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株产色素麦契尼夫弧菌的分离鉴定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自水源水中分离到9株产色素麦契尼可夫弧菌,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鉴定并命名。该菌在弧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破性胆盐琼脂、营养琼脂和血琼脂上培育后产生明显的水溶性褐色色素,生化特性完全符合麦氏弧菌的定义,有一定的致病性,对庆大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3.
产色素麦契尼可夫弧菌的发现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契尼可夫弧菌(以下简称麦氏弧菌),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新的致病性弧菌之一,主要引起创伤性感染和败血症,也能从腹泻病人粪便及水源中检出。 1992年5月我们在疫源检索的塘水中分离到一株产褐色色素的革兰氏阴性弧菌,其生物学性状完全符合麦氏弧菌的定义,并经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霍乱弧菌专业实验室鉴定确认,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人类胃肠炎的病原菌。在夏秋季节,由此污染的海产品和盐渍食品引起的胃肠炎暴发非常常见。随着致病弧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陆续发现了产色素的霍乱弧菌、麦氏弧菌和河弧菌,但尚未见到副溶血弧菌产色素的报道。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产色素的副溶血弧菌,并对其病原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河弧菌均依赖于生化特殊来定种,项目多,操作繁琐,耗费亦大。鉴于噬菌体是细菌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物,特异性强,已被用于诊断其他细菌。作者等从自然界分离河弧菌噬菌体,从中筛出部分噬菌体,配制成河弧菌论断液。经试用,平均论断阳性率84.27%,其中人源菌为87.84%,对同属弧菌与生化特性法差异无显著性;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使用简例,价廉等优点,可供河弧菌诊断之用。  相似文献   

6.
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的发现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6月自饮用水源中分离到4株产色素的革兰氏阴性弧菌,运动活泼似流星样.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和血清学方面的系统鉴定,均符合非O1群霍乱弧菌定义.因该菌在营养琼脂、硷性胆盐琼脂和血琼脂上培育后产生水溶性褐色色素,故被正式命名为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VBO8型和VBO38型.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区河弧菌噬菌体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 株噬菌体按 Gershman 的分型法,对从福建地区的人和外环境标本检出的271 株河弧菌作了分型试验。结果有223 株菌能被分型,分型率为8229 % ,共检出38 个不同噬菌体型,其中以600 、400 、740 、500 、640 、760 、020 和620 等8个型较常见,占总分型 菌的4908 % ;发现人源菌的常见型别与海产品源菌、水源菌和食品源菌的型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郜杏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72-1572,1574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肛拭子25份,剩余食物及砧板、刀7份等样品,参照GB/T4789.4,5,6,7,10,11,14-2003等方法检测。[结果]25份肛拭子中检出河弧菌3例,占12%,从红烧鲫鱼中检出河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由河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于大旱期49个地面饮用水点中,分离到21株溶藻弧菌(42.9%),表明该菌污染严重。所分离菌株,具有与文献报告相同的生理生化特征。在诸多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但以庆大琼脂及TcBs为佳。该菌具有较强的溶血能力,β型溶血者占23.8%。21株本菌对26种抗药物试验结果表明,对我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极高,均为多重耐药株。且6、7重耐药类型菌株为主占66.7%。  相似文献   

10.
福建发现有毒力产色素的O13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作者在对本省外环境监测分离的霍乱菌株进行纯化鉴定中,发现一株能稳定产生铁锈色水溶性色素,携有ctxA霍乱毒素基因并且有产肠毒素能力的O139群霍乱弧菌(O139VC)。生物学性状与毒力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产色素O139群霍乱弧菌菌号为98221,系监测点外环境水体中分离。生物学鉴定方法与药敏试验方法参照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五版《霍乱防治手册》中有关项目进行;诊断用血清有霍乱01群O多价、霍乱R因子、霍乱O139群、022群诊断和药敏纸片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  相似文献   

11.
青岛发现产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01群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中广泛存在[1,2,3,4],在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分离到O除O139外,主要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和人类腹泻。因此,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受到广泛关注,产色素做为少数非01群霍乱弧菌的重要特征之一亦日益得到重视[2,3]。在日常的霍乱疫源检索中,我们首次分离到1株产褐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对其生物学特征、毒力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与分离鉴定 菌株来源于环境水样,分离鉴定方法按卫生部防疫司《霍乱防治手册》(1987年第四版)进行。1.2所用培养基 …  相似文献   

12.
李富玲  郑秀英 《现代预防医学》1992,19(4):219-220,240
作者于1991年8月,从疫区饮用水中分离出三种菌,经细菌学检验结果,从该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证实为弧菌,用新编码鉴定法对三株菌鉴定结果均为河弧菌。药敏试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多粘菌素B、红霉素敏感、对先锋霉素、羧苄、氨苄等耐药。从生活饮用水中分离出河弧菌尚属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3.
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方法 在本地主要饮用水源设点、采样、培养致病性弧菌。分离、鉴定该菌过程中用营养琼脂斜面代替双糖铁琼脂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河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国内报道较少 ,自日本于 1982年将河弧菌列为新的食物中毒病原菌[1] 后 ,已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2 0 0 1年 7月 ,我市发生了一起由外送盒饭引起的河弧菌食物中毒事件 ,现将中毒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中毒情况7月 12日上午  相似文献   

15.
倪英明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1):550-550
20 0 1年 5月 2 1日上午 ,我站接某镇卫生院电话报告 ,称该院近日已陆续收治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人 30余例。我站迅即派员前往调查处理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定 ,为一起由河弧菌与豚鼠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1.1 事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21日,苏州市吴中区某酒家承办酒席导致47人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认为是一起由河弧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事发当日中午11:00左右开始用餐,就餐人数165人。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起河弧菌污染学校饮用水源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的调查,说明应加强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改变其喝生水的不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沿海水域沙鱼弧菌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十株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方法在本地主要饮用水源设点、采样、培养致病性弧菌。分离、鉴定该菌过程中用营养琼脂斜面代替双糖铁琼脂取得良好效果。结果1994~1997年在水源水中相继检出10株产色素的革兰阴性弧状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的系统鉴定,均符合非O1群霍乱弧菌的定义,动物实验等显示其有较强毒力。结论因该菌在碱性胆盐琼脂、营养琼脂斜面和血琼脂上培育后能产生水溶性褐色色素,故命名为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20.
致病性弧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保强  董力群  王逊  刘德辉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170-2172
弧菌科(V ibrionaceae)是一群氧化酶阳性、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状或弯曲状细菌,广泛存在于海水、淡水和水生动物中,其中某些种别对人、鱼、鳗、蛙及其他动物有致病性。最近出版的伯杰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1994年)[1],弧菌科由原来的4个属增加了水生杆菌属而或为5属,即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水生杆菌属。弧菌属比较庞杂,伯杰分类细菌学手册(1984年)命名为27个种,8个生物型,采取67项生化试验[2],其中9个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第9版伯杰细菌学鉴定手册共收入34个种,6个生化变种,采用81项生化试验[1]。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