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为建立封闭群实验猕猴,对皖南山区猕猴种群的遗传背景进行了初步调查.方法 活体测量了18只猕猴的形态特征变量,并使用微卫星标记对33只猕猴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体重变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躯干变量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同时从12个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9个具多态性标记,在猕猴群中平均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群体杂合度H=0.825±0.106,多态信息含量PIC=0.788±0.121.结论 皖南山区猕猴种群的形态特征体现了福建亚种的特性,在微卫星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适合进行引种并建立猕猴的封闭群.  相似文献   

2.
皖南山区气候和地理环境复杂,对其医学地理的研究包括对人体有侵袭的吸血昆虫及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79年6—10月选择安徽省南部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太平县和旌德县的九个自然村及黄山等地,对吸血昆虫进行了季节性调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猕猴(Macaca mulatta)作为实验动物,因此对正常猕猴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十分必要。有关猕猴的血像国内已有一些报道,而猕猴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的报道不多,本文主要报道正常猕猴血清蛋白的电泳结果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谱。材料和方法 1.动物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动物室的健康成年猕猴2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4~7kg,产地为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 2.采血同日上午8~9点对20只猕猴  相似文献   

4.
猕猴(Macaca mulatta)是一种常用实验动物,广泛用于医学实验,因此,对正常猕猴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对其血清分析和蛋白质的多态研究较多,有关猕猴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正常值国内已有报道,但关于猕猴组织LDH同工酶谱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猕猴的心、肺、肝、脾、肾、骨骼肌、胃和肠等8种组织的LDH同工酶的组织分布特异性,为应用猕猴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生化数据。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饲养的猕猴,雌雄各1只,体重2公斤左右,产地贵州。二、方法 1.组织液的提取:动物经麻醉放血后,每只猕猴取心肌(左心室)、肺(左上叶)、肝(左叶外缘)、  相似文献   

5.
猕猴属动物自发性肿瘤9例尸检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属动物自发性肿瘤9例尸检报告严清明(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猕猴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相似,是人类肿瘤的病因、预防、治疗研究的理想动物。因而,猕猴属(Macaca)动物肿瘤日益受到实验动物科技界及生物医学界的重视。猕猴属动物实验性肿瘤时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 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方法.方法 体重为4-5奴的实验猕猴5只,采集前一个月内分3次进行自体或异体血液于4℃储备共120 mL,用于采集时填充管路.5只猴采集前接受rhGM-CSF 20μg/ks皮下注射动员4~5 d,麻醉动物后行股动脉穿刺,选择自动外周血干细胞收集程序(Auto-PBSC)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管路中血液以10 mL/min回输给动物3~5 min.结果 生长因子连续注射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增至最高,收获细胞数量随循环血量和采集次数增加而增多.经动员的所有猴能够采集到需要的PBMC,最多达9.9×108,采集次数1~3次,循环血量达750~1420 mL,实验结束后1只猕猴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 人用血细胞分离机可用于4~5 kg实验猕猴PBMC的大量采集.由于动物不同于人体,为保证采集成功需要选用适合于猕猴的程序,采集前做好储血和生长因子动员准备,稳定的麻醉保定,提高抗凝剂比例,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LC-UV含量测定方法。综合考察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的内在品质,为该品种转为栽培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C-UV法,Agilent T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 I.D,5 u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0 nm,测定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结果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24%、0.46%、1.22%。结论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平均含量为0.24%,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的要求:五味子酯甲含量不低于0.20%,可供药用。通过三指标的综合控制,为皖南华中五味子的品质评价和栽培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实验用猕猴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不仅是动物作为实验材料能够得以应用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为做好实验用猕猴的质量控制,提高动物的利用率,我们设计与开发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本文以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病毒监测模块为例介绍了此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应用,以期为猕猴的质量控制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猕猴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相似。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最为理想。应用猕猴做研究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环境卫生、传染性疾病、神经生物学、病理学、生殖生理、心血管、代谢、免疫性疾病、发生生物学、内分泌、免疫遗传、肿瘤、药物致畸以及灵长类行为等研究。猕猴在实验动物中的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结核病、SARS等重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发预防和治疗这些传染病的疫苗、药物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手段。研发疫苗和药物离不开动物实验,由于与人类亲缘关系近,猕猴是研究人类重大传染病的重要模型动物。由于猕猴体型较大、动作敏捷、难以驯养、爱攻击、喜抓咬,因此重大传染病的猕猴动物实验有较大的生物安全风险。探讨此类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对确保生物安全意义重大,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nimal Biosafety Level 3 Laboratory,ABSL-3)猕猴动物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和系统化的生物安全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医药学领域内常用猕猴做为实验动物或各种疾病的动物模型,欧、美、日等国家在科研中每年需进口大量猕猴。为保障动物质量及实验人员安全.经常性对动物进行致病菌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是猕猴重要的肠遭致病菌,着重对这两种致病菌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2.
应日本C、S、K、实验动物研究所的邀请,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中心组织了从代表团于1991年5月28日至6月8日赴日本参加C.S.K.实验动物研究所第一次灵长类实验动物饲育及生物学特性研讨会(CSKSeminar)。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陈乾生同志、云南灵长类中心彭飞同志在会上分别作了:“中国广东地区实验用猕猴的疾病和预防控制”、“猕猴人工饲养和繁殖”的学术报告。国家科委生物中心潘江汉处长作了“实验  相似文献   

