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内超声联合ERCP、CA19—9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管狭窄多因胆管的良恶性疾病或毗邻脏器的压迫所致,由于难于取到病理活检,临床上对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MRCP、ERCP、腔内超声检查(IDUS)等技术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胆管狭窄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在我中心就诊的胆管狭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IDUS联合ERCP、CA19—9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RCP中胆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胆管远端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或病理学确诊的20例胆管远端恶性狭窄,30例胆管远端良性狭窄患者及13例非胆胰疾病志愿者在ERCP或PTC时提取胆汁,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胆汁和血清的CA19-9,CEA,AFP含量,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当界定值...  相似文献   

3.
造成胆管狭窄患者细胞学诊断敏感度低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狭窄可以分为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2类,前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及手术后改变,后者包括胰胆肿瘤直接侵犯胆管或局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道.目前良恶性的鉴别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包括CT及胆管成像(MRCP、ERCP或PTC),而对于占位效应不明确的病例,影像学诊断依旧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多种内镜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胆管狭窄性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管狭窄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情况。36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术(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内超声检查术(IDUS),胆道靶向刷检行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学病理检查,综合诊断。结果最终诊断胆管恶性病变21例,其中胆管细胞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胰腺癌侵犯胆总管4例、肝癌侵犯胆总管4例;胆管良性病变15例,其中胆总管结石9例、肝吸虫感染所致胆管狭窄4例、单纯胆管炎性狭窄1例、外部压迫所致胆管狭窄1例。EUS、ERCP、IDUS及ERCP+IDUS对胆管狭窄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7.8%、88.9%、91.7%、94.4%,ERCP、IDUS及ERCP+IDUS均明显高于EUS(P均〈0.05);ERCP+IDUS对胆管狭窄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3.3%、95.2%、93.3%,均高于EUS、ERCP及IDUS单独检查。胆道刷检细胞学、液基薄层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19例诊断为恶性狭窄,17例诊断为良性狭窄,对鉴别胆管狭窄性质诊断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94.4%。结论对于胆管狭窄性病变,ERCP+IDUS可使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联合应用ERCP+IDUS+病变胆管的靶向刷检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胆管恶性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05天津市南开医院76例胆管恶性狭窄患者的EUS、ERCP、MRCP检查结果,比较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EUS诊断胆管恶性狭窄敏感性(94.2%vs78.5%)、特异性(84.6%vs57.1%)、阳性预测值(89.1%vs64.5%)、阴性预测值(73.3%vs41.3%)、准确率(91.6%vs71.6%)均明显高于MRCP.EUS诊断胆管恶性狭窄敏感性(94.2%vs80.5%)、特异性(84.6%vs68.4%)、准确性(91.6%vs71.6%)明显优于ERCP.结论:EUS诊断胆管恶性狭窄,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经皮经肝胆道镜诊断和治疗胆道疾病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MRCP以及EUS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胆道疾病的病因诊断率显著提高,但仍有些病例良恶性狭窄鉴别困难。单纯诊断性ERCP现已明显减少,主要是在治疗ERCP同时进行诊断,而ERCP胆管细胞刷检或活检对恶性病变的阳性率仅约50%。经口胆道镜直视下在病变处活检,可提高正确诊断率,但是在狭窄下方观察,影响狭窄上方病变范围判定。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恶性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恶性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诊断的因素.方法 对ERCP检查发现可疑胆管恶性狭窄的144例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查.2004年-2006年在胆管内来回拉刷10次 2007年-2009年在狭窄部位来回拉刷20次,并重复操作2次.专业病理医师固定阅片,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和(或)临床最终诊断,分析细胞刷检查诊断胆管狭窄病变的作用.结果 最终诊断96例为胆管恶性狭窄,48例良性狭窄.恶性狭窄患者中78例细胞刷检查阳性(敏感度81.3%),18例阴性 良性狭窄患者细胞刷检查均为阴性(特异度100.0%) 总体准确率87.5%.2007年-2009年间恶性狭窄性病变细胞刷检出率为87.7%(50/57),2004年-2006年间检出率仅为71.8%(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刷检查阳性率与肿瘤来源及狭窄部位无明显关系.术后发生4例轻度胰腺炎、3例胆管炎、2例胆管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管细胞刷检查对恶性胆管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于狭窄部位反复拉刷和重复操作有助于提高细胞刷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联合细胞刷检病理学、细胞刷检标本K-ras和p53基因突变检测对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定性诊断价值。方法84例疑似胆管恶性狭窄患者首先行IDUS检查,随后用细胞刷刷取狭窄段胆管内壁标本,一份送检病理,另一份行K-ras、p53基因突变检测,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统计单一检查方法及联合检查方法早期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单一检查诊断时,IDUS、细胞刷检病理学、细胞刷检标本K-ras基因突变检测和细胞刷检标本p53基因突变检测敏感度分别为63.46%(33/52)、53.85%(28/52)、38.46%(20/52)和42.31%(22/52),准确率分别为69.05%(58/84)、71.43%(60/84)、61.90%(52/84)和64.29%(54/84)。联合检查诊断时,IDUS+细胞刷检病理学+细胞刷检标本K-ras和p53基因突变检测敏感度(96.15%,50/52)、特异度(93.75%,30/32)、阳性预测值(96.15%,50/52)、阴性预测值(93.75%,30/32)和准确率(95.24%,80/84)均最高,且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单一检查诊断时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胆管腔内超声联合细胞刷检病理、细胞刷检标本K-ras和p53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汁肿瘤标志物对胆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60例因胆道疾病需要ERCP治疗者,ERCP时取胆汁检测胆汁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CA242)和细菌培养。结果恶性狭窄组与良性疾病组间胆汁和血清CA19-9、CEA、CA24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制定恶性狭窄的胆汁肿瘤标志物界限值:CA19-9239ku/L,CEA40ng/ml,CA24260ku/ml。CEA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与血液标志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种胆汁标志物的特异性与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管癌、胰腺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与胆管旁转移癌、肝癌比较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恶性狭窄组还是良性疾病组,细菌阳性胆汁与阴性胆汁组间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CA19-9、CEA、CA242水平对鉴别胆道良恶性疾病有一定帮助,但并不明显优于血清标志物。胆汁细菌感染可引起胆汁CA19-9水平升高,但不影响良恶性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于判断胆管狭窄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10年因胆管狭窄行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后手术患者,将IDUS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9例患者中良性狭窄6例,恶性狭窄43例;IDUS判断胆管狭窄性质的敏感度为97.7%( 42/43),特异度为83.3% (5/6),阳性预测值为97.7%(42/43),阴性预测值为83.3%(5/6),准确性为95.9%(47/49);显著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B超、CT及MRCP).32例患者曾行胆道刷片检查,其中21例诊断为恶性狭窄,准确率为65.6%.所有胆道刷片诊断为恶性狭窄病例均已经被IDUS所诊断.结论 胆管腔内超声可以有效判断胆管狭窄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ERCP术中IDUS基础上行胆道刷片对于胆管恶性狭窄诊断价值有限,但是对于明确病理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