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发作性睡病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应用哌醋甲酯诊治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儿童早期至50岁均可发病,15岁及36岁为两个发病年龄高峰[1~3].人群患病率为0.03%~0.16%,无性别差异.为一终生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治疗上以对症为主,包括应用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尽可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4].本文对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儿童早期至50岁均可发病,15岁及36岁为两个发病年龄高峰。人群患病率为0.03%~0.16%,无性别差异。为一终生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李××,男,40岁,农民。患者1年来,经常出现不由自主的嗜睡,每次发作均是和衣坐位半小时后才醒,醒后觉胸闷、心悸、口苦,近3月来,发作频繁,每晚8时左右出现嗜睡症状,不能自制,沉睡1小时后即醒,曾服调和营卫中药效果不显,于1983年1月5日就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比早发型及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测特点。方法发作性睡病者共105例,其中15岁以下起病的早发型患者63例,平均发病年龄9.7岁±3.1岁;15岁以上起病的晚发型患者42例,平均发病年龄22.8岁±9.3岁。对比分析其临床、多导生理记录仪及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有白天嗜睡。发作性猝倒在早发型患者中发生率为92%,高于晚发型患者的76%(P=0.023);两组患者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的发生率相近(P均>0.05)。MSLT检查发现早发型患者的平均睡眠潜伏期(4.5 m in±4.0 m in及7.0 m in±5.7 m in,P=0.018)和REM睡眠潜伏期(3.4 m in±3.2 m in及4.8 m in±2.2 m in,P=0.02)更短,REM睡眠次数更多(3.4±2.0及2.5±1.9,P=0.009),晚发型患者的AHI次数更多(9.2次±16.5次及1.9次±6.3次,P=0.009),睡眠呼吸障碍较严重。3例有家族史者均为早发型患者。结论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嗜睡及猝倒症状及临床特点较晚发型患者典型,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比较分析早发型及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其中15岁以下起病的早发型患者61例,平均发病年龄(9.36±2.69)岁;15岁以上起病的晚发型患者27例,平均发病年龄(19.78±6.11)岁。制定并采用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观察表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证型学观察结果。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①全部患者均有嗜睡。两组患者肌无力、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的发生率相近(P均(0.05)。②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83.6%)。晚发型患者仅有2例患者为脾虚湿困证,而湿热困脾证、脾虚肝旺证、痰浊蒙遮清窍证以及胆热痰扰证构成比率明显高于早发型患者(P均(0.05)。两组脾肾阳虚证、瘀阻脑窍证构成无显著差异。结论早发型睡病证候表现多以脾虚为本、痰湿为标,可能与体质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红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3):316-318
发作性睡病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1],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2]。美国睡眠疾病协会1990年报告,发作性睡病患病率美国0.03%~0.16%,日本约为1/600,北美和欧洲约1/3,000,以色列约1/500000。发病年龄可以从儿童时期到达50多岁,通常于10~30岁起病,很少在5岁以前或50岁以后起病[3]。发病高峰是青少年时期,男性的患病率稍高于女性[4]。目前认为,该病是青春期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5]。本病以发作性的睡眠增多、猝倒、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四大主要特征[2]。此外,还可能有睡眠时不自主肢体运动,以及夜间睡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发作性睡病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近20年针灸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文献,导入Excel工作表中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IMB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作为高频腧穴聚类分... 相似文献
19.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 ,临床少见。我院近 7年收治 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女 ,35岁。首次发病 12岁 ,主要表现为睡眠过多 ,不分地点、时间 ,多在 5~ 9h之间。 2 0岁后每年发作 1~ 2次。本次发病于 1994 - 0 6 - 10与邻居争吵后突然扑倒昏睡 ,由他人扶住 ,无抽搐 ,四肢肌肉松弛 ,腱反射消失 ,呼吸平稳 ,血压正常 ,经治疗无效 ,昏睡 2 6h后自然缓解 ,意识清晰 ,言语流利 ,活动正常。诊断为睡瘫症。例 2 :女 ,18岁。首次就诊于 1996 - 0 8经常在课堂上睡觉 ,有时持续在 1h以上 ,呼之不醒 ,最长达 3h ,间歇期正常。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