13.
猕猴(Macaca mulatta)人工养殖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由于猕猴作为实验动物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需要量越来越大,而野外数量却在不断减少,促使国内非人灵长类动物繁育场相继建立,但有关圈样繁殖的系统研究尚不多。我场自1981年建立以来,已有几年繁殖经验,现将有关猕猴在圈养条件下繁殖的情况作一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常猕猴月经周期表情行为变化特点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动物模型标准,对正常青年猕猴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表情行为变化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发现,正常高、低地位猕猴月经周期表情行为均呈现黄体期、经前期、月经期相对平静,卵泡期则明显活跃的特点。认为正常实验猕猴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表情行为变化特点的揭示具有实验动物基础研究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开展正式造模实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实验猕猴心理康乐,既能减少动物异常行为的发生、获得可靠的科学数据,同时也是实现这一珍贵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内容。实验猕猴社会化集群、环境优化、婴猴饲养方式是影响动物心理康乐几个较大的因素,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推进我国灵长类实验动物福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群的免疫学研究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研究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抗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但已有报道将部分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并在以猕猴为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由于动物品系及实验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组应用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APAAP染色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猕猴淋巴细胞分化抗原、MHC抗原、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和活化抗  相似文献   

17.
~(133)Xe吸入法测定肝脏血流量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无损伤性的方法。国外已用于临床诊断和肝脏病学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用此法对猕猴肝脏血流量进行了测量研究,获得了麻醉条件下猕猴肝脏血流量数值,为临床测定人的肝血流量提供参考资料。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猕猴9只,体重e2.4~4.4kg,血压116±17.8mmHg,血红蛋白9.4±0.8g。用30%氨基甲酸乙酯(7ml/kg)对猕猴静注麻醉,使猴仰卧,固定四肢。在  相似文献   

18.
猕猴(Macaca mulatta)生理值的测定,对其健康监测、疾病诊断以及在医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均有重要的价值。但猕猴广泛分布于世界及我国各地,因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测定方法不同,国内外报道的资料有一定的差异。为了解我国南方长年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人工饲养猕猴的生理数据,以适应生产需要,我们在30℃~33℃对270多只猕猴在无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6项生理值测定,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在广东顺德实验动物养殖场各猴舍中,随机取猕猴237头,3岁以下为幼年组,4~7岁为成年组,8岁以上为老年组。观察5个月内未发现疾病,精神、食  相似文献   

19.
猕猴部分换入人血的实验技术*吴军1李海云1彭鸿娟1杨林1陈乾生2江静波1(1中山大学生物系寄生虫研究室,广州510275;2广东顺德实验动物研究所)本世纪初,为建立人类疟疾动物模型,先后以黑猩猩、猕猴、猪、鼠类和兔等动物进行接种实验,但绝大多数实验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25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实验猕猴胸部大血管,为猕猴血管系统的研究、数字化猴的建立及科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1)选择实验猕猴10只,雌雄各半,年龄6~10岁,进行胸部CT断层扫描试验.(2)动物全身麻醉后,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技术,进行容积数据采集,获取正常猕猴胸部CT横断面影像.(3)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三维的图像重组处理.结果 获得了良好的主动脉、肺动静脉等胸部大血管三维重建的立体影像,本文展示了2幅三维重组图像.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观察到了猕猴胸部血管的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的区别.结论 CT三维重建能很好地反映了猕猴胸部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它是有效的、无创伤性的、直观的观察血管系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