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生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STC)胃肠道传输功能及 Cajal 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方法 Wistar 大鼠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常规剂量生白术组、大剂量生白术组。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均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4 d 后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法测定各组大鼠胃残留率、黑色炭末推进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胃窦、小肠、结肠组织 ICC 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结果常规剂量生白术组、大剂量生白术组与模型组比较,胃残留率明显降低(P ﹤0.05),而二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剂量生白术组、大剂量生白术组均可增加黑色炭末推进率(P ﹤0.05),其中大剂量生白术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生白术(P ﹤0.05)。常规剂量生白术组、大剂量生白术组均可增加 c-kit阳性细胞的面积(P ﹤0.05),而大剂量生白术优于常规剂量生白术(P ﹤0.05)。结论生白术常规剂量及大剂量均可促进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胃动力,而在改善其肠道传输功能及增加 c-kit 阳性细胞面积方面则以大剂量白术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通便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造模组(24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造模组采用大黄递增灌胃法制作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养阴润肠方组、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予以一期处死,并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观察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kit基因表达的变化。其他组继续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干预30 d,之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模型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正常组多(P0.01),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模型组少(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碳末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及养阴润肠方组碳末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而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ki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恢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均有所改善(P0.01,P0.05),但莫沙必利组较养阴润肠方组表达水平低(P0.05),莫沙必利组较恢复组表达量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养阴润肠方具有较好的增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传输功能的作用,其通便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Cajal间质细胞的再生及修复而达到促进肠动力,从而实现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枳术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4受体(5-HT4R)、钙调蛋白(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方组及阳性药(普芦卡必利)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片建立STC模型, 枳术方组随后灌胃枳术方, 阳性药组灌胃普芦卡必利。检测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 肠道炭末推进率, 结肠组织中5-HT4R、CaM、MLCK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和炭末推进率明显降低(P < 0.05,P < 0.01), 结肠组织中5-HT4R、CaM、MLCK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枳术方组和阳性药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和炭末推进率明显升高(P < 0.05), 结肠组织中5-HT4R、CaM、MLCK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P < 0.01)。枳术方组与阳性药组比较, 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术方能改善STC大鼠的便秘症状, 可能与上调大鼠结肠组织中5-HT4R表达并激活下游CaM-ML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黏膜NO及NOS的影响以从微观进一步阐释白术治疗STC的机制。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分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术低剂组(30 g生药/kg)、白术中剂组(60 g生药/kg)、白术高剂组(120 g生药/kg),每组12只,应用大黄将除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大鼠制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成功造模后,空白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 ml,白术低、中、高剂组分别给予3 g生药/ml、6 g生药/ml、12 g生药/ml的白术水煎液2 ml,早晚2次,连续15天。15天中连续观察大鼠皮毛光泽、活动范围、进食量、排便情况及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硝酸还原法检测NO含量,NOS免疫组化法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较其他各组粗大、迂曲,肠腔内有较大块较多粒粪便存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在给药前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处死前的各组大鼠体重差异均显出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远端结肠黏膜NO含量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NOS免疫组化法染色半定量分析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术单用能通过改变STC大鼠结肠黏膜NOS的表达而降低NO的合成,以达到治疗STC目的。其中剂量为60 g的生白术能最把上述效应发挥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术七物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的影响,初步探讨白术七物颗粒对气阴两虚型STC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4年10-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各20只。模型组、治疗组予以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同时灌服青皮、枳壳、附子配方颗粒,建立气阴两虚型STC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等渗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造模期间大鼠的一般状况,造模前、后24 h各组大鼠粪便干重,肠道炭末推进率。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大鼠灌服白术七物颗粒水溶液,其余两组灌服等量等渗0.9%氯化钠溶液。给药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运动灵活,饮食、饮水、大小便正常;其余两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懒动、毛色枯黄、大便次数减少、颗粒变大且质硬等情况。造模前3组大鼠粪便干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粪便干重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肠道炭末推进率小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治疗组大鼠VI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大鼠VIP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治疗组大鼠S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S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白术七物颗粒能有效治疗气阴两虚型STC,其作用可能与下调VIP水平、升高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霍明东  张波  陈玉根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3):1598-1601
