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鼻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n=28)经神经内镜鼻蝶入路手术,实验组(n=36)采用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辅助神经内镜下垂体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激素水平、肿瘤全切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到达鞍底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辅助神经内镜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将54例垂体腺瘤病人随机分两组,其中30例病人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神经内镜组),24例病人行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导航显微镜组)。分析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肿瘤全切率。结果神经内镜组与导航显微镜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全切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内镜组,而神经内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导航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相当,需结合病人情况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是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4-2005 年导航引导与非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患者57例,对所有病例分别统计术前年龄、肿瘤大小、手术麻醉时间、切除肿瘤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程度,结果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结果的差异。结果导航组与非导航组中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麻醉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时间及术后3 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提高了垂体腺瘤患者肿瘤的全切率,缩短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与显微镜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与显微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前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受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的90名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者52例作为观察组,显微镜手术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视力视野恢复情况、内分泌功能治愈率、手术并发症(鼻出血、蝶窦炎、脑脊液鼻漏、神经血管损伤、尿崩、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颅内感染等)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全切除率无统计学差异(49/52vs 44/48,χ^20.252,P=0.615);术后视力视野改善有效率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5/27vs 21/24,χ^20.373,P=0.542);观察组生长激素型治愈8例(72.7%,8/11)催乳素型治愈7例(77.8%,7/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治愈4例(80%,4/5),促甲状腺激素型治愈3例(100%,3/3),总治愈率为78.6%(22/28);对照组生长激素型治愈11例(78.6%,11/14)催乳素型治愈6例(75.0%,6/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治愈4例(66.7%,4/6),促甲状腺激素型治愈2例(66.7%,2/3),总治愈率为74.2%(23/31),两组内分泌功能治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vs 10/48,χ^20.50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21vs 93±26,t=2.972,P=0.004;5.6±2.4vs 6.9±3.2,t=2.309,P=0.023)。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与显微镜手术相比,在肿瘤切除、视力视野及内分泌功能改善、手术并发症方面类似,但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在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提出初步的临床治疗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垂体瘤并入选研究的患者189例,均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其中82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作为研究组,其余107例患者采用传统临床路径作为对照组。随访至术后3个月,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肿瘤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较传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脑脊液漏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减少,而肿瘤切除率、术后尿崩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更利于接受经鼻蝶手术的垂体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在显微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垂体腺瘤病人分为导航组36例和非导航组40例,对比手术路径和定位准确性、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115min,手术路径及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非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110min,术中定位困难1例;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两组手术时间、全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5),而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定位准确,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扩展手术适应证;但并不能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60例垂体瘤患者,用硬币投掷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和神经导航组(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每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导航组患者,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神经导航组,神经内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神经导航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导航组患者PRL、GH、ACTH含量显著高于神经内镜组。神经内镜组患者有效率(92.50%)高于神经导航组(81.25%)。神经内镜组的尿崩症、视力障碍、鼻腔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神经导航组(P<0.05)。 结论神经内镜相较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少,患者垂体功能恢复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和显微镜切除术对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71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31例行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通过影像学和内分泌检查评价手术切除率,观察术后患者激素水平变化和视觉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手术组中38例(95%)患者肿瘤被完全切除,2例(5%)患者肿瘤次全切除,显微镜组中23 (74. 19%)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8例(25. 81%)患者肿瘤次全切除,内镜组肿瘤全切率相比于显微镜组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患者泌乳素(PRL)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内镜组相较于显微镜组降低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长激素(GH)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周患者加权视野指数(VFI)较术前升高,视野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降低,内镜组视觉改善效果优于显微镜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显微镜组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比于传统显微镜切除术,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能够达到较高全切率,在改善多项激素水平和视觉障碍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作为主流手术方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01-2013-04我院收治的72例垂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辅助显微镜组(A组)36例,内镜组(B组)36例,观察2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肿瘤体积减少程度、激素分泌水平下降程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高于B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航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令人满意,术后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对49例垂体瘤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实时导航定位相关解剖结构,内镜下切除肿瘤。