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不同疾病类型在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上的差异。方法连续选取门诊确诊为原发性PD的301例患者,详细记录其起病年龄等临床资料,评定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等。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1例患者中109例为震颤型,143例为姿势步态异常(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fficulty,PIGD)型,49例为中间型。震颤型和PIGD型在非运动症状总数、起病年龄、UPDRS第3部分总分、CES-D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以及病程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IGD型在白天流涎、尿急、疼痛、情绪低落、跌倒和下肢浮肿等16个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上均高于震颤型(P<0.05)。结论震颤型和PIGD型在多个临床特征上存在差异。PIGD型更易出现白天流涎、尿急、疼痛、情绪低落、跌倒和下肢浮肿等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应用3. 0T增强梯度回波T_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来定量测量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sorder,PIGD)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正常对照组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的T_2~*值,研究T_2~*值在PIGD亚型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PD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各122例进行常规及ESWAN序列扫描。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分为PIGD亚型PD(59例)和震颤亚型PD(63例)两型。通过图像后处理在T_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和丘脑的T_2~*值,并将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IGD亚型PD的首发症状多为强直、运动迟缓及步态障碍,其MMSE评分较震颤亚型PD低(P 0. 05),改良Hoehn-Yahr病情分级较震颤亚型重(P 0. 01);两型PD在发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起病侧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正常对照组在苍白球的T_2~*值最低,其次为黑质网状带、红核,额叶白质区的T_2~*值最高。PIGD亚型PD与正常对照组在黑质致密带的T_2~*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意义(P 0. 01); PIGD亚型PD与震颤亚型PD在壳核、丘脑的T_2~*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余感兴趣区的T_2~*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IGD亚型PD与震颤亚型PD在首发疾病、典型症状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异质性。PIGD亚型P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黑质致密带脑铁异常沉积较为明显,PIGD亚型PD在壳核、丘脑的脑铁异常沉积较震颤亚型PD明显,T_2~*值有助于PIGD亚型PD的诊断及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ABP),观察杓型和非杓型血压在不同亚型P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原发性PD患者40例设为PD组,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40名设为对照组。PD组再分为有姿势异常步态障碍型(PIGD)亚组、震颤优势型亚组(震颤亚组)和不确定型亚组。对PD组和对照组行24 h ABP监测,比较PD组和对照组ABP变化,比较杓型和非杓型血压PD患者的特征。结果 PD组夜间平均血压(n MB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34);夜间平均动脉血压下降%(MA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9)。杓型血压的P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3)。PIGD亚组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震颤亚组+不确定型亚组(P=0.022)。杓型血压PD患者PIGD分值与非杓型血压PD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MABP%与PIGD分值呈负相关(r=0.622,P=0.000)。MABP%对震颤亚组+不确定型亚组诊断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8.9%,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568~0.891)。结论 PIGD患者较非PIGD患者有更明显的血压生物节律调节异常,MABP%是鉴别PIGD和非PIGD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帕金森病(PD)是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根据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及最早应用于DATATOP研究中的分型方法将其分为三型:震颤为主型(TD)、姿势障碍和步态异常为主型(PIGD)或强直少动型(AR)、混合型~([1])。PD不同亚型患者的疾病进程、对多巴胺能药物的反应性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往往是不同的,例如与TD患者相比,PIGD/AR患者疾病进展速度更快,认知障碍更严重,对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的治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帕金森病(PD)治疗学DATATOP方案为动机,应用Actovegin,Levodopa,Tocopherol和Amantadine治疗18例PD病人。给药方法以Actovegin 1200mg每日一次静脉输入,连续一月,同时服用Levodopa和Tocopherol。Levodopa给药分剂量调整期和剂量维持期。起始剂量为0.25g tid po,然后缓慢渐增。一般达1.8~2.2g时有7例出现副作用,此时Levodopa不再加量,而加用Amantadine糖浆,直至症状改善而又不出现副作用为止。结果见到对早、中、晚期PD,良性恶性PD以及震颤、PIGD为主型PD均有效,总有效率在88.8%,且副作用较少,病人易于耐受,并讨论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以出现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变、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各种非运动症状.近十几年来,自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进入临床后,已经被用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DBS治疗P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1993年,Benabid等[1]用STN-DBS治疗第1例晚期PD患者,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的症状,并因此使得患者多巴胺药物用量平均减少了60%[2].多巴胺药物用量的减少又可以缓解多巴胺药物诱发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症.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晚期PD患者接受STN-DBS治疗.DBS有效、安全、可调节等优点使之取代毁损术,逐渐成为晚期PD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现简述STN-DBS治疗PD的临床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探讨其需要改进之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亚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变化指标,分析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PD患者90例[震颤为主型40例,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为主型50例]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全夜PSG监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震颤为主型相比,PIGD为主型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中觉醒次数及睡眠效率明显下降,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眠潜伏期、S1(min)、S1(%)、S2(min)、S2(%)、S3+S4(min)、S3+S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震颤为主型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眠中觉醒次数、睡眠效率、REM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S1(min)、S1(%)、S2(min)、S2(%)、S3+S4(min)、S3+S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合视频监测录像观察,PIGD为主型原发性PD患者70%出现REM睡眠行为障碍(RBD)异常,而震颤为主型原发性PD患者2.5%出现RBD异常。结论 PIGD为主型较震颤为主型原发性PD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及RBD异常表现,可能与PD不同亚型的临床异质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普拉克索、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102例PD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普拉克索治疗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组,治疗半年以上。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价PD症状改善情况,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UP-DRS、HAMD和SD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普拉克索组UPDRS评分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组,HAMD和SDS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普拉克索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都能改善PD合并抑郁症患者症状,且普拉克索在改善帕金森症状方面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相似文献   

9.
