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穴位贴膜联合黄芪建中汤在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35例,联合穴位贴敷以及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予以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理想,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试验组(63例,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和1年内复发率,试验组为95.24%、3.17%,优于对照组的74.60%、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功能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7.9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胃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40-142+146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03±0.25)分、(1.14±0.56)分、(1.10±0.22)分、(1.08±0.21)分,对照组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4±0.98)分、(2.09±0.84)分、(2.14±0.43)分、(2.17±0.63)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嗜睡、口干、发热、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缓解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症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77-8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干预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浅表性胃炎来我科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后浅表性胃炎积分,NDI-SF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1)治疗后,两组浅表性胃炎积分中的各症状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浅表性胃炎得分以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干预组浅表性胃炎积分中的各症状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了钡餐外,其他条目积分以及总均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除了钡餐外,其他条目积分以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痊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应用于浅表性胃炎的辅助治疗,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4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分别治疗2周,治疗前及6个月后进行和尿素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比较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大小、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结果内镜结果显示,胃溃疡患者经西医治疗后,溃疡面积减小;经中药治疗后,溃疡创面愈合,中医治疗效果较西医好;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83.67%、8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7例,占比14.29%,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及疾病复发率低,值得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PPI)配合加味黄芪建中汤与西药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泮托拉唑配合中药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照组予标准4联疗法(枸橼酸铋钾、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疗效好,主要症状改善快,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上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分别给予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单纯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16例,治疗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治愈10例、好转18例,有效率7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上,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的效果理想,值得为更多的患者治疗使用,使其尽早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原油田濮东医院收治的9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四联疗法(奥美拉唑胶囊+甲硝唑片+维生素B_6+克拉霉素)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Hp根除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3.88%)高于对照组(77.55%),复发率(2.04%)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胃泌素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9.
刘连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74-2675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72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芪建中汤临证加减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8%,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6.11%,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速度,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丰镇市大庄科卫生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做比对性分析,研究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后两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辨证论治,多机制协同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优点,其可有效减少1年内患者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情况下,治疗组使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对照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能快速有效缓解疼痛状态,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5),双号作为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8.57%(24/35),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加味黄芪建中汤有利于减轻疾病症状,改善胃黏膜,提高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莹太  刘玉仁 《安徽医学》2014,(11):1585-158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龄人群胃黏膜癌变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胃黏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33例,胃癌45例。采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选取病变组织行W-S染色检测病变组织Hp感染情况。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胃癌组Hp感染例数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例数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胃黏膜中Hp感染密度分布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同组Hp感染阳性患者生长抑素水平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参与了胃黏膜癌变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使得c-myc表达增加、P27甲基化及p53的失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Hp、抑酸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藿朴夏苓益胃汤。两组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2.95±1.47)明显少于对照组(6.91±1.65)(P0.05)。Hp阴转率治疗组为46.67%与对照组43.4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2例)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3%,对照组复发率43.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组口服清胃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组胃黏膜疗效评定的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胃黏膜组织学疗效评定的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97.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治疗组脾胃湿热证积分为(5.28±1.97)分,低于对照组的(8.95±3.26)分(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和上腹部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为96.77%、100.00%、97.14%,对照组分别为78.13%、83.33%、82.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为57.14%,对照组为60.00%,两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0.43%,低于对照组的56.26%(P〈0.05)。结论: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好,并能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雷火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中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