术中均使用磨钻磨除骨质结构。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 本组49例患者在导航辅助下均准确定位,术中未出现大血管及静脉窦损伤出血。肿瘤全切除35例(71.4%),次全切除10例(20.4%),大部分切除4例(2.2%)。术后绝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少数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术中精确定位,快速而准确的找到病灶,减少局部重要结构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影像(iMRI)神经导航技术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PoleStar N20 iMRI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施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42例。对临床资料、iMRI成像情况及其对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扫描2~5次,平均(2.5±0.87)次。术中扫描发现肿瘤残留13例,其中2例因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未进一步切除,另11例进一步切除后,达到影像学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5例。最终肿瘤的全切除率从69.0%提高到83.3%。无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iMRI神经导航技术,为手术进程的指导及手术结果的实时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神经导航引导联合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01—2022-01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神经导航引导联合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与对照组(n=50,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均术后跟踪随访观察半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有效性指标、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率为98.00%,视力改善率为92.00%,均高于对照组的86.00%、78.00%;肿瘤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00%;治疗后内分泌激素hGH、ACTH、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联合神经内镜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能够提高肿瘤全切与视力改善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肿瘤复发率,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复杂蝶窦的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利用多种技术辅助切除的68例伴复杂蝶窦的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头颅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根据CT评估蝶窦形态及气化状况。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定位鞍底、辅以高速磨钻内镜下或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蝶窦气化不良23例,蝶窦多个分隔36例,蝶窦分隔附着于视神经管或颈内动脉隆突9例。全部病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快速顺利到达鞍底,全程高速磨钻磨除骨质。肿瘤全切除45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伴有复杂蝶窦垂体腺瘤经鼻蝶手术,术中神经导航、高速磨钻以及神经内镜等多种技术的使用,可提高手术精准度,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鼻蝶手术入路的指导作用.方法 40例垂体瘤患者,术前应用螺旋CT行蝶鞍、蝶窦矢状和冠状扫描重建,显示蝶窦的形状、大小,蝶窦纵隔的部位、形状以及与鞍底的关系.39例手术采用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术中手术入路解剖清晰,未借助x光机,打开鞍底无1例偏斜,无硬脑膜破损、海绵窦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例因蝶窦气化不良且纵隔明显偏向而采用经额手术入路.结论 术前应用螺旋CT行蝶鞍、蝶窦矢状和冠状扫描重建,对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代替X光机指引手术入路方向,减少弯路,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蝶窦解剖结构是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的基础,而蝶窦的解剖变异发生率高,变异形式多样。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垂体肿瘤手术的理想方式。该术式保持了鼻腔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满意等优点,并能用于处理一些需要与垂体肿瘤鉴别的病变;但也存在三维效果较差、操作要求高、止血困难等不足。将内窥镜技术与显微技术、立体定向、神经导航技术及高清晰电视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的优点,减少和避免手术并发症,是垂体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术者完成的61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20例。24例侵袭海绵窦中,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2例。平均手术时间70min。术后视力下降均有所改善;3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激素水平下降33例;头痛缓解22例。并发症情况:暂时性尿崩症6例,低钠血症6例,脑脊液漏6例,颅内感染1例,垂体功能降低3例,术区血肿1例,蝶窦炎症3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或改善。结论内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前周密的手术计划和风险评估,了解垂体瘤生长特点,及术后严密观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经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磨除蝶窦前壁,暴露鞍底,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主体后内镜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11例,近全切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5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8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单鼻孔经蝶入路能良好地显示蝶窦、鞍区等结构,弥补显微镜的盲区,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主体具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同期手术治疗的6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镜下经鼻蝶切除34例,神经内镜下切除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P=0.001)、术中出血量(P=0.032)、术后住院时间(P=0.027)、肿瘤全切率(P=0.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43)、脑脊液鼻漏发生率(P=0.03)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较显微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1 月-2018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9 例垂体瘤患者,比较再次手术和首次手术的临床手术时间、术后 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肿瘤全切率。结果 两次手术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再次手术的术后住院天数[(13.30±6.81)d]较首次手术[(9.60±3.55)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t=2.16,P< 0.05);再次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尤其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尿崩症的 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复发及残留再次手术的肿 瘤全切率与首次手术差别不大,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术后住院天数延长,再次手术在切除 肿瘤及保护重要邻近解剖结构方面较首次手术复杂性及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