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瑞萍  朱妮  李达  陈瑶  蓝锴 《广东医学》2012,33(2):273-27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谱检测的内在联系。方法收集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及相应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根据四诊特点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3型: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及阴虚内热证,比较其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SLE确诊病例105例,其中10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3组证型间抗核抗体滴度按几何均值大小依次为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特异性抗核抗体谱各抗体阳性率,其中脾肾阳虚和热毒炽盛间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共有54例,总阳性率为51.43%,按阳性率大小依次为: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热毒炽盛证,其中脾肾阳虚、阴虚内热组均与热毒炽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试验,而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s-DNA抗体可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辩证分型,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SLE患者46例,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1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肝肾阴虚型13例,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证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毒炽盛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2项指标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SLE狼疮活动积分及ESR以热毒炽盛型最高,依次为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热毒炽盛型及脾肾阳虚型补体C3滴度显著低于肝肾阴虚型(P<0.05);SICAM-1与SVCAM-1两种分子间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狼疮积分、ERS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可作为判定SLE活动的重要指标,检测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病因尚不明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药防治SLE的特色在于整体调节,主要体现于辨证施治,其作用机理是多成分、多靶向的,这对于SLE病机复杂、病情多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SLE中医证型分类凌乱,分型方案缺乏定性、定量指标,因此制定统一的、客观的并含有微观定性、定量指标的辨证分型标准势在必行,将有助于中医诊断、中西医结合的发展[1].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与自身抗体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等自身抗体水平,探讨SLE肾脏损害与自身抗体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和dsDNA,免疫斑点法测定E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nuA.测定223例SLE患者(其中有肾损害134例,无肾损害89例)及176例疾病时照组患者(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多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SLE组与疾病对照组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SLE肾脏损害与自身抗体变化关系.结果 223例SLE患者ANA、dsDNA、AnuA、ng.NP、sm、SSA和AtLPA的阳性率分别为95.5%、68.2%、56.5%、27.4%、35.0%、41.3%和29.1%,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分别为40.3%、7.4%、1.7%、9.7%、3.4%、19.3%和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LE组患者中有肾脏损害者dsDNA、AnuA、AgPA和sm的阳性率分别为81.3%,77.6%,34.3%和44.0%,显著高于无肾脏损害组(48.3%、24.7%、21.3%和21.3%),而nR2qP低于无肾脏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ANA、SSA和SSB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LE肾脏损害与dsDNA、Sm、AnuA和AKPA密切相关,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狼疮肾炎(LN)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外周血IL-10的关系。方法:将60例SLE患者分为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IL-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中,实证组IL-10明显高于虚证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ID-10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strandedDNA,dsDNA)、抗史密斯抗体D1(Anti-SmD1antibody,SmD1)等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抗dsDNA、抗SmD1抗体,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70例SLE患者中单项检测抗dsD-NA、抗SmD1、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40.0%、75.7%、64.3%,三者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为87.1%.结论抗SmD1、ANuA、抗dsDNA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戴立群  王炎强  张玲  李全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7-338,342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双链DNA(anti—doublestrandedDNA,dsDNA)、抗史密斯抗体D1(Anti—SmD1antibody,SmD1)等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抗dsDNA、抗SmD1抗体,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70例SLE患者中单项检测抗dsD—NA、抗SmD1、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40.O%、75.7%、64.3%,三者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为87.1%。结论:抗SmD1、ANuA、抗dsDNA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72例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抗ds-DNA、抗核抗体进行检测,免疫斑点法检测抗ENA抗体.结果 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老年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88.9%,抗ds-DNA阳性率9.7%,抗ENA阳性率37.5%.抗核抗体荧光分型以核颗粒型为主.结论 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红斑狼疮的实验依据及讨论这些实验变化与红斑狼疮虚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83例红斑狼疮患者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20例甲皱毛细血管进行微循环观察。结果 红斑狼疮患者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各项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异常。20例甲皱毛细血管镜检微循环有不同程度障碍。结论 在用活血化瘀中草药治疗红斑狼疮时若结合辨证选择适当性味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当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微循环观察及血液物化指标测定也有助于红斑狼疮辩证分型参考及治疗的客观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损害与中医辨证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系统损害相关指标与中医辨证型之间的关系,将206例SLE患辨证分为4型,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对照分析,结果:热毒炽盛证肝损害最为多见(P〈0.05),肝肾阴虚证外周血白细胞均值及血沉均值最低(P〈0.01);脾肾阳虚证血色素最低(P〈0.01),蛋白尿最多(P〈0.001),尿红、白细胞及肾功能损害均明显增多(P〈0.05~0.001),气滞血瘀证微循环损害显增加(P〈0.05~0.01)。揭示中医的“证”与各系统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内在关系,部分检测指标可作为辨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伴随大量抗体的产生。了解抗体产生的过程和机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学研究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许多抗体与疾病的特定临床表现相关,有助于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本文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广义定义是指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不同,ANA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对总抗核抗体的检测。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低滴度的ANA也可在感染、肿瘤中出现[1],甚至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阳性。AN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93%~100%,它可以在狼疮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出现,但特异性不高,临床上常做为SLE的筛选抗体,ANA抗体阳性与疾病的活动性亦无平行关系,即使高滴度的ANA也不一定预示病情的严重性。2抗DNA抗体抗DNA抗体又称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一般可分...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是免疫系统多种异常变化的结果,主要是T细胞功能的异常,B细胞的高度活化,NK细胞活性的降低,从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介导SLE的组织损伤,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衡,正常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缺陷和B细胞的高反应性。无论哪一方面的缺陷都会导致各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一、SLE的自身抗体的种类 1.抗核抗体(ANA)泛指一类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几乎所有活动性SLE都能查出ANAs。因此对于SLE,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缺乏ANAs几乎可排除SLE。由于试验的误差,单独计数滴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产生一系列针对核抗原和细胞质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一种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和细胞成分的抗体,在正常人体血液中可有较低水平的自身抗体,超过一定水平的自身抗体会对身体产生损害,从而引起疾病。自身抗体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自身抗体与相应疾病的关系可提高疾病确诊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有利于疾病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可溶性粘附分子之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辨证分型的实质,寻求SLE辨证分型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LE患者中肝肾阴虚型、热毒炽盛型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血清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不同证型两指标之间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补体3(C3)、补体4(C4)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和热毒炽盛型的SLE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热毒炽盛型的血清sVCAM-1含量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SLE患者的sICAM-1与sVCAM-1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清sICAM-1与sVCAM-1含量测定对SLE的诊断和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病因未明,但SLE的发生存在着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1]。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现已发现20余种。为进一步探讨SLE患者血清抗体的特征及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本文对168例SLE患者、74例其他结缔...  相似文献   

18.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多器官受损害的自身免疫病,是一系列免疫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紊乱的结果[1]。在SLE的发病过程中,不仅有T细胞参与,还伴有B细胞的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多器官受损害的自身免疫病,是一系列免疫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紊乱的结果[1]。在SLE的发病过程中,不仅有T细胞参与,还伴有B细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