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国岚  韩雪 《新中医》2022,54(22):184-187
郑启仲教授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为疫毒之邪。患者多因正气不足,外感疫毒而发病,感邪后可表现为寒证、热证。部分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疫毒引动伏邪发病。治疗时当遵循伤寒、温病法则,辨寒热,重视伏邪,兼顾正气。临床常用大青龙汤、柴葛解肌汤、普济消毒饮、甘露消毒丹、达原饮、升降散等方剂,常取佳效。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其病因主要与外感时邪温毒、湿热温毒内犯胃肠,或手术创伤,或正气虚弱,或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等因素有关;多数医家提出正气不足、素体虚弱、温热邪毒乘虚侵心、气阴两虚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关键.笔者认为其病机是气虚火郁,而治疗当遵"火郁发之"之旨,以益气舒脾、升阳散火为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正气不足,感染湿热疫毒为肝炎后肝硬化的基本病因。益气养阴以复本、活血、止血、利水相结合以治标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病因学"毒"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认为"疫毒、寒毒、湿毒、热毒"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外因,"正气不足"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内因,疫毒与寒毒、湿毒、热毒相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基本病机。依据病情辨证施治:初期:除疫化湿、散寒透邪;进展期:清热解毒、宣肺通腑;危重期:开闭固脱、解毒救逆;恢复期: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5.
乔富渠 《陕西中医》1989,10(6):281-282
<正>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虱型)与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氏体侵袭引起的,二者病理、症状类同。本病多属中医“温疫”、“疫疹”、“疫斑”范畴。因为建国后该病迅速绝迹,因此中医对其研究不多。近年斑疹伤寒在我国北方省份有死灰复燃现象,局部地区甚至屡呈暴发流行,兹就中医对其研究和治疗讲述如下。一、病因病理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为疫毒,有湿热疫毒与温热疫毒,尤以前者为多见。疫毒由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正气虚弱者感而发病。六淫为促使本病发生发展的物理因素,即通过对疫毒与传播媒介以及人体素质的影响,从而决定着季节的高发性(如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冬春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夏秋高发)、流行的地域性与症候的严重程度。即所谓天运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治乙型肝炎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呈全球分布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1 ] 。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疗法和特效药物 ,近年来中医药对其治疗已渐成热点 ,虽见仁见智 ,但仍以辨证论治为主 ,兹就其研究状况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 目前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虽不尽统一 ,但大多认为外因湿热疫毒 ,内因情志不调 ,酒食劳倦致正气不足 ,病邪乘虚而作。对于邪气有从热毒而论 ,有从湿热而论 ,正虚以脾气虚为本 [2 ] 。脾气虚易致内湿 ,内湿外邪胶结凝着 ,故其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有学者认为慢性乙肝为湿热疫毒未除 ,久羁肝脾 ,迁延转慢所致…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感冒属中医学"时行感冒""瘟疫""疫病"等范畴,妊娠期机体正气相对不足,而疫毒之邪具有强致病性和传染性,侵袭母体后病情偏重,易发展为重症,甚至损及胎元.在治疗上,中医学认为邪实而正不虚时,当治之于早、祛邪为先;邪实而正虚或有胎堕之危时,当护胎为要,治病与安胎并举;谨慎用药,合理配伍.该病重在预防,在使用疫苗、抗病...  相似文献   

8.
李云安 《河北中医》2003,25(12):902-903
本院陈天然主任医师 ,系全国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指导教师 ,师从川北名医王丙如先生 ,精通内科杂证 ,善治疑难病症。笔者随师学习多年 ,获益匪浅。现将陈师治疗乙型肝炎经验简介如下。1 病因病机陈师把乙型肝炎的病因概括为内、外两方面。外因有湿热疫毒、饮食不节 ,其中最主要是湿邪疫毒。“湿”反映乙型肝炎具有重浊黏滞之性质 ,整个病变过程缠绵难愈 ;“疫毒”反映了乙型肝炎有传染之特性。内因则与正气亏虚、内伤不足有关。由于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人体正气主要来源于脾肾两脏 ,故正气虚则脾肾亏虚。当湿热疫毒入侵机…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疑难症,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明了,难以指导临床治疗。笔者认为,乙肝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即是一个由实而虚,由表及里,由气入血,由轻到重的变化过程。病程中存在湿热疫毒残留难尽,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正气渐虚的病机特点。在临床上应充分考虑其病机特点,指导治疗。 1 湿热疫毒之邪留恋 乙型肝炎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而HBV作为病因与中医的湿热相一致[1]。湿热疫毒影响肝之气血正常运行而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久而甚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验案总结刘胜教授基于五脏相关理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经验,刘胜教授认为正气亏虚、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痰毒瘀结为乳腺癌发病的根本病因;正虚毒留、余毒旁窜是晚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关键因素;治疗应以宣肺、补心、疏肝、健脾、温肾等法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气候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环境产生的疫毒邪气错综其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夹杂而居于首要地位;主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损伤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首要治法为辟秽解毒,谨守病机,随证治之,同时要及时运用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厥脱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证,死亡率高。一般认为厥为脱之轻证,脱为厥之变证,两者常易并见,较难截然分开。近年来,不少对感染性休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对厥脱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1 中西医对厥脱证发病机理的认识 中医认为[1、2]厥脱证发病主要是外感温邪或疫毒,或是寒邪化热入里,邪毒内陷营血,消烁阴津与气血,导致正气大亏、气血逆乱;或因汗、吐、下、亡血失精、创伤、中毒、药物失宜等耗气伤阴;或久病脏腑虚弱,复遇外邪入侵、饮食失宜、情志刺激等因素,使脏腑气血阴阳更加损伤,以致正气…  相似文献   

