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探讨其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关系。方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1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随访16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估计累积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 153例受试者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6.86%;随访16个月间,各种原因死亡24人,其中心脑血管死亡1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2.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磷、认知功能障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认知功能障碍、透析累积时间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正常者相比,认知功能障碍者累积生存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将可能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其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规律腹膜透析患者214例,检测透析前后生化及心脏形态改变。随访3 a或至其死亡,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及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 cTnT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史、hs-CR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与eGFR、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生存分析显示cTnT≥0.1μg/L组初发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明显升高;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示cTnT可预测初发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并独立于hs-CRP、eGFR、LVMI、左室射血分数、透析时间因素之外。结论 cTnT为腹膜透析患者初发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常常伴有血脂紊乱、高血压、血液高凝状态等其他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内科观察及治疗方法。方法该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该院进行治疗的3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比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对两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诱因主要是吸烟、嗜荤食、低血糖、嗜甜食;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吸烟、嗜荤食、低血糖、嗜甜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时要注意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避免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北京市1291例SARS患者(其中121例死亡)的病例资料,比较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和有、无其他基础疾病三组SARS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ARS患者总的病死率为937%。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基础病和无基础病的SARS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864%、1185%和449%(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和职业后既往有心脑血管病的SARS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是无基础病患者的183倍(P<005)。结论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是SARS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住院糖尿病患者72例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近10年间住院死亡的72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2000年—2009年我院住院死亡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事件为首位,两者合并占(41.6%),其次为感染(15.3%)、急性并发症(各12.5%)、肾脏疾病(11.1%)及肿瘤(9.7%)。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对糖尿病患者应及早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情况,合理应用胰岛素,并进行肿瘤的筛查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上应如何护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70例,临床上根据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饮食与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调查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总体来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持续上升,导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但同时,中国在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是在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实际成效。自本世纪初以来,导致国民死亡的头号杀手-脑卒中死亡率增长趋势明显趋缓,并于2009年前后出现年龄标化死亡率拐头向下趋势。本文就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情况,主要心脑血管病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的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资料。结果相关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爱吃甜食和荤食、吸烟史的概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作史及发作频率也明显比较高,观察组患者的运动频率和时间比对照组低。结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吸烟和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我国现患高血压疾病的人数超过2亿人,并且每年新增高血压病患者达1000万[1]。高血压是许多病因相互作用并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疾病,为心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2]。高血压病多与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相伴而生。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显示,大约50%的高血压患者具有高胰岛素血症或糖耐量异常,高达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同时患有高血压病[3]。本文探讨不同分级高血压病伴多重危险因素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负荷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处置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纳入201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T2DM)936例作为研究对象,填写临床调查病例报告表回顾性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生化检验资料、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以及调查患者入院时相关医疗记录,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并应用Nomogram法对各个因素进行评分,构建评分模型。结果 (1)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3例(15.3%),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793例(84.7%);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和血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OR)为1.04(95%CI:1.02~1.06);女性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为男性的0.61(95%CI:0.43~0.88);收缩压每增加1 mm Hg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为1.02(95%CI:1.01~1.03);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 A1c每增加1个测量单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分别为1.08(95%CI:1.01~1.15)、1.08(95%CI:1.01~1.11)、1.19(95%CI:1.07~1.33);尿素氮异常的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OR为正常组的2.16(95%CI:1.32~3.53)(均为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1~1.06)、性别(OR:1.55,95%CI:1.05~2.30)、收缩压(OR:1.02,95%CI:1.00~1.03)、Hb A1c(OR:1.21,95%CI:1.07~1.37)、尿素氮(OR:1.80,95%CI:1.08~3.01)均为T2DM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4)Nomogram模型分析显示,各因素评分的总分范围为81~208分,对应的风险率范围为0.05~0.60;总分越高T2DM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5)Nomogram模型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688,95%CI:0.617~0.720(P<0.001)。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Hb A1c和尿素氮为T2DM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Nomogram模型可更直观地评价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蛋白尿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人群。采用尿常规试纸检测晨尿。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随访至2013年12月,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发病风险。结果共有8297例糖尿病患者入选,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683例,全因死亡事件766例。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蛋白尿阴性者比较,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2+)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HR分别为1.02(95%CI:0.79~1.30,P0.05)和1.34(95%CI:1.07~1.68,P0.01),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HR分别为1.51(95%CI:1.21~1.87,P0.01)和2.52(95%CI:2.09~3.04,P0.01)。结论尿常规试纸法检测的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因素,提供临床上治疗和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理论支持。方法随机选取患有老年2型糖尿病以及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共70例,按是否并发心血管病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饮食习惯和低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注意事项以及发病期间的危险因素等,为有效的检查、及时的治疗、预防该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全死因中的位次、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22 380人的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和并发疾病的心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根本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病者8 133例,占全死因的36.34%,其中心血管病死亡5051例(占22.57%),脑血管病死亡3 082例(占13.77%);在死因顺位中分别位于第2和第4位。心脑血管病死亡男女性之比为0.99:1;但死于心血管病的男女性之比为1.07:1,而死于脑血管病的男女性比为0.8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死因为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当中,死于冠心病的比例最高,占63.6%,其次为高血压,占19.6%。在死于脑血管病的人群中,脑梗塞及其后遗症居首,占50%,脑出血次之,占35.7%。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以老年人(60岁以上)为主,死因为冠心病者中,71~9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69.7%);而且,80岁以下的年龄组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80岁以上则女性多于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情况较常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以同期40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多喜欢甜食、荤食、并具有烟酒史,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频率亦较低,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日常饮食控制不良、吸烟史、低血糖史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通过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州某社区老年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10年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7年2~8月6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666例,其中60~69岁900例,70~79岁622例,≥80岁144例。老年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10年风险预测低危、中危、高危分别为111例、788例、767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吸烟、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别为22.4%、65.6%、34.4%、94.5%、26.1%。男性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女性(31.6%vs 36.4%,P=0.039),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女性(53.1%vs 0.1%,P=0.000)。不同年龄段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危险分层患者性别、年龄、吸烟、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男性高危比例较高,为59.7%,女性低危、中危比例较高,分别为65.8%和73.7%;60~69岁中危、高危比例较高,分别为55.1%和55.7%。结论本研究社区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慢病健康管理,来预防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容易引起多种病变,而其中糖尿病肾病由于代谢紊乱、复杂,治疗难度更大,在病情不断进展的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更大的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糖尿病肾病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得到确诊,从而降低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保证健康安全。另外,糖尿病肾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实现标本兼治。在本文中,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笔者详细阐述了糖尿病肾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中西医辨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至少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跃居全球患病人数的第一位[1]。经过过去40年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努力,心脑血管死亡趋逐渐下降,但是有两组人群死亡率不降反升。一组人群是青年人群,另一组就是糖尿病患者[4]。以往的流行病学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是糖尿病肾病,而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月~2005年12月15年DM的死亡病例.结果死亡231例,占住院总死亡人数5.1%.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肿瘤,肾病,肝病,急性并发症,肺心病,感染.其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肾病占DM死亡的71.9%.结论加强糖尿病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该院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7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性的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治疗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史、低血糖情况均优于研究组患者。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欠佳,是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努力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