目的 了解济川煎对"泻剂结肠"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于2012年9月,选取健康成年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48只,36只经大黄酸混悬液灌胃法制作大鼠"泻剂结肠"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聚乙二醇组及济川煎组各12只;余未经造模处理的12只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聚乙二醇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水溶液灌胃,济川煎组采用济川煎水煎液灌胃。检测并比较4组大鼠的粪便干湿重比、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以及结肠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和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CF)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济川煎组大鼠的粪便干湿重比低于模型组、聚乙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组大鼠的粪便干湿重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济川煎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短于模型组和聚乙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济川煎组大鼠c-kit、SC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聚乙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组大鼠c-kit、SC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济川煎可提高"泻剂结肠"大鼠的结肠动力,软化粪便,治疗效果较好,其机制可能与修复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便秘二号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的疗效,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对STC大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TC模型大鼠16只,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各8只,实验组大鼠予灌服便秘二号方10ml/(kg·d),对照组大鼠予灌服生理盐水10m/(kg·d),共30天。停药1周后,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结果:炭末推进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推进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肌层Cajal间质细胞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便秘二号方可以增强STC大鼠的结肠蠕动功能,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扣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肠道动力及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功能及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化瘀通便汤发挥通便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两组、造模组5组,每组12只,采用大黄粉混悬液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从造模5组里,每组各取2只,共10只,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其中一组一并处死,比较大鼠的一般情况、首次黑便时间、肠道传输功能以验证模型。适应性喂养2周后,造模组5组分模型对照组、化瘀通便汤低剂量组、化瘀通便汤中剂量组、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化瘀通便汤组分别给予对应的低、中、高剂量的化瘀通便汤灌胃,西药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灌胃,共2周。所有大鼠处死前均用10%活性炭混悬液灌胃,测定碳墨推进率。采用梯度PCR法检测PI3K、AKT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PI3K、AKT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的体质量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黑便时间延长,肠道传输时间延长(均P0.05)。化瘀通便汤干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可加快肠道传输,下调PI3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且化瘀通便汤中剂量组优于化瘀通便汤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化瘀通便汤干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下调AK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且化瘀通便汤中剂量组优于化瘀通便汤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瘀通便汤可下调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中PI3K、AK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3(AQP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化瘀通便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大黄粉灌胃制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计算各组大鼠碳末推进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近端结肠AQP1和AQP3蛋白(相对灰度值)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碳末推进率明显降低,大鼠结肠AQP1和AQP3表达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化瘀通便汤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碳末推进率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大鼠结肠AQP1和AQP3表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AQP1和AQP3的表达升高有关,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可能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AQP1和AQP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枳实及其含药血清对慢传输性便秘(STC)大鼠离体肠平滑肌条作用,探讨平滑肌所处的机能状态,体液因素是否是造成枳实在体与离体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SPF级健康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即枳实提取物治疗正常组(治疗正常组)、枳实提取物治疗STC组(治疗STC组)、STC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每组8只.建立STC大鼠模型后第2天治疗正常组及治疗STC组开始给予枳实提取物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8 d后治疗正常组及治疗STC组均于灌服相应药物1 h后,从腹主动脉取血1 mL,分离枳实含药血清;并抽取正常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用作正常血清对照组.