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及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患者行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超微经皮肾镜组),37例患者行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降钙素原水平、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结果:超微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为(55.5±14.8)min,发生胸膜损伤3例(9.38%),肾周血肿1例(3.22%),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6、24、48h血红蛋白下降量分别为(11.3±6.0)g/L、(11.5±5.3)g/L、(13.8±5.9)g/L、(14.0±6.1)g/L,术后1、24、48h降钙素原检测分别为(1.01±0.25)ng/ml、(1.47±0.36)ng/ml、(0.91±0.23)ng/ml,术后住院时间为(5.0±1.5)d,术后第1天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7.50%、96.8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时间为(72.5±31.2)min,肾周血肿2例(5.41%),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6、24、48h血红蛋白下降量分别为(3.5±2.2)g/L、(4.0±2.0)g/L、(4.4±1.9)g/L、(4.4±2.1)g/L,术后1、24、48h降钙素原检测分别为(0.60±0.11)ng/ml、(0.76±0.09)ng/ml、(0.50±0.12)ng/ml,术后住院时间为(4.3±1.1)d,术后第1天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27.03%、70.27%。结论:2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及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但是结石清除率方面超微经皮肾镜组优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对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 1年1月至2014年12月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46例,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观察和分析患者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前2h和术后48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性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44例顺利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2例行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术后48h复查血WBC、NEUR、CRP和PCT感染性指标均较前术前2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患者待感染控制及引流充分后再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结论 对于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采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有利于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上尿路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积极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经皮肾微造瘘术,并于术后1~4周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结果:12例患者。肾造瘘术均顺利完成,感染及休克症状得到控制。二期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基本完全清除。结论:对于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行经皮肾脏微造瘘能有效控制感染及休克症状,联合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能完整清除结石,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早期败血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败血症患者(观察组)和50例非败血症患者(对照组)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平均含量(3.76±1.5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0.85±0.3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败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含量高于非败血症患者,提示此项指标对细菌性感染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2年3月11例泌尿系结石腔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的临床资料。年龄45~68岁,平均52岁。经皮肾镜3例,经输尿管镜8例。术后2~10h出现高热、烦燥不安,血压降至70—80/45~50mmHg,心率110~130次/min,诊断感染性休克,均予以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保持肾造瘘管及导尿管在位通畅。结果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尿量恢复正常,均在术后12。48h开始逐渐停用升压药物,5d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泌尿系结石腔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多见于术前合并泌尿系梗阻、感染,术中灌注压过高,术后引流不畅及手术时间过长的患者,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降低重症感染的发生几率,而治疗的关键在于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感染中的预测价值,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人工关节翻修的患者77例,根据《假体周围感染国际共识》的诊断标准,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性翻修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60.70±8.75)岁;非感染性翻修组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64.40±12.14)岁。比较2组人工关节翻修术前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结果:感染性翻修组降钙素原阳性2例,分别为0.06 ng/L和0.10 ng/L;非感染性翻修组降钙素原阳性4例,分别为0.05、0.06、0.06、0.16 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感染多属于低毒性感染,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小,故关节局部感染不会引起降钙素原升高,除非局部感染变成系统性感染,因此降钙素原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意义不大。但本研究回顾病例少,需要更多的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经验,分析SIRS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4年6月我院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SIRS的82例(男35例,女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经抗感染、补液、降温等对症支持治疗2~10d,平均治疗(3.8±1.6)d后体温降至38℃以下,心率90次/min,血压正常。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转SICU,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好转。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SIRS,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多数患者短时间内好转,但有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可能,需提高警惕。快速诊断,早期使用抗生素和感染源控制以及血流动力学复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上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手术治疗方法在近十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腔内碎石术包括输尿管硬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已经成为上尿路结石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不仅在大型三甲医院广泛开展,基层医院也在如火如荼地学习。感染性休克是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成人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8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脾切除术的96例成人患者,术后第2、4、6天均分别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其中11例(10.42%)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患者术后第2、4、6天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持续升高,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持续下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与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连续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诊断成人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对75例输尿管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积极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经皮肾微造瘘,并于术后1~4周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结果:75例患者肾造瘘均jr~,,tl完成,感染及休克症状得到控制。输尿管镜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基本完全清除。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行经皮肾微造瘘能有效控制感染及休克症状,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能完整清除结石,临床效果满意,并能有效防I}术后感染并发痒的发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胃肠功能及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辅助的心脏病患者264例的临床资料,男129例、女135例,年龄(53.06±10.97)岁。