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L-dopa)治疗帕金森病(PD),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症状,而且应该在PD的早期应用适量的左旋多巴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早期症状。长期应用左旋多巴治疗PD与长期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疾病导致的病死率相同。长期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PD的疗效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相同,前者并未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疗效,并观察其与其他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12个月以上追踪,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39项PD调查表(PDQ-3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及抑郁水平,并记录患者PD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PD患者接受STN-DBS治疗1年以上,其运动症状明显改善,PD相关生活质量提高,PD相关药物用量降低(均P0.001)。HAMD总分及七类因子分在STN-DBS治疗1年后均显著下降(均P0.05)。PD患者HAMD总分的改善程度与UPDRSⅢ药物"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5)。各类因子分别与其他疗效相关分析可见:焦虑/躯体化与UPDRSⅢ药物"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5);体质量减轻与药物减量呈负相关(P0.05);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分别与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01);阻滞与UPDRSⅢ药物"开"、"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分别呈正相关(均P0.05);日夜变化与其他症状改善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STN-DBS治疗PD患者1年以上,可显著改善其抑郁障碍。且不同抑郁因子分的改善与生活质量、运动症状改善及药物减量间存在特异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通常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齿轮样肌僵直、姿势反射障碍等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直以来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为主要目标,但PD患者通常还会出现感觉障碍(疼痛等)、睡眠障碍(日间过度睡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精神神经症状(抑郁、躁狂及情感障碍)等,称之为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有资料显示PD的某些非运动症状与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运动症状更加明显。一些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抑郁、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紊乱(RBD)等,可在疾病早期甚至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出现,可能对PD的早期诊断有所帮助。非运动症状对患者造成的负担可远远超过运动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幸福感的影响,深入了解非运动症状,对于PD的预防、治疗及远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总结近年来文献并以上述非运动症状的病理、常见临床表现、常用的临床评估及治疗方案为阐述架构,展现近年来PDNMS的研究进展。为了提供一种可以量化的工具,研究者还发明了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作为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评价,对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进行评估,包含9个方面:心血管、睡眠/疲劳、情绪/认知、感知障碍、注意力/记忆、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及混合症状,可为临床评价非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炔苯丙胺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方法,对已使用PD治疗药物但疗效不佳的143例PD患者,分别给予丙炔苯丙胺和维生素E或单独维生素E治疗12周.治疗前后对所有PD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以评估药物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丙炔苯丙胺治疗组UPDRS-Ⅲ各项评分,除右上肢动作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静止性震颤、强直、手指拍打、手运动、手部轮替动作等症状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组12周后UPDRS-Ⅲ总分为(19.9±10.7)与对照组(27.6±1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12周后总有效率为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P<0.01).治疗组Hoehn-Yahr分级减级≥1者25例(39.0%),与对照组(4.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丙炔苯丙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部分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为31.0%,显著高于对照组4.2%(P<0.01),但多数症状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丙炔苯丙胺对PD的主要症状震颤、少动和强直及伴随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疗效,副作用主要为失眠、头晕等主观症状,多数较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步态和姿势异常亚型(Postural instability gait disorder,PIGD)与震颤亚型(Tremor dominant,TD)的临床表现差异以及影响帕金森病亚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的69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PIGD组和TD组进行临床资料采集以及量表评估,量表包括Hoehn-Yahr量表(H-Y)、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PDQ-39)。