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了东至县七里湖江外滩钉螺及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草滩、柳林滩及杉木间杨滩;退垦还滩20年的芦滩和草滩钉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仍低于历史芦滩和草滩,但同时退垦的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草滩;阳性钉螺的分布与滩地野粪污染程有关。上述结果为滩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本统抽样法,调查了乐至县七里湖江外滩钉螺及阳性可螺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早滩、柳林滩及杉不意杨滩;退垦还滩20年的芦滩和草滩钉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仍低于历史芦滩和草滩,但同时退垦的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草滩;阳性钉螺的分布与滩地野粪污染程度有关。上述结果为滩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在湖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将不同环境捕捉的钉螺,随机抽查一部分,逐个测量,发现不同孳生环境生长的钉螺平均长度及壳型有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不同模式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AST、ALT、ALP、SDH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分别选择全垦间种、全垦不种及不垦不种3种不同模式林业血防工程环境,同时在邻近区域各选择1块未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草滩或芦苇滩环境,采集各不同环境钉螺,分别测定各环境钉螺AST、ALT、ALP、SDH酶活性。 结果 林地环境钉螺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明显高于草滩或芦苇滩环境钉螺,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均低于草滩或芦苇滩环境。不同模式林业血防工程,钉螺AST、ALT、ALP、SDH活性水平均以全垦间种环境最高、其次为全垦不种,不垦不种最低。 结论 林业血防工程生态环境的改变,对钉螺体内酶组织化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干扰了钉螺体内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钉螺的生存繁殖。全垦间种林业血防工程模式对钉螺体内酶活性水平影响最大,其控制钉螺的效果将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2):F0003-F0004
江苏省宜兴市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区),面积2038hm^2,人口106万。由于境内平原河流纵横交错,山区涧沟草滩密布,湖区芦滩广袤旷野,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钉螺孳生繁殖。宜兴市历史曾经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之一,全市原有的62个乡(镇、场)中有43个流行血吸虫病,自1950年代以来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600余hm^2,累计查出病人70084例。  相似文献   

6.
垦种2年后江滩残存钉螺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实行垦种2年的江滩残存钉螺和原始芦滩钉螺的软体组织。结果显示,实行垦种之江滩的残存钉螺糖原含量减少,琥珀酸脱氨酶(SDH)和乳酸脱氨酶(LDH)活性降低(P<0.05)。肝腺管变化呈散在性分布,以棒状细胞明显;细胞表面微绒毛排列紊乱,萎缩或断裂,胞浆内出现空泡样变或固缩或呈溶解状态。提示垦种改变了江滩钉螺孳生环境,可使钉螺体内代谢发生障碍,能量枯竭,以致生存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糖原、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方法  在长江安徽段上、中、下游各选择一个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环境,并在其邻近选择一个有螺草滩作为对照观察点,分别采集一定数量钉螺,测定并比较不同环境钉螺糖原、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 结果  3个观察试点林地环境钉螺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较相邻近的对照草滩环境钉螺蛋白含量降低21.5%、11.5%、15.0%;糖原含量分别降低5.5%、5.7%和5.3%。3个试点中,安庆和铜陵林地钉螺的氨基酸含量分别较邻近草滩(芦苇滩)钉螺低47.1%和51.5%,而无为林地和草滩钉螺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 结论 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生物体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钉螺营养不良,可能是螺口密度下降的原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林业血防工程对相关环境生态例子的影响。