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方"药对"配伍理论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方,一般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作中所载之方,因其法度严谨,配伍巧妙而被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药对,是指药物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有时也是最简单的方剂.仲景著作中运用了大约147对行之有效的药对,其中以两味药组方者即达40余首.因此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对揭示仲景遣方用药规律和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承气汤是张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著名方剂,二千多年来在治疗急性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用之得当,常常可以化险为夷。多年来我们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危急重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凡遇有痞、满、燥、实者用之,效果满意,有时甚至使患者免受手术之苦,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中著名方剂之一。文中云:“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患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提示大承气汤的攻实泻热效应对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可能具有治疗意义。近年来,Alexander  相似文献   

4.
潜阳丹是清代名医郑钦安的独创方剂,封髓丹乃《医宗金鉴》之方,后世医家常将二方合用,云南名医吴佩衡先生称之为"潜阳封髓丹"。该方具有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功,临床上用于真气上浮或虚阳上越之证,疗效颇佳。笔者运用该方治疗痤疮一证,颇有感触。时下,世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可概  相似文献   

5.
<正>《金匮要略》腹满篇中共有8首方剂,其中有5首实证方(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5方表里轻重缓急虽不同,但都有通腑荡实之品,有攻积导滞之功,充分体现了仲景治疗腹满实证所遵循的"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原则。对于腹满胀痛仲景特别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所用方药均为导滞通腑之方,虽为攻伐之剂,但只要辨证正确每每显效,尤其是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的急性疾病,疗效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医学遗书。原卷毁于文化大革命,追记稿由河北威县张大昌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捐献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使其得以重新流传于世。《辅行诀》重要的学术价值之一是记载了50余首古代方剂。这些方剂对于研究中医古代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发展演变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辅行诀》中记载:"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但是按照现在已刊行的版本却有51首和55首两种版本(《敦煌古医籍考释》载方51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敦煌石窟秘藏医方》载方55首)后者多出的4首方剂为:小勾陈汤、大沟陈汤、小螣蛇汤、大螣蛇汤。经过本人对《辅行诀》多个流传本的对比考证,认为该四首方剂不是《辅行诀》原卷子所有,乃张大昌依《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增补而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 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临证用药特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一步阐述其遣方用药思路。[结果] 黄氏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多从肝脾论治,病机多与“土虚木陷”相关。《四圣心源·妇人解》共11篇,方剂20首,用药频数最高者分别为甘草、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体现了黄氏注重培土疏木、兼以行血化瘀、善用温阳之品的用药特点。其方药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如以桂枝姜苓汤补中暖脾、疏肝调经治疗脾虚肝郁之月经先期者,以豆蔻苓砂汤开郁降浊、和胃止呕治疗脾虚湿盛之妊娠恶阻者。[结论] 黄氏在遣方用药上重视中气,贵阳贱阴,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重视肝脾、扶阳为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中医界众所周知,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善用下法治疗温病.在他的传世之作<温病条辨>中,不仅沿用了张仲景<伤寒论>的攻下之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而且还组创了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护胃承气汤等一系列下法方剂,可谓集下法方剂之大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演化规律,为现代临床应用和化裁承气汤提供参考。方法:从"方-证要素对应"角度总结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遣药组方情况,得出它们的制方规律。结论:三承气汤及其衍化方变化虽多,其中总不离基本证候要素(阳明腑实)、基本治法(泻热导滞)、基本方剂要素(大黄)。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所载方剂被尊为"经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的方剂,皆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可靠。其中,很多方剂名称相同而仅有大小之分,文章试从病机、主证、治法、方药、用量等方面阐述《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大、小"之别,并阐明张仲景此为的深意,深入体会张仲景辨证论治和组方用药思想,旨在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开拓治疗思路,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归类法对《伤寒论》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研究,主要分为桂枝汤类方、泻心汤类方、大承气汤类方、小柴胡汤类方,分析其类方药物组成衍变及其药对应用,探索仲景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效物质基础是方剂研究的核心之一。要弄清方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首先要弄清是什么成分、什么途径、什么靶点。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攻下方剂临床疗效确切,但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体内作用靶点不明。从方剂体内成分及疗效出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大承气汤在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方剂药效成分及药动学;再将方剂吸收进入体内的成分作为药物进行方剂来源成分的药效学研究,联用代谢物组学方法从代谢物变化出发探索方剂作用多靶点的生化-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作用途径和药效学,以探索大承气汤治疗具有"阳明腑实证"的急性胰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的确切靶点;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创新性运用代谢物组学的整体分析方法研究"阳明腑实证"的证本质,从而建立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相似文献   

13.
论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评价制方优劣的根本标准是临床疗效.传统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现代医学、药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与渗透,为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对立统一配伍法、系统论配伍法、辨病理药理组方配伍法、复方组分配伍法将是新的方剂配伍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有若干方剂的药物组成相同,只是用量或服用方法不同,因而治疗作用不同。这种灵活多变一是根据邪之深浅,如桂枝汤或温覆发汗,或服后顺其自然,氦负而解;或如抵挡一方,汤丸两法,同治蓄血,急病急治用之以汤,缓病图之以缓,治之以丸。二是根据正那之盛衰,如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若邪盛正气不虚,各运用常规之法与量,若正气略有不足,或邪气大盛,则调胃承气汤"少少与微服之",小承气汤加大服用量至一升。另外,理中丸、匹逆汤都有一方两法之用。《伤寒论》中的一方两法或多法体现出方药中所蕴含的规矩和方圆。  相似文献   

15.
承气汤作为仲景泄热攻下法的代表,用于胃肠道邪热积滞与气机之调理,现在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脾胃系统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明确标本,分清缓急""保胃气"的学术思想,其首创之苦寒泻下法,对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有指导性的作用,尤其对温病学派治法和用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鞠通在仲景承气汤的基础上创制了一系列承气方剂,扩大了承气诸法的治疗范围,丰富了下法的内容,现被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试探讨吴氏承气汤类方的现代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方,一般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作中所载之方,因其法度严谨,配伍巧妙而被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药对,是指药物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有时也是最简单的方剂。仲景著作中运用了大约147对行之有效的药对,其中以两味药组方者即达40余首。因此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对揭示仲景遣方用药规律和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经典专著,被后世推崇为“方书之祖”。《伤寒论》中397法,每法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临床20余年对《伤寒论》中阳明急下三条,即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有了进一步认识,略述如下。病例举隅“急下”的意义有二,一是指应用峻烈的攻下药物;二是指病情危重,有可下之证需要紧急功下者。所谓“存阴…  相似文献   

19.
"温"在《辞海》中释义为"不冷不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温"有两层含义:其一为通常解释的温化和用方不宜过热过燥,即"不热";其二为用方宜凉但不宜过寒或清泄太过,即"不冷"。"温"是指整个方剂而言,并非指方剂中一种或几种药物。仲景治痰饮用药用方特点:药有大寒大热甚至有毒之品,方剂有纯温化之剂,有寒温并用之剂,有纯寒无阳之剂。文中根据该特点结合《伤寒论》中温病理论进行了论证,提出治疗痰饮不排除温化,不唯温化,重视凉润,应温凉并重。  相似文献   

20.
正方剂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方剂的疗效之所以优于单味药,是由于配伍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正如清·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所说"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因此,配伍理论是研究方剂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拆方研究是对方剂配伍原理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