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服用左旋多巴等效剂量、HAMA、HAMD、MMSE、PDSS、NMSS、PDQ-39评分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病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患有共病、UPDRS评分、H-Y分级、僵硬、运动迟缓、震颤、姿势和步态异常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下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发病年龄、共病严重程度、H-Y分级、UPDRS评分、运动症状与PD亚型有相关性。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共病严重程度、疾病严重程度、运动症状是影响PIGD亚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巴金森氏病(PD)伴有多种精神病综合征,精神病常使PD的治疗变得复杂。减少或停服抗PD药,或常规的神经阻滞药治疗,都可改善精神症状,但都能加重PD综合征。ECT对某些病人可能有益,可减轻PD症状,但这种改善通常是暂时的。氯氮平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危险很小,使其成为治疗PD时的精神病有吸引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病率综合世界各国资料在10~405/10万人之间,我国的PD患病率为81/10万,发病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外科治疗PD取得了较大进展。毁损术曾经是PD治疗的最主要方法,随着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出现,有逐渐被后者取代的趋势。目前PD常用的毁损靶点主要是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其中Vim对震颤的控制效果最为理想,对肢体僵直仅有轻度改善,对其他症状无效;双侧Vim毁损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已被摒弃。苍白球毁损术(PVP)对症状的改善比较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6例拟行双侧STN-DBS的PD患者为实验组,在术前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行认知功能、抑郁和焦虑状态评估。同期在门诊收集16例优化药物治疗的PD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行同样的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Mo CA评分与术前(20.69±4.33)相比,在术后1月(19.81±4.34)及术后3月(19.44±5.35)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术前(23.56±14.60)相比,在术后1月(11.94±6.16)及术后3月(7.38±5.18)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术前(22.13±6.11)相比,在术后1月(15.13±5.62)及术后3月(8.00±6.76)有明显改善(P0.05)。抑郁焦虑的改善在任何时期均与UPDRS-Ⅲ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侧STN-DBS治疗在术后3月时并不影响PD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但各个认知域的改变需要更为详细的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双侧STN-DBS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显著改善PD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改善与STN-DBS治疗后运动症状的改善无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回顾,详细描述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司来吉兰的研究历史、化学结构、药动学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并从多方面阐述其安全性。司来吉兰10 mg·d-1单药治疗能改善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徐缓/少动症状,延迟左旋多巴的应用,延迟疾病的进展。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合用可改善晚期PD患者症状,减少左旋多巴服药次数和剂量,改善和减少与左旋多巴剂量相关的症状波动。除PD外,研究发现司来吉兰能有效治疗儿童和成人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发作性睡病的突发睡眠次数;减少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的肌阵挛发作次数;有效治疗PD伴发抑郁,且对戒烟有帮助。司来吉兰的治疗剂量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2%,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升高[1].预计2030年PD的患病数会增加两倍多,全世界将达到900万[2].PD是一种致残性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尽管目前尚不能治愈PD,但左旋多巴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轻残疾.研究[3]证实,PD早期神经保护治疗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延后左旋多巴的应用,对整个病程是有益的.对于早期轻症患者,推荐单胺氧化酶( MAO-B)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以延缓左旋多巴的应用[1,3].第三方付费的研究[4]发现,早期神经保护治疗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成本-效益比.然而,神经保护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其应用的时间;另外,PD早期的运动症状或非运动症状与其他运动异常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等不易鉴别.因此,PD的早期治疗依赖于及时、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睡眠觉醒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对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PD患者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生与多巴胺能和非多巴胺能系统病变导致睡眠网络异常相关,而肌张力障碍、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和常见的夜间幻觉、夜尿增多、焦虑、抑郁、疼痛等非运动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1])。此外,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金刚烷胺等也可导致睡眠结构改变、加重失眠及日间嗜睡症状~([2-3])。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治疗中晚期PD的有效方法。DBS对PD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是确切的~([4]),然而对非运动症状睡眠觉醒障碍的改善作用尚不明确。用于PD治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上世纪60年代后期左旋多巴开始被用于帕金森病(PD)的治疗,多巴胺替代治疗已经成为改善PD症状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左旋多巴治疗伴随着运动并发症的发展也成为PD治疗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