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孕症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女子经、孕、产过 程均可参杂瘀血停滞的现象,故血瘀是妇产科疾病常见的病 机.血瘀的成因,包括: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气虚 血瘀等.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行气活血 是治疗血瘀证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代表方剂首推王清任的 三个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相似文献   

2.
膈下逐瘀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脂肪肝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脂肪肝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造成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方药能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肝指数和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水平(P<0.05);有降低动物血清、肝脏甘油三酯(TG)水平的趋势;病理切片显示活血化瘀方药(膈下逐瘀汤)能显著减轻模型肝脏损伤。结论:活血化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32例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的闭经泌乳综合征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共分肝经湿热,冲任不调,脂痰凝塞,血海滞流,气血瘀结,胞脉阻涩三型。分别用龙胆泻肝汤,导痰汤,逍遥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相似文献   

4.
杨波  阕拄勇 《中外医疗》2008,27(16):75-75
隔下遥瘀汤出自晚清名医王清仁所著<医林改错>一书,王清仁在<医椿改错-方叙>指出:"立膈下遂瘀汤,治肚腹血.瘀症".在<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的 6项所治之症中,其中就有一项:"痛不移处,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自1995年以来,我们以膈下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胃脘痛5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邵梦扬主任医师从脾胃入手,论治肝癌常分为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湿热结毒型、肝肾亏虚型等,分别选用逍遥散、膈下逐瘀汤、龙胆泻肝汤、滋水清肝饮等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对2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用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结果 随访痊愈19例,好转4例.结论 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足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9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b采用足浴治疗,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足浴治疗。结果对照组a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19%。对照组b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3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足浴治疗原发性痛经优于单用膈下逐瘀汤或单用足浴治疗。  相似文献   

8.
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每日2次.结果 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 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讨血瘀证研究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瘀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相关主题词分析法对血瘀证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主题词分析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结果】血瘀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疾病的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头痛、中风、痛经、女性不育症、崩漏等;(2)方药的治疗应用,包括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中医经典活血化瘀方剂及丹参、当归、川芎等药物;(3)现代机理研究,主要体现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结论】血瘀证趋势研究表明:近5年新的研究趋势不明显,新的热点尚未形成;结合血瘀证研究年频数,预测血瘀证的研究可能正面临新的突破,将产生更新的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辨证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针灸治疗,每日2次.结果 总有效率为84.78%.结论 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20只、模型组20只(B组)、膈下逐瘀汤组(C组)10只。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喂养持续12周,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8周末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膈下逐瘀汤组给予膈下逐瘀汤灌胃。分别于造模第6周末、12周末测定正常组及模型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喂养6周,造模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质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单纯性脂肪肝病理改变;12周末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与正常组比以上指标改变更加明显,第12周末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肝质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能成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膈下逐瘀汤可改善模型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1979年全国不孕症中医学术会议上,将不孕症分为肾虚、血虚、肝郁、血瘀和痰湿5型。临床上分别采用温肾丸、养精种玉汤、开郁种玉汤、膈下逐瘀汤、苍术导痰丸加减治疗,疗效比较满意。1979年始,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以月经周期分期治疗不孕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一般情况、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 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受孕率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高剂量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剂量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低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雌性大鼠先于输卵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输卵管炎性不孕模型,后给予证候的复合刺激造成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模型,造模过程持续4周。从第5周开始,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中、低浓度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用蒸馏水等量替换连续给予4周。灌胃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行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s ICAM-1、TGF-β水平,并观察大鼠受孕率。结果空白组大鼠宏观表征一切正常;模型组大鼠迟缓木讷、精神萎靡、舌色与爪色暗红、耳色红并有瘀斑;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宏观表征均有改善,其中高、中剂量组效果更为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 ICAM-1、TGF-β水平有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的sI CAM-1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而TGF-β水平下降不甚显著,但均有一定下降趋势。各组受孕率比较:空白组受孕率87.5%,模型组为0,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37.5%、25%、12.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通过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清sI CAM-1、TGF-β水平及受孕率,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有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膈下逐瘀汤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筛选膈下逐瘀汤所有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胃癌的作用靶点,将其与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取交集,筛选疾病-药物的共同靶点。将筛选出的共同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R4.2.1软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1.5.7软件将膈下逐瘀汤治疗胃癌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药物活性成分173个(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黄芩素、柚皮素、柱头甾醇、异鼠李素等),胃癌作用靶点1 46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39个(TP53、AKT1、ESR1、VEGFA、MYC、CTNNB1、TNF等)。根据GO、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细胞凋亡、PI3K-Akt、TNF、IL-17、AGE-RAGE等信号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的关键活性成分均能与胃癌的核心靶点产生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α-SMA和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膈下逐瘀汤组共3组,每组20只,用4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膈下逐瘀汤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α-SMAt和MMP-2表达。结果模型组α-SMA和MMP-2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21.97±1.68和14.12±0.6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88±1.26和5.90±0.70)(P〈0.05),表明模型组α-SMA和MMP-2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膈下逐瘀汤组α-SMAt和MMP-2 IOD值分别为(14.44±0.83和8.47±0.68)显著降低(P〈0.05),表明α-SMA和MMP-2表达下调。结论膈下逐瘀汤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中α-SMA和MMP-2的表达,调控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从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志国  李亚平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58-1958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临床上按病因不同将痛经的证型分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与气血虚弱证、肾气亏损证。我院应用膈下逐瘀汤配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80例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符合肝纤维化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加减膈下逐瘀汤200 m L,日1剂,早晚温服;对照组口服鳖甲软肝片4片/次,3次/d。1个疗程12 w,共治疗2个疗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肝脏彩超瞬时弹性成像等进行比较。结果:与鳖甲软肝片比较,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的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减膈下逐瘀汤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邵伟  赵二鹏  翁欣  王娜 《吉林医学》2009,30(13):1255-1257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术后并发膈下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术后并发膈下脓肿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抽脓、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辅以膈下逐瘀汤,对照组只用抗生素治疗而不加中药。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75.56%,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治愈率为51.11%,总有效率84.44%;两组治愈率、再手术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辅助治疗腹部术后膈下脓肿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大鼠输卵管中TLR4、TNF-α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只雌性SD大鼠通过随机方法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K组)、模型组(M组)、对照组(D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组(G组)各13只。随后将除K组外3组大鼠造成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大鼠模型,并于造模第5周开始,给予G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灌胃,同时给予D组康妇炎胶囊悬液灌胃,M组则以同体积纯净水给予灌胃,疗程共28 d。于最后一次给药并禁食12 h后取双侧输卵管,以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输卵管中因子TLR4、TNF-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可有效降低输卵管中TLR4、TNF-αmRNA因子及蛋白的表达,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可有效调节模型大鼠输卵管中因子TLR4、TNF-α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胸膜粘连的影响。方法 :将 34例确诊为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为观察组 ,应用膈下逐瘀汤方剂 ,治疗 6周后观察患者胸膜厚度、粘连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并与同期收治病情相似 34例患者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胸膜肥厚 (1.12± 0 .19)cm ,而对照组 (1.4 2± 0 .2 8)cm ,(P <0 .0 1) ,胸膜粘连发生率观察组 10 % ,对照组 74 % (P <0 .0 1)。同时发现胸水消失时间略有延长 ,但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差异。结论 :膈下逐瘀汤可能有促进胸膜腔血液循环、胸腔积液吸收的作用 ,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