原有的肝脏损害 ,又可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 ,参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目前认为 ,SPB及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 ,而内毒素对肝脏的损伤除直接毒性作用外 ,主要由于某些细胞因子介导所致[1] 。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0月 ,我们对晚期肝硬化患者于肠道去污及调整微生态治疗前后测定其血清内毒素及白细胞介素 - 6 (IL- 6 )水平 ,观察 SBP的发生情况 ,旨在了解其治疗前后血…  相似文献   

6.
《肝脏》2016,(12)
目的探讨健脾凉血通下法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健脾凉血通下,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血清内毒素(LP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腹胀、纳差、便秘等临床症状,提升血清Alb及降低TBil,降低腹水多形核细胞(PMN)及血清LPS等方面效果更优(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健脾凉血通下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状况及降低血清LPS水平。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的降低,极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并形成内毒素血症;由于门体分流的形成、肝脏对内毒素清除能力的减退以及肠道内毒素生成和摄取的增多,也容易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内毒素血症不仅具有加剧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加重肝硬化时的肾功能损害、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等多种作用,而且可以造成肝功能不全综合征[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介导内毒素毒性作用的主要细胞因子[2]。本文主要研究了内毒素对实验性肝硬化和正常大鼠肝功能的损伤作用及…  相似文献   

8.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intestinalendotoxiemia ,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动物实验证实 ,各种实验性肝损伤均可发生IETM。临床观察也表明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率。细胞免疫功能对肝炎病毒的清除与防止慢性化有着重要影响 ,而内毒素 ,特别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慢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甚少。我们对慢性肝炎患者内毒素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进行研究 ,以阐明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群 ,共 2 0例 ,男 15例…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又称脂多糖(LPS)。肝脏既是清除细菌和内毒素的场所,又是最易受损的器官。肝损伤最初发生在肝血窦。主要介绍了LPS对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血窦中氧化/抗氧化平衡及肝脏血流的影响。认为肝血窦在LPS所造成的肝损伤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研究其对防治LPS致肝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硬化大鼠和正常大鼠肝脏一氧化氨台酶(NOS)活性以及NO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在肝硬化大鼠对内毒素高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肝硬化大鼠模型由四氯化碳台并乙醇诱导.内毒素4mg/kg体重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后2、6、12小时测定血清咎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酸(AST)肝脏组织中NOS活性以及N0代谢产物NO^-/NO^-水平。结果:肝硬化大鼠对内毒素损伤敏感性增高。正常大鼠在内毒素作用2小时后NOS活性和NO水平均显著增高.并持续至12d,时,但肝硬化大鼠肝脏NOS活性则未见显著变化,NO水平在12小时才开始增高。结论:肝硬化时肝脏NOS对内毒素刺激的敏感性降低,NO产生减少,可能是导致肝硬化肝脏对内毒素损伤高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利福昔明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试验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利福昔明,疗程14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内毒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ALT、TBIL、AL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内毒素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清IL-6、TNF-α、ALT、TBIL、ALB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利福昔明能够纠正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调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降低ALT及TBIL水平,继而达到缓解肝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血清内毒素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20 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乳果糖治疗组内毒素血症的复常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5.6%(x~2=10.94,P<0.01)。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有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A)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乳果糖具有显著降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血清内毒素水平的作用,乳果糖可防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3.
内毒素是固紫阴性杆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内毒素经胃肠道吸收进入门脉血后,被肝脏的网状内皮细胞清除。当肝脏严重损害或显著门脉高压时,虽无感染存在,内毒素可以在腹水或体循环中发现。作者对46例证明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采用鲎测定法(LimuIus assay)检测血浆和腹水的内毒素。分成两组:腹水组29例,无腹水组17例。另外,慢性进行性肝炎12例作为对照。血浆内毒素阳性在腹水组有22例(75.9%),无腹水组4例(23.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腹水组中,腹水内毒素阳性23例(79.3%),其中17例内毒素滴度≥10~(-3)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介导脂多糖(LPS)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关键因子。尽管内毒素在慢性肝病和肝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结合蛋白在肝硬化中的意义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内毒素和LBP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以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伴腹水患者同时测定腹水内毒素和LBP水平,并进行2个月的短期随访,记录存活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其中伴腹水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P<0.05)。Child鄄PughC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而B级患者的血浆LBP水平显著高于C级患者(P<0.05)。短期随访显示肝硬化伴腹水死亡患者的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升高,LBP水平升高可能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种持续的慢性炎症应答。腹水内毒素水平可以作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短期生存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受体、内毒素血症与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7,12(7):385-386
内毒素在肝脏内可激活Kupffer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肝细胞受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Kupffer细胞上的内毒素受体启动宿主免疫反应和效应功能。肝硬化患者因多种原因引起肠道菌群生长过度和菌群易位,可导致内毒素血症;反之,内毒素本身又可加重肝脏损伤。因此,通过改变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菌群,可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防止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减轻肝脏损伤,延缓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众多资料表明,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率为39%~64%,慢性肝病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率为50%,肝硬化时则高达79%。肝病时肝功能受损,肝脏失去屏障功能,使肠道G~-菌代谢所释放内毒素不能被清除,进入全身体循环而产生内毒素血症。其发生机制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循环内毒素血症在各种严重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发生率很高,影响病情发展预后。本文应用鲎试剂改良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50例肝硬化患者、30例乙型肝炎病毒者及20例同期无肝脏疾病、肝功能正常的胃肠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同人毒素水平显著主增高。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肠通透性及乳果糖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通透性特点;肠通透性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以及乳果糖对肠通透性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通透性特点。肝硬化组测定血二胺氧化酶(d iam ine oxidaseDAO)、血内毒素。正常对照组检查血二胺氧化酶。第二部分行乳果糖干预治疗的研究。入选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乳果糖治疗组和非乳果糖治疗组,两周后重复检查血清DAO和血清内毒素。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阳性率为73.8%,血DAO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增加,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血DAO水平呈线性正相关。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血DAO和血内毒素水平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乳果糖治疗后血清DAO水平及血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解毒法汤药,对照组采用基础支持治疗.经过4周治疗,通过症状积分、化验指标,观察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症状积分、尤其是乏力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总胆红素( 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活动度(PrA)、血氨(NH3)、内毒素(ET)水平及总体疗效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药可改善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内毒素水平,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IL-4、IL-18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肝硬化患者病程中血清内毒素(LPS)和IL-4、IL-18水平变化。采用鲎三肽基质染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上述三项指标,并设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结果为:肝硬化患者两期LPS、IL-4、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未检出LPS),缓解期较活动期显著降低。三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LPS、IL-4、IL-18在HBV所致肝硬化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