将264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21例,男58例、女63例,年龄(53.25±9.27)岁,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用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143例,男71例、女72例,年龄(52.29±14.31)岁,未使用益生菌及乳果糖。两组均在术前、术后24 h、72 h及7 d抽血测定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LPS)浓度,记录术后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72 h的PCT[(1.04±5.39)ng/ml vs.(3.51±4.28)ng/ml,P=0.04)]及LPS[(11.28±4.34)EU/ml vs.(21.59±7.34)EU/ml,P=0.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7天的PCT[(0.17±2.79)ng/ml vs.(1.98±4.62)ng/ml,P=0.04]及LPS[(6.74±6.38)EU/ml vs.(15.96±4.61)EU/ml,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ICU停留时间[(43.25±14.36)h vs.(63.47±24.46)h,P=0.01]及术后住院时间[(15.07±4.52)d vs.(21.08±6.49)d,P=0.02]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感染率为1.65%,胃肠功能障碍为2.48%,死亡率1.65%,对照组分别为5.59%,6.99%和2.10%(P=0.00,P=0.12)。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早期使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可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胃肠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6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肾结石24例,多发肾结石13例,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8例,连接部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结石最大直径0.9~3.0cm。我们对于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肾皮质厚度≥1cm、无严重尿路感染、无活动性出血、无集合系统穿透性损伤及满意的清石病例,术后仅留置双J管而不放置肾造瘘管。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6.7±2.3min;术后第l天疼痛评分为2.9±1.5m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0.8)d;术前、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0±0.5)μ/L;结石清除率100%。无输血病例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病例;无感染性休克和肾周积液发生。结论在经过严格筛选病例基础上,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对策,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方法对12例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均给予积极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并加强心理、病情监测等护理。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全部治愈,于6~12 d内顺利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为PCNL术后严重并发症,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给予治疗并加强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取石术中、术后感染性休克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取石术中、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4月432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及645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15例(男4例,女1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发生在经皮肾镜取石术,4例发生于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1例,术后14例.感染性休克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15.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i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8~61岁,平均47岁。其中经皮肾镜(PCNL)治疗者4例,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者2例,均表现为术后3~16h内出现高热(体温〉39.0℃),血压降至80/50mmHg(1mmHg-0.133kPa)以下,心率〉110次/min。根据临床表现均诊断为感染性休克。6例均给予抗休克和抗感染等治疗。结果:5例患者在10~52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物,1周内体温和血常规恢复正常,最后治愈出院。1例因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于术后第6天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感染性休克是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及合理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重症感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腔内碎石术包括输尿管镜碎石(UL)及PCNL已成为上尿路结石常用的治疗手段[1].但随着腔内碎石技术的大量开展,各种术后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其中感染性休克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3].尽管术前预防及术中仔细操作可以避免一部分感染性休克的发生[4],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休克.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行上尿路腔内碎石术2345例,其中PCNL 543例、UL 1802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休克10例(0.43%),现总结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PCNL手术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评估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尿路感染及培养、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对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同时对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及时给予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结果:在358例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10个因素中,糖尿病、肝脏疾病及女性是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8例患者在12~48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3d内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糖尿病、肝脏疾病及女性是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是PCNL术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合适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video-assisted retroperitoneal debridement,VAR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炎症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2例次VAR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及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变化.结果 经VARD治疗,患者心率(术前比术后8h,108±22次/min比95±17次/min)、平均动脉压(术前比术后12 h,66±18 mmHg比79±19 mmHg)及体温(术前比术后24 h,38.3±1.7℃比37.3 ±1.3℃)状况较前均有好转(均P<0.05),血白细胞计数[术前比术后48 h,(13.8 ±6.6)×109/L比(10.1±5.2)×109/L]、C-反应蛋白(术前比术后48 h,145±88 mg/L比95±4 mg/L)及降钙素原(术前比术后48 h,1.4 ±0.7 μg/L比0.9±0.4 μg/L)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ARD治疗能显著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8月采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75例上尿路结石的资料。肾结石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左侧31例,右侧36例,双侧8例。结石长径(18.7±5.2)mm, CT值(1052.4±288.6)HU。结果 75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8.6±13.6)min,术后住院时间(2.9±1.0)d。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86.7%(65/75),术后30天结石清除率93.3%(70/75)。术后并发症5例,包括感染性休克1例,发热3例,血尿1例,均治愈。结论 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本中心进行的266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和常规抗生素预防治疗。通过卡方检验分析评估尿培养结果和使用抗生素天数对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影响。结果 266例行PCNL的患者中,9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3.4%),中段尿培养阳性者106例(66.3%),术前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炎治疗大于3天者93例(35%)。尿培养阳性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87例(82%),革兰阳性菌15例(14.2%),混合菌群4例(3.8%)。卡方分析显示尿培养阳性和抗生素使用不足3天与感染性休克明显相关(P<0.05),比值比(OR)分别为5.041和6.959。结论中段尿培养阳性和术前使用抗生素不足3天是感染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尿路感染中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致病菌群。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进行中段尿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治疗>3天,对预防术后感染性休克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