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发生以内因为主,肾虚日久损伤脾胃膀胱,脾肾两虚,固摄失和,气化不利,精微物质外泄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治疗经验重点从脾从肾论治。组方思路补脾益肾、活血降浊及其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治脾法之范围与标准,对《金匮要略》从脾论治之病证从证、法、方、药方面进行较详尽的剖析,并列举《金匮要略》从脾论治之脾胃及非脾胃系统疾病之证治,阐明张仲景治疗杂病重在治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补脾升阳与慢性肾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脾虚与慢性肾炎的关系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脾在本病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且主升清,若脾气虚弱或功能失调,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而殃成水湿,泛溢于肌肤致浮肿,失于升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精微下注则腹胀便溏、蛋白尿等。又临床上常常脾病及肾,肾病及脾而脾肾同病。根据脾肾互相滋养之理论,补肾可以实脾,那么调补脾胃同样可以达到强肾的目的,故临床从脾论治慢性肾炎常获满意疗效。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4.
从脾论治慢性肾炎肾病型治例314400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林永祥慢性肾炎肾病型以水肿长期不消、尿中出现大量蛋白为主要症状。西医常规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时疗效亦不理想。笔者从脾论治本病,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如治沈XX,男,24岁。1990年...  相似文献   

5.
浅析从脾论治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为临床的常见病,医家多以三焦膀胱和肾立论治疗,鲜有从脾胃论治者。本文以古代医籍为基础,从痰湿困脾、脾胃气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个方面对淋证从脾论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炎一般多从脾、肾论治,导师王茂泓基于对"风为百病之长"及厥阴病、伏风的认识,结合临证经验,提出风邪是慢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善于从"风"论治。  相似文献   

7.
张仙所 《山西中医》2009,25(9):43-43
慢性肾炎从形成、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整个过程中,可以表现出一系列脾胃症状。张景岳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可见,脾土在水液代谢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脾与胃又互为表里。改善慢性肾炎病程中脾胃症状,常常可以使病情随之减轻,或者配合其它药物达到预期的疗效。根据临床观察,笔者将治疗该病时应用调理脾胃的方法归纳为以下数法。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从脾胃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从脾胃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论述了乳腺增生病与脾胃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脾主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功能变化对乳腺增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对临床从脾胃论治的经验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炎,即祖国医学称之为水肿病,一般以脾肾功能失调,迁延日久,湿热内蕴,脾虚则运化无力,肾虚则关门不利,精气不藏而出现浮肿、小便不利、尿蛋白难降等症。笔者对慢性肾炎作一些探索,现略述如下:祖国医学并无慢性肾炎之称,一般多从水肿、血尿、虚劳、腰痛等论治。慢性肾炎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中医一般从水肿论治,认为是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张景岳曰:“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如肾不藏精,气阴两虚;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潴留;肺主…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应从肾、脾胃、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论治,主要治则有补肾、健脾益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脾主肌肉与骨骼的关系而言,健脾益胃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岭南地区人群湿困脾胃体质较多,故很多疾病可以从脾论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非常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既往人们对慢性肾炎多从脾肾阳虚论治。近年来随着对慢性肾炎认识的不断深入,时振声教授率先提出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之后,引起许多学者关注,而且临床观察表明:本证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有很大比例,中医学从整体论治,以脾胃为重论治胸痹,取得较好效果。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临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理论基础1.中医理论:1从经络分布和气血运行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网络系统。心与脾、胃经络关系密切,如《灵枢·脉经》曰:"脾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心胃在位置、经脉、功能等生理、病理方面的影响与联系,阐述心胃相关理论。结合名师从心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即从泻心、养心、宁心、化瘀等方面论治脾胃病,进而探讨心与脾胃病的内在关系,探索从心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为临床从心论治脾胃病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多数医家把脾、胃、小肠混为一谈,认为脾是消化的主体,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消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等等,相应的脾胃疾病也多从脾来论治。而对于小肠,虽然也与运化水谷有关,却很少有人提起。是小肠的功能微不足道,还是我们忽视了小肠的功能?本文将从脾与小肠的功能入手,引经据典,旁引众医家论述,从而为脾正名。替小肠申冤。  相似文献   

15.
浅谈糖尿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传统观点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涉及肺、胃、肾等脏腑。从脾胃论治糖尿病虽早有论述,但或从胃火燥热加以论述,或笼统地概以脾胃功能失调。对脾与胃在糖尿病的各自作用,以及糖尿病各个时期脾胃作用尚未作明确阐述。笔者试从脾胃分论来论述脾胃在糖尿病各期的各自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脾为后天之本,可灌溉四旁,与心、肺、肝、肾四脏相互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重视对脾脏调理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故以脾为立足点,分别从脾肺论治、肝脾论治、心脾论治、脾胃论治、脾肾论治5个方面归纳探析中医之脾在论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慢性肾炎多从脾肾阳虚论治。近年来笔者发现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气阴两虚证的病机复杂,病变常涉及多个脏腑。故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收到满意的疗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介绍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经验。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肝、脾、肾三脏有着密切联系,在起病及病机演变上肝、脾占主导地位。在治疗上,以分阶段论治为纲,以调理脾胃、疏利气机为基本原则,保护脾胃的思想必须贯穿整个疾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多寐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发作性嗜睡病、精神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寐与脾胃关系越来越密切。《周易》提出脾为五脏之始,《黄帝内经》从经络循行、卫气产生及作用阐述了多寐与脾胃关系;古代众多医家论述了多寐可归咎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痰湿困脾;现代各医家从脾胃论治多寐,效果甚佳。脾胃虚弱是多寐之本,中医论治多寐当以脾胃为先,根据临床情况,同时兼顾调理其他相关脏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理论依据,从脾分期论治的具体治法和方药,并强调从调理脾胃入手预防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