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蝶鞍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垂体腺瘤.目前文献报道类似病例均为个案报道,国外共5例[1-5],国内仅2例[6-7](表1).现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诊治的5例蝶鞍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报告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蝶鞍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垂体腺瘤。本文复习我院收治的一例鞍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性,60岁,因阵发性头痛6个月入院。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额部阵发性疼痛及沉重感,伴胸闷、气短、肢体乏  相似文献   

3.
<正>垂体腺瘤卒中是一种由垂体腺瘤出血、梗死或梗死后出血而引起的临床急症,常伴有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复视、眼外肌麻痹、意识改变以及垂体功能减退等~([1])。最早由Baily于1898年报道,直到1950年,Brougham对其进行临床总结后正式命名。因临床上病例较少,故垂体腺瘤卒中的发病率、病理机制、诊治方案目前尚存较多争议。1流行病学文献报道,垂体腺瘤卒中发病率占垂体腺瘤的0.5%~25%~([1-4])。可看出,其发病率报道的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与诊断标准有关~([2])。若以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立体定向引导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38例病人,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男23例,女15例;年龄16~54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头痛22例,其中有7例表现脑出血,有轻瘫3例;主要表现内分泌异常9例,包括柯兴氏综合症4例,闭经、泌乳3例,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2例;主要表现癫痫发作7例。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6例行全脑DSA检查。影像学诊断病灶直径<2cm共20例(垂体微腺瘤9例,额、颞、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11例),病灶直径>2cm共18例(额、颞深部小动静脉畸形4例,尾状核星形细胞瘤2例,脑膜瘤4例,皮层下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血清催乳素的测定对垂体腺瘤的诊断日益重要.通过大量病例的观察,以往所谓无功能垂体腺瘤事实上有垂体功能亢进,即催乳素分泌过多.这些高催乳素血症病人可用溴隐亭治疗,有时有可能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根据蝶鞍改变和血清催乳素增高可推断催乳素瘤的存在,但高催乳素血症也可见于非垂体腺瘤的鞍区肿瘤如颅咽管瘤和空蝶鞍综合征.本文对115例下视丘—垂体区病变采取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催乳素,分析其在此区病变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临床资料〕 115例病人中,垂体腺瘤66例,其他下视丘—垂体区病变49例、垂体腺瘤66例中,膨胀性生长腺瘤50例(鞍内肿瘤28例,鞍上发展肿瘤22例),侵蚀性生长腺瘤15例,恶性垂体腺瘤1例.非腺瘤下视丘—鞍区病变49例中,脑膜瘤14例,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8年6月施行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结果 220例患者中无功能性腺瘤143例,功能性腺瘤77例;微腺瘤41例,大腺瘤147例,巨大腺瘤3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4.55%(98/220),其中鼻内并发症34例(15.45%),蝶窦并发症4例(1.82%),鞍内并发症25例(11.36%),鞍上及鞍旁并发症8例(3.64%),内分泌系统并发症27例(12.27%).共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1.82%,死亡原因为鞍卜继发性出血.结论 大多数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均发生于单鼻孔直接经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开展早期,提示直接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巧、临床经验和治疗策略正确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的6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在18岁到73岁,平均44岁。其中微腺瘤11例,大腺瘤55例;无功能腺瘤46例,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7例。结果全切除49例,近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5例。微腺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鞍内大腺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4例;鞍内和鞍上大腺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侵及海绵窦的5例大腺瘤3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中,术后有28例尿崩症,5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1例颅内感染和1例鼻窦炎。结论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治疗微小腺瘤和局限于鞍内和蝶窦的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伴发Rathke裂囊肿(RCC)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提高对病变的认识。方法对连续收治的8例垂体腺瘤伴发RCC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力下降及垂体激素分泌紊乱的症状;1例患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MRI表现有:1鞍区内存在两种病变,往往以肿瘤成分为主,伴发1个甚至多个的RCC;2边界清晰,主体位于鞍内,可向鞍上生长;3垂体腺瘤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囊腔T_1WI主要呈低信号,T_2WI信号多样化;4部分囊腔内可见T_1WI等信号,T_2WI低信号的囊内结节;5增强扫描,垂体腺瘤呈不同程度的强化,囊壁多数不强化。结果随访4个月至7年,术后头痛、视力下降及内分泌紊乱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垂体腺瘤有残留需二期手术,1例于术后7年复发。结论垂体腺瘤伴发RCC的患者,常缺乏RCC的特异性表现;如MRI示鞍区病变为囊实性,且其主体位于鞍内、囊腔信号均匀、囊壁不强化,应考虑到垂体腺瘤伴发RCC的可能性,若囊内存在结节,则具有诊断意义。经蝶手术为治疗首选,术后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分期手术切除的18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不同形态及生长方式,采用两种分期手术策略:2例Ⅰ期经鼻蝶入路切除蝶窦、鞍内肿瘤,Ⅱ期经额下入路切除鞍上及脑室内肿瘤;16例Ⅰ期经额下入路切除鞍上及脑室内肿瘤,Ⅱ期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发症。随访2个月~3a,18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对残留肿瘤的患者行药物或伽马刀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巨大垂体腺瘤要根据肿瘤特性和个体化原则,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分期手术策略,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同时术中要注意对垂体柄、下丘脑的保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垂体促性腺激素腺瘤多缺乏典型内分泌症状,讨论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垂体促性腺激素腺瘤的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方法报道一例垂体大腺瘤伴OHSS病例,并回顾总结截止2016年4月Pubmed、万方数据库中34例绝经前女性患有功能性垂体促性腺激素腺瘤继发OHSS的病例共35例。结果 35例患者中,33例为成年女性,2例为儿童。多数患者主因月经问题前来就诊。垂体腺瘤多为大腺瘤,直径7~61 mm不等,平均20.2 mm。31例行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复发率为35%。