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134例正常妊娠妇女和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的变化,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早期妊娠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期(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TT下降尤为显著,Fib测定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处于显著的高凝状态,产前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测妊婚切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100例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意义,对66例肝硬化(含8例肝癌)及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了测定并与152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比较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T、APTT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FIB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病因不明的肝硬化、丙肝肝硬化以及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之间比较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小三阳肝硬化组比较FIB有显著性差异。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比较PT有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组比较PT、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PTT、PT延长、FIB的降低以丙肝肝硬化最为显著,面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最不显著。PT、APTT、FIB三项凝血指标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病程进展、预后都是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在妊娠中的改变及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方法用德国BECL4凝血分析仪对44例正常对照、81例中孕组(孕20~28用)及59例晚孕组(孕37-40用)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中孕组、晚孕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TT及TT缩短,Fbg水平升高,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T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孕组和中孕组相比,PT和APTT有所延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组和正常对照组(NC)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轻型胰腺炎组(MAP)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组(SAP)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和FIB值明显延长,可作为鉴别AP病情轻重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148例健康体检者和106例肺癌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肺癌组与正常组比较P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结果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PLT结果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肺癌临床分期(Ⅰ期-Ⅲ期与Ⅳ期)比较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TT结果延长,提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PLT结果增高,可致肺癌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肺癌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莹 《中华医护杂志》2005,2(6):489-490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探讨凝血因子检测对观察肝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共收集各种乙型肝炎患者122例,分为4组,对照组20例。结果 各乙肝病组APTT、PT、Fib水平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重度患者的PT、APTT、Fib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慢重型、肝硬化患者的町及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和肝硬化组患者的PT、APTT、Fib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肝功能轻度受损,APTT、PT、Fib仍可正常,它仅在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时才明显延长,尤其是预后不良的患者;故APTT、PT、Fib的检测可作为观察病情及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乙肝患者PT、APTT、FIB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凝血状态的改变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重症肝炎组的PT、APTT、FIB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慢性肝炎组的FIB水平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T、APTT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肝患者的凝血状态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深而有明显改变,各测定值的异常与肝脏损害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重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浆PT、aPTT、PLT、Ca2+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钙(Ca~(2 ))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重症患者进行观察,测定手术前后血浆PT、aPTT、PLT、Ca~(2 ),的水平变化,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患者术后血浆PT较术前延长(P<0.01),aP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LT、Ca~(2 )的水平低于术前(分别为P<0.01和P<0.001);与正常组比较,PT、aPTT延长(P均<0.05)、PLT、Ca~(2 )的水平低于正常组(P均<0.001);术前病人Ca~(2 )低于对照组(P<0.001),而PT、aPTT、PL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a~(2 )水平下降幅度与手术历时正相关(r=0.322,P<0.05);PLT、Ca~(2 )水平的下降幅度与手术出血量正相关(分别为r= 0.360,P<0.05和r=0.466,P<0.01);死亡组PLT水平低于生存组,术后患者PTT延长,aPTT延长,PLT减少症和低Ca~(2 )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3.5%、39.5%、30.2%和93.0%。结论重症患者术后存在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消耗性出血倾向;手术时间过长和术中大出血可加重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和纤维蛋白原(Fg)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收集40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浆,在两个不同的凝血分析仪(CA1500、CA7000)测定PT、APTT和Fg,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来判断检测系统间的结果是否为临床接受。[结果]CA7000的门测定结果与CA15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99;CA7000的INR测定结果与CA15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0.999;CA7000的APTT测定结果与CA15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0.998;CA7000的Fg测定结果与CAl5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0.985。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大部分小于总允许误差的1/2(PT:T±7.5%;APTT:T±7.5%;Fg:T±10%)。