正常大鼠及STC大鼠结肠肌条分别在盛有5 mL Krebs液(37 ℃)并供给95% O2和5% CO2混合气体的灌流肌槽中孵育,记录肌条的自发收缩活动.分别观察加入枳实提取物,枳实含药血清后对正常大鼠及STC大鼠结肠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枳实对正常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呈抑制作用,表现为振幅减小,频率降低,但与给药前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枳实含药血清作用于正常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可以使频率加快,振幅加大,但与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枳实提取物对STC大鼠离体结肠肌条运动的兴奋性作用与给药前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含药血清可以使结肠肌条的运动频率加快(P<0.05).结论 枳实提取物对正常及STC大鼠离体结肠肌条的作用效应存在差异.枳实含药血清对正常及STC大鼠离体结肠肌条均呈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济川煎对老年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色氨酸羟化酶1(TPH1)、五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阐述济川煎的通便机制.方法:30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老年STC模型组、济川煎组,每组10只.复方苯乙哌啶饲养大鼠建立老年STC大鼠模型.济川煎组用济川煎汤剂灌胃,空白对照组和老年STC组经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0 d后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活性炭灌胃法检测肠道推进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TPH1、5-HT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老年STC大鼠肠道推进率下降(48.86±5.98)%(P<0.05),济川煎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肠道推进率上升(62.78±7.26)%(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TPH1阳性细胞数(9.97±2.94)个,低于空白对照组(28.54±8.94)个,模型组5-HT阳性细胞数(5.6±1.37)个低于空白组(10.72±2.43)个;与模型组比较,济川煎组大鼠结肠TPH1阳性细胞数增多(22.48±7.82)个,5-HT阳性细胞数增多(8.91±2.75)个(P<0.05).结论:济川煎方可显著改善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可能是通过升高TPH1,提高5-HT表达水平,从而调节肠道功能,发挥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C-N组)8只,实验组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C-M组)、电针上巨虚组(C-DS组)、电针大肠腧组(C-DD组),每组8只,采用冰水灌胃法造模14 d。造模结束后,C-DS组、C-DD组采用电针治疗,1次.d-1,连续7 d。治疗结束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大鼠结肠TRPV1 mRNA的含量。结果与C-N组相比:C-M组结肠组织TRPV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M组相比:C-DD组、C-DS组TRPV1 mRNA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D组与C-D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TRPV1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方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AQP)3、8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便秘的机制。【方法】采用洛哌丁胺灌胃法复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分为造模组(N=30),正常对照组(N=10);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益气方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10只,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碳末推进试验检测大鼠结肠传输功能,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法检测AQP3和AQP8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便秘模型组碳末推进率明显降低,AQP3、AQP8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益气方组及莫沙必利组炭末推进率显著升高,AQP3、AQP8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方可能是通过降低肠道AQP3、AQP8的表达,减少肠腔液体重吸收,增加肠道内粪便含水量,起到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分别是正常大鼠的(0.37±0.03)倍和(0.24±0.09)倍,电针组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分别是正常大鼠的(0.48±0.06)倍和(0.38±0.07)倍;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都有所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STC模型大鼠的结肠ckit 和SCF基因表达下调,ckit/SCF系统受损。电针天枢穴对结肠ckit 和SCF的基因表达有上调作用,可能是针灸治疗慢传输便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3(AQP3)在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进而探讨其与STC的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各20只。模型组灌胃盐酸洛哌丁胺10 mg/kg,空白组灌胃等容量SPF级实验动物饮用水,2组均1次/d,连续灌胃42 d。实验期间各组大鼠自由进食、饮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并检测体质量变化;造模第40天检测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第42天计算小肠推进率,并对结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AQP3阳性染色情况,计算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平均光密度(OD)及模型组的增加率。结果造模第4,5,6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均显著减慢(P0.05或P0.01)。模型组第4周左右开始出现固体硬质粪便,粪便成球形、锥形或串珠样,质硬、表面少有光泽。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但小肠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呈棕褐色,染色明显;模型组大鼠AQP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OD和IOD增加率分别为11.1%,118.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STC模型大鼠近端结肠黏膜上都有AQP3的表达,且可能在ST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变化,探讨痛泻要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5只。除正常组,各组均采用束缚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制备IBS-D模型,分组干预2周。综合运用光镜、透射电镜、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相关蛋白如P110、AKT及其mRNA表达、结肠上皮细胞自噬等变化。应用Power lab仪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变化。结果除正常组,光镜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符合IBS改变,电镜下模型组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线粒体肿胀,其周围出现的自噬囊泡。