有22例患者在病程中曾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结论绝经前妇女出现OHSS时需考虑功能性垂体促性腺激素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经蝶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连续150例经蝶手术的手术并发症。手术病例包括:垂体腺瘤切除139例,颅咽管瘤切除2例、鞍内囊肿切除2例、晚期癌肿行垂体全切除3例及空鞍填塞4例。并发症中以尿崩症最多见,占16%,其次为脑脊液漏,占6%。无手术死亡及术后鞍内血肿。结合文献复习,对经蝶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防治以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876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中17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11例鞍内出血患者中6例为残瘤出血所致,5例与鞍内填塞物过多有关;其中9例行经蝶手术清除血肿,7例视力恢复正常,2例遗留单侧视力障碍。6例鞍上出血患者中4例为残留肿瘤出血经破裂鞍膈进入颅内所致,2例与术中鞍膈短时间较大幅度下降有关,该6例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意识和视力恢复各1例,死亡1例,余3例长期昏迷。结论垂体腺瘤术后无论是鞍上还是鞍内出血都是严重的并发症,鞍内出血只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一般预后良好。鞍上出血常提示预后不良,须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比较罕见,常被误诊为原发于正常垂体附近垂体腺瘤的直接生长蔓延。我们报道1例鞍上异位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性腺瘤,其导致了库欣综合征。回顾以往关于异位垂体腺瘤的报道,对其各种临床表现进行了列表说明。此例病人为11岁男孩,出现了库欣综合征常见的多毛症、水牛背和不能解释的体重增加。实验室检查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血清氢化可的松水平未被地塞米松抑制。MRI示侵犯鞍上的垂体腺瘤。首次经蝶手术未能成功全切肿瘤,二次手术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发现单纯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与鞍内结构无任何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型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垂体后叶MRI高信号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与16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45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中,39例可见垂体后叶高信号影,其中位于鞍上24例,鞍内3例,鞍内及鞍上均可见12例;16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中,15例出现垂体后叶高信号影,其中位于鞍上1例,鞍内14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体积明显大于生长激素型腺瘤体积(P0.05),向鞍上及海绵窦侵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P0.05),而向鞍下侵犯及局限于垂体窝内生长的发生率低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P0.05)。无功能型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垂体后叶高信号影的最长径线分别为(8.32±3.37)mm、(5.83±1.64)mm,最短径线分别为(1.67±0.33)mm、(2.23±0.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激素型与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生长特点不同,其垂体后叶MRI高信号影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鞍区转移癌为临床罕见病,探讨鞍区转移癌的转移来源、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总结鞍区转移癌的诊治经验。方法与结果共6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的鞍区转移癌,4例以鞍区占位效应首发,2例既往有恶性肿瘤史。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最为常见。病变主要累及海绵窦和垂体。3例病变累及腺垂体的患者表现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其中2例入院诊断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结论鞍区转移癌可作为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与垂体腺瘤相比更易出现尿崩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单纯依靠影像学诊断相对局限,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多方面考虑鉴别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前梯度蛋白2(AGR2)在垂体腺瘤及非垂体腺瘤鞍区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评价其在鞍区病变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和非垂体腺瘤鞍区病变患者,分别为163例和43例,选择前列腺癌患者7例和正常人2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收集相关人员的血液并用ELISA法检其血清中AGR2表达水平。结果垂体腺瘤患者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非垂体腺瘤鞍区病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AGR2的水平(分别为P=0.017、P0.001)。非垂体腺瘤鞍区病变患者血清AGR2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AGR2的水平(P=0.002)。不同亚型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中AGR2的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GR2可以作为垂体腺瘤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其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了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d内行鞍区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以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为标准诊断,观察并比较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情况。结果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垂体微腺瘤56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垂体前叶49例,左侧27例,右侧29例。长径2~10mm,平均5.3±2.2mm。MR平扫显示垂体内异常信号28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55例,延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32例。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显示率显著高于平扫及延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6%、93.7%、96.4%、90.9%。结论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分析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11例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1999年以前的病例。病人均在术后3d内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根据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再次行经颅手术5例,经蝶手术1例,脑室外引流1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治疗后视功能恢复良好6例,3例视神经损伤者、1例鞍内填塞过紧者及1例鞍内血肿者恢复欠佳。结论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在视神经和视交叉受到垂体腺瘤压迫而导致血运变差的基础上,与继发鞍内血肿、手术时直接损伤、急性视交叉缺血、鞍内填塞过紧等因素有关。该并发症可以避免。一旦出现,应尽早明确病因,予以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0.
曾有作者报导4例鞍内表皮样囊肿,但均有鞍上或鞍旁发展.本文作者报导1例完全局限于鞍内的酷似垂体腺瘤的典型鞍内表皮样囊肿.患者男性,41岁,入院前6年渐感疲劳、畏寒及性欲减退.入院前2年内分泌检查发现全垂体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