[结论]以CA1500作为标准检测系统,CA7000的测定结果具有临床可接受性;应定期对同一实验室不同凝血分析仪进行比对实验,以保证检验结果间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不同恶性程度肿瘤患凝血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40例正常对照,20例子宫肌瘤,92例恶性实体肿瘤(肺癌22例,食管癌20例,胃癌,结直肠癌30例,宫颈癌2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各种恶性肿瘤患PT,APTT,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显性差异,Fbg则显增高(P<0.01),子宫肌瘤患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实体肿瘤Fbg含量增高,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39例正常对照、76例中孕组(孕20~28周)及54例晚孕组(孕37~40周)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中孕组、晚孕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TT及TT缩短,Fbg水平升高,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T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孕期与中孕期相比,PT和APTT有所延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机体呈现高凝状态,可能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时,标本放置时间对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不同放置时间下70例血凝标本PT和APTT的检测结果 。根据PT 和APTT的正常参考值,将空腹(0 h)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PT:11.0~14.3 s,APTT:32.0~43.0 s)和异常组(PT>14.3 s,APTT>43.0 s)。将标本于室温下分别放置 1、2、4、6、8、12、24 h,检测其PT和APT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8 h和4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4 h和2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较正常组检测结果更易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PT标本放置6 h、APTT标本放置4 h,检测结果即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对于凝血异常者,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PT和APTT测定均应于标本采集后2 h内尽快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合格标本50例,按不同离心条件及放置时间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5 min APTT、PT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8 min四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室温放置2 h各项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4 h、6 h APTT、PT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3 000 r/min离心8 min即可进行凝血筛选检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PT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用无机盐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aCl、KCl、NaHCO3、NaH2PO4为样品测定aPTT、PT和TT。结果四种无机盐能够明显延长aPTT、PT、TT时间,呈现出体外抗凝作用,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四种盐抗凝能力强弱如下:NaH2PO4>NaHCO3>NaCl>KCl。结论无机盐会参与到凝血过程,对aPTT、PT和TT产生影响,如果样品中含有无机盐,应考虑到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300份标本分为2组(每组150人),分别测定放置时间不同时(0,2,4,6,8,10小时)和离心时间不同时(5,10,15,20分钟)凝血4项的结果。结果:APTT和PT在室温放置6小时内与0小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6小时后两者延长;TT和Fib在8小时内与0小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8小时后两者延长。 APTT和PT在2500r/min离心条件下,离心5分钟与10分钟有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5分钟APTT和PT明显缩短,10分钟后各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TT和Fib在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TT和PT在室温放置条件下,必须在6小时内检测完毕,TT和Fib须在8小时内完成检测。在2500 r/min离心条件下,APTT和PT离心时间至少须10分钟,TT和Fib对离心时间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组分acoagulatin并进行鉴定,观察其抗凝作用。方法 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acoagulatin,分别采用Biosep-sec-s 2000型HPLC分子筛柱层析、还原性SDS-PAGE(5%浓缩胶,12%分离胶)电泳进行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将不同浓度acoagulatin与抗凝兔血混合,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Acoagulati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400,由两个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400和17000,能显著地延长PT和APTT,对TT没有影响。结论 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CM-sepharose Fast Flow两种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蛇毒,能分离出纯度高的组分acoagulatin,该组分具有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在急诊科就诊的等候时间与处置时间现状,分析影响急诊患者就诊时间的相关原因,为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学相关资料调查表和就诊时间调查表对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在整个就诊流程中每个步骤所耗费时间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急诊科的平均等候时间(30.3±11.2)min,处置时间(2.8±1.6)min,抢救室患者的处置时间是(20.0±9.3)min。急诊患者在急诊科的总体停留时间是(78.3±20.5)min,高危病人在急诊的等候时间和处置时间均是最短。结论:急诊科可以通过缩短患者检查结果等候时间、分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等提高急诊患者处置速度,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国产凝血试剂是否可以代替进口凝血试剂。方法按照EP9-A文件要求,试验中以德灵凝血试剂作为对比试剂,以国产太阳凝血试剂作为评价试剂,利用临床患者的血浆在CA-1500仪器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tt)、纤维蛋白原(Fm)和凝血酶(TT)四个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倚。结果太阳试剂PT、FIB、TT的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而APTT的偏倚不可接受。结论本次试验表明太阳的PT、FIB、TT试剂在CA-1500上可替代进口试剂,而APTT的试剂不可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十灰散的止血、凝血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不同的十灰散制剂 ,观察其对小鼠、大鼠及家兔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十灰散从生药到炭药均有止血、凝血作用 ,而炭药的止血作用尤佳。与对照组相比 ,炭药可将凝血时间缩短 5 0 % ;生品与炭药均有缩短凝血酶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的作用 ,与对照组和活性炭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生品与炭药有明显的加强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用药后扩大型血小板数量增多 ,用药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灰散生品、炭药均有促进血凝系统的止血、凝血作用 ,可缩短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 ,从而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发挥其促进作用 ,激活多种凝血因子 ,使凝血时间缩短。促进血小板功能 ,使扩大型血小板数量增多 ,利于血小板形成血栓 ,加强其凝血作用。但炭药效果优于未制炭药材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