内脏敏感性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黏膜P110、AKT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结肠黏膜P110、AKT蛋白及其mRNA表达接近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下调P110及AKT表达,诱导细胞自噬,降低内脏高敏感而发挥治疗IBS-D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苍术提取物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苍术提取物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15 d.造模结束后,苍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10、20 g/kg的中药煎剂2mL,多潘立酮组灌胃5 mg/kg的多潘立酮混悬溶液2mL,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灌胃生理盐水2mL,1次/d,持续灌胃10 d.10 d后所有大鼠均用炭末灌胃法行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的测定,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比色法测定大鼠空肠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结肠组织中c-kit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胃内残留率明显下降、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而大鼠血浆MTL、SP和SS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空肠上皮细胞ATP的含量及胃窦平滑肌细胞内MLCK和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苍术提取物可从不同方面整体改善由于脾虚导致的大鼠胃肠功能障碍,对因脾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石榴健胃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SKD-UC)模型大鼠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15%大黄混悬液灌胃联合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的病证结合法建立SKD-UC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阳性组,模型组,石榴健胃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作为空白组。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阳性组大鼠灌胃柳氮磺胺吡啶(SASP,0.36g/kg),石榴健胃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石榴健胃片混悬液2.4,1.2,0.6g/kg,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d。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IL-6,IL-10,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IL-1β,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榴健胃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结肠IL-1βmRNA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IL-6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而高、中、低剂量组IL-10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阳性组比较,石榴健胃片高剂量组大鼠结肠IL-1β,TNF-α和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中剂量组IL-1β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IL-10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组之间IL-1β,IL-6,TNF-α和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石榴健胃片对SKD-UC模型大鼠的结肠TNF-α,IL-1β,IL-6及IL-10的基因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传输性便秘乙状结肠c-kit蛋白和mRNA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c-kit蛋白和mRNA在慢传输性便秘结肠的表达.方法乙状结肠标本取自12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和8例年龄相匹配的非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c-kit蛋白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情况.结果聚丙烯凝胶电泳结果显示c-kit蛋白质一145×103的条带,与对照组相比,慢传输性便秘结肠c-ki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21);RT-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c-kit基因和β-actin(内参照)两条带,经半定量分析发现c-kit mRNA表达降低(P=0.029).结论慢传输性便秘乙状结肠c-kit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提示c-kit基因表达下调与慢传输性便秘Cajal间质细胞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模型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不同梯度电针的干预效应。方法:取34只8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和建模组(27只)。建模组采用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法制备STC大鼠模型,并于验证建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对照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假电针组。低频电针组予以电子针疗仪频率2Hz、强度10mA刺激“后三里”,高频电针组予以电子针疗仪频率50Hz、强度10mA刺激“后三里”,假电针组针刺“后三里”但不通电,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仅固定处理,每天30min,1次/d,持续14d。碳素墨汁灌胃法检测肠道推进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CC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肠组织C-Kit、PINK1、Parkin、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p62、自噬相关蛋白3(LC3)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结肠组织C-kit、PINK1、Parkin、Beclin1、p62、LC3蛋白表达。结果:STC大鼠模型构建成功且干预期间均无死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肠道推进率,ICC数量、免疫荧光积分光密度(IOD)值,C-kit、p6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对照组和假电针组比较,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肠道推进率,ICC数量、免疫荧光IOD值,C-kit、p6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低频电针组比较,高频电针组肠道推进率,ICC数量、免疫荧光IOD值,C-kit、p6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PINK1、Parkin、Beclin1、LC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和假电针组比较,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PINK1、Parkin、Beclin1、LC3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低频电针组比较,高频电针组PINK1、Parkin、Beclin1、LC3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ICC形态及超微结构均正常,模型对照组和假电针组均呈显著改变,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均改善,且高频电针组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电针“后三里”能够减轻STC大鼠结肠模型病理改变和ICC形态学改变,减少ICC线粒体自噬,推测与下调PINK1、Parkin、Beclin1、LC3表达,上调C-kit、p6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