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文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的相关探究。方法本次研究课题选取4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选为2018年10月~2019年6月,将本次40患者根据抽签模式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20例),另一组设为实验组(20例),前者不实施任何措施,后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性分析,并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度高,能够主动调节情绪,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两组患者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增强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中采用精细化干预的应用价值,及分析其对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6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97%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中采用精细化干预,可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显著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于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3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其情绪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前,干预组焦虑得分与未干预组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3);手术后,干预组的得分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02)。结论:心理干预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坤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3,(6X):7-7,4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3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比较2组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EPDS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8、42d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5):121-121
目的:了解心理支持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名伴有抑郁症状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前、干预2月、干预4周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结果:心理干预四周SCL-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SCL-90各因子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6.
产后抑郁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理支持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名伴有抑郁症状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前、干预2月、干预4周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结果:心理干预四周SCL-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SCL-90各因子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7.
刘媛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25):125-128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第3天、7天及21天的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1%高于对照组的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孕产妇中不仅可以改善妊娠结局,还可预防产后抑郁,从而促进产后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妊娠和分娩作为一种显著的生理变化必然导致孕产妇复杂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其次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等。我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孕产妇在围生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影响分娩及母婴的身心健康[1]。因此,有必要对围生期孕妇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家属焦虑、抑郁症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我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及家属(患者丈夫或母亲)各300例,整个孕期用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后血糖满意者为GDM A1(251例);如果需要加用胰岛素治疗者为GDM A2(49例)。根据心理干预方式随机分为集体干预组、面对面(face to face)干预组和无心理干预的对照组,孕期心理干预共6次,对比分析干预前(初次诊断GDM后1周内),干预后(孕36周,产后48 h内,产后42 d)各组GDM患者和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第1次评估时无论是GDM A1还是GDM A2,3组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GDM A1、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在集体干预组、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的集体干预组和面对面干预组的GDM A1和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集体干预组低于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母体并发症和剖宫产率呈降低趋势。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孕妇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集体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玉琴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3,(8X):40-40
目的:探究与讨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的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宫外孕手术的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加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焦虑的评估和情绪问卷的调查,然后进行分析。再根据干预组患者的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在手术之后一周,再次对患者进行焦虑的评估和情绪问卷的调查。对两次的结果及两组之间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焦虑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没有差异。两组患者在五天后的焦虑状态的比较中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外孕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其焦虑的状态,从而有益于早日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以探讨影响不孕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对18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测评,分析患者不同精神状况的特征,确定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82例不孕症患者中,有焦虑者46例(25.3%),有抑郁者20例(11.0%)。焦虑患者伴肥胖症、中等及以下教育程度、单纯女方不孕分别为15例(32.6%)、32例(69.6%)和26例(56.5%),高于无焦虑者的13例(9.6%)、70例(51.5%)和50例(36.8%),两组各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患者伴肥胖症、单纯女方不孕分别为11例(55.0%)和13例(65.0%),高于无抑郁患者的17例(10.5%)和63例(38.9%),两组各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焦虑或抑郁患者的躯体健康评分分别为(88±15)分和(89±12)分,精神状况正常者为(90±15)分和(89±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评价生活质量的其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是影响生活质量危险因素(t=-5.665,P0.001)。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精神障碍发病率高,精神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彭景莲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3):93-9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年女性患者围术期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实施下腹部手术的中年女性患者100例,ASA评估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和对照组(Ⅱ),两组各50例。Ⅰ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心理干预;Ⅱ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术后48小时完成本研究的各项监测值。结果:Ⅰ组患者围术期情绪稳定,循环稳定,生命指征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较Ⅱ组显著提前。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中年女性患者围术期的应急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2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观察3个月,判定其疗效。结果:糖尿病易合并抑郁症,血糖较难控制,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并可降低血糖水平。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明确改善糖尿病抑郁症状(P〈0.01),亦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糖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反应,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实验组在对照组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较全面的心理干预计划。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χ2=19.315,8.149)。结论:认真细致的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负性心理所致的影响,较顺利地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就诊的40~60岁之间的522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有抑郁、焦虑症的妇女给予综合护理干预,4周后再次进行SDS、SAS评定,比较干预前后评分的差异。结果:522名妇女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9.39%、7.66%;夫妻关系差、性欲下降及合并躯体疾病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高(P<0.01或P<0.05);对抑郁、焦虑症妇女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焦虑评分均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中抑郁、焦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除生理因素外,夫妻关系、性生活情况及躯体疾病等均是其相关影响因素。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6.
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测评工具,对368名临产前孕妇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对孕妇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孕妇临产前焦虑发生率为25.54%,抑郁发生率19.84%;与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P<0.05);经济水平对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率影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孕妇产前焦虑、抑郁状况有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孕妇开展产前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6):419-425
目的评估绝经分期、年龄等相关因素对北京市社区女性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基于社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中年女性卵巢衰老队列中完成2次及以上抑郁焦虑症状评价、已绝经、未使用激素治疗、35~64岁之间的受试者纳入本研究的资料分析。主要结局变量为受试者的抑郁焦虑症状, 通过医院抑郁焦虑量表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结果经由2006至2014年的随访, 最终纳入430例受试者、2 533次随访资料。在生殖衰老分期的各分期阶段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焦虑症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 与生育期晚期[分别为14.5%(19/131)和3.1%(4/131)]相比, 在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均升高, +1c期最高[分别为20.6%(155/751)和8.8%(66/751)],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未发现绝经分期与抑郁焦虑症状有统计学相关性(P均>0.05)。抑郁症状发生率在≥60~<65岁年龄段最高[20.8%(74/355)], 焦虑症状发生率在≥50~<55岁年龄段达到最高[8.2%(62/754)], 但年龄与抑郁... 相似文献
18.
李矿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2):152-152,15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年轻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所致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年轻乳腺癌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信封双盲数字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18例,依据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比较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比较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内容丰富、全面、细致,将其应用于年轻乳腺癌患者之后可以改善术后化疗所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锦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7):122-125
目的 探讨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行宫腔镜检查患者,所有患者开展心理弹性调查问卷(CD-RISC)、简单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析其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年龄>50岁患者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社会支持评分低于<30岁、30~50岁年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学历患者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社会支持评分均低于高中、大学及以上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乡村患者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评分均低于居住城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0.0%高于护理前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宫腔镜检查中,明确影响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并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使其从中受益,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郭静文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4,(7X):65-65
目的对急性期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简称cI)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当中选取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性护理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在护理干预后对其使用SDS自我评测表对自身心理状态进行打分并相互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其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期cI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I患者心理处于抑郁状态的发生几率,能够较好地改善cI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