13.
<正>傅华洲主任中医师有着30余年肿瘤治疗的临床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推崇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笔者有幸从师学之,耳闻目染,归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骨髓抑制是现代医学名称,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虚""血证"等范畴。傅师认为,肿瘤病人往往正气不足,根本已虚,加上癌毒日益侵蚀精血,或手术损伤元气,常为虚弱之象。骨髓抑制的发生正是在以虚为本的基础上,加上药毒、癌毒、情志等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而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中医"寒疫"或"寒湿疫",寒湿闭肺是发病初期之关键病机;寒湿之邪化热入里,病情进一步发展,气机升降失调、正气损耗,气阴两伤,甚者出现内闭阳脱。薛伯寿教授认为,临床辨证论治时当以六经辨证为主,参考历代瘟疫之名方综合组方可提高疗效。强调治该病初起以宣肺开闭、透邪外出为第一要务。提倡要善用麻黄。麻黄能开肺闭,宣肺透邪,消散肺间质郁饮邪毒。故认为麻黄为宣散肺邪之圣药,又是利小便祛湿圣药,宣通寒闭寒凝血脉瘀滞之圣药。同时,疾病之所以发生,正气衰弱是根本原因,正气的盛衰存亡对疾病的发展转归与疗效起决定性作用,薛老特别重视整体调治,强调"病因为本""正气为本""胃气为本",在去除病因同时,顾护正气、胃气。该文总结了薛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思路,列举并分析了薛老对临沂、新疆及北京等定点医院新冠肺炎的会诊病例,以期为中药抗疫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 ,愈后易复发 ,近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根据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心腹痛”、“吞酸”、“嘈杂”等范畴。余庆火亘 [1]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 ,脾胃虚弱 ,恼怒伤肝 ,横逆犯胃 ,加之饮食不节 ,致脾胃虚塞或气滞血瘀 ,或热郁伤阴 ,最终使经脉不通 ,局部组织失养 ,而形成溃疡。陈麟等[2 ] 认为饮食不节 ,失治、误治等因素导致塞热互结中焦 ,脾胃阴阳升降失调所致。牛义贵等[3 ] 认为肝失调达 …  相似文献   

16.
王檀教授为吉林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首席中医防疫专家,于2020年2月17日率领团队入驻雷神山医院。王檀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根据己亥(公元2019年)年下半年运气特点,结合武汉这一区域时空环境气化失序的具体表现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症状特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归于中医学"疫毒"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腠理、脾胃,后期累及于肾;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疫毒侵袭;发病基础在于易感人群体内环境处于气化顿滞,即肺脾气虚、寒湿偏盛的状态,这也是正气不足的集中表现;病机关键是疫毒与寒湿搏结于肺,机体气化顿滞,肺体用受损,肺络痹阻。病机特点为寒、湿、热、毒、瘀、痹,病程缠绵,寒湿因疫毒迅速湿化、热化,甚至化火成毒,因此需要始终围绕寒湿疫毒进行论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即气化顿滞--肺脾气虚,寒湿内盛的状态,促进疾病快速好转。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的理论,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参阅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医学难题。病因病机认为外感“疫毒”是发病的根本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基础,湿热、虚实、瘀相互夹杂共同为病;辨证论治首先为抗“疫毒”,其次为补正气,最后辨证论治要兼顾湿热、虚实、瘀兼症。本病的研究方向应该是筛选有直接杀灭乙肝病毒的中药(或有效成分)或复方,是彻底解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培生教授治疗乙肝心法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生系武汉蔡甸区人 ,伤寒学家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治疗肝胃病的丰富经验 ,尤对乙型肝炎的辨治见解独到。现将李师治疗该病之经验简介于下 :1 病因“湿热疫毒” ,病位“肝脾肾”李师认为 ,慢性乙肝属《金匮要略》“肝着”病范畴 ,本病乃“湿热疫毒”所致 ,发病取决于疫毒与人体正气相互作用的状态。实证多见于肝、胆、脾湿热明显 ,正气虚则多见脾、肾、脾气血亏损。李师潜心研究本病多年 ,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湿、热疫毒为病因 ,肝、脾、肾同病为病位 ,湿、毒、瘀、滞是其基本病理。2 疏、清、化、运、养是本病基本治法李师认为治疗…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中医称为"乳石痈"乳岩"等.现代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多由机体阳气亏虚、正气不足、七情内伤、六淫不正之气入侵,使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障碍;气血运行失常,痰浊瘀血交结而成.阳气亏虚,正气不足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七情内伤、邪毒侵袭是致病的重要条件.阳气亏虚,气血不足,血虚成瘀,情志不畅,以致气运不化,遂成痰凝,痰瘀阻滞乳络,郁而成毒.有些医家认为,应针对癌毒采用祛邪行滞法治疗.然而,本病初期虽实证已现,虚候未著,但阳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倘若攻邪则易损伤阳气.本病中晚期"久病必虚",更不可行攻泄之法.因此,本病治疗中贯以清热解毒、行气化滞等法必然耗损阳气,致机体无力抗邪,病情迅速恶化.又由于阳气亏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故针对本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应采用温阳解凝法治疗.研究表明,温阳散寒、解凝化痰法对乳腺癌疗效显著[1].  相似文献   

20.
痢疾,古称肠澼、滞下,是夏秋季节的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便脓血、里急后重等,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邪,起居失慎,饮食不洁,恣食生冷油腻,并在正气内虚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