方法在长江安徽段上、中、下游各选择一个实施林业血防工稃的环境,并在其邻近选择一个有螺草滩或芦苇滩环境作为对照观察点,分别观察环境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测定土壤水分、温度、硬度及有效磷、有效钾、碱解氮等的含量,比较分析林地和草滩有螺环境中柑芙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3个试点林业血防工程环境平均草本高度和土壤硬度均高于草滩环境,但平均草本盖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均低于草滩环境。林地环境土壤pH值趋于碱性化,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钙、有效硫、有效锌等成分含量均低于芦苇滩环境,有效锰成分林地环境则高于芦苇滩环境。结论林业血防工程对环境生态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环境因子向不利于钉螺孳生繁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林业血防工程对相关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方法在长江安徽段上、中、下游各选择一个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环境,并在其邻近选择一个有螺草滩或芦苇滩环境作为对照观察点,分别观察环境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测定土壤水分、温度、硬度及有效磷、有效钾、碱解氮等的含量,比较分析林地和草滩有螺环境中相关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 3个试点林业血防工程环境平均草本高度和土壤硬度均高于草滩环境,但平均草本盖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均低于草滩环境。林地环境土壤pH值趋于碱性化,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钙、有效硫、有效锌等成分含量均低于芦苇滩环境,有效锰成分林地环境则高于芦苇滩环境。结论林业血防工程对环境生态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环境因子向不利于钉螺孳生繁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洪水外包线内钉螺孳生环境形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类比法、生态实验和现场调查 ,并利用三峡水库论证期间得到国家认可的洪水预测资料 ,取其血吸虫病研究可利用的部分 ,对洪水外包线内区域钉螺适宜孳生环境的形成进行了探讨。结果洪水外包线内存在大面积临时淹没区 ,其中主要危险环境有三类 :海拔 1 75m以上的洲滩边滩环境、支流开阔河谷环境和库周凹陷台地。观察表明 ,这些地方的土壤、植被、耕种利用和生态特征与钉螺孳生环境非常相似。结论钉螺在这些环境孳生的可能性极大 ,是库区将形成的主要的潜在钉螺适宜孳生地 ,且环境范围较大 ,应加强监测 ,以防止钉螺在库区孳生、蔓延 ,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为消灭河滩钉螺制定对策,于1981~1986年选择汉北河滩应城市王台村段面进行了钉螺纵向观察。 一、观察方法 汉北河滩王台村段面的防浪林、堤套、草滩、沟渠等四类环境均有钉螺分布。1981~1986年每年4~5月汛期前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查清各类环境的钉螺的分布情况.计算有螺面积。1983年用五氯酚钠对防浪林、草滩、  相似文献   

12.
湖区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环境的关系,为防止垸内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等距离设框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调查各类渠道及不同环境钉螺分布。结果 湖区垸内4种渠道、不同边坡比、不同杂草密度、不同小环境均与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有相关关系。结论 湖区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不同环境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湖区钉螺脱离孳生环境后的存活时间以了解其是否具备远距离被动扩散的时间条件。方法2008年3月26日在洞庭湖洲滩捕集钉螺,采用爬行法和压碎法鉴别钉螺的死活。随机将活钉螺以100只为1组(共20组)分装普通信封,置室温下每隔3d观察1组,计算钉螺的存活率。结果洞庭湖洲滩钉螺离开孳生环境后在无水、无食物的情况下,10d内仅有少数钉螺死亡,至第30d时的存活率为86.00%;第42d后其存活率快速下降,至51d存活率为21.00%;观察至60d时仍有少量钉螺存活。结论湖区钉螺离开孳生环境后的存活时间较长,能够以各种形式远距离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4.
模拟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条件下钉螺生长繁殖情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三峡建库后的生态环境下钉螺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模拟建坝后的生态环境(淤积洲滩、灌溉沟渠),观察钉螺生长繁殖情况1年.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在上述两种环境下均能较好地生长繁殖.年均存活率,肋壳钉螺为74.10%~79.71%,光壳钉螺为82.63%~83.85%;并检出肋壳、光壳幼螺.结论三峡建坝后形成的淤积洲滩和移民点灌溉沟渠,适合光壳、肋壳钉螺生长、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上高县钉螺孳生环境分布现状,为今后螺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全县钉螺孳生环境;用GPSmap76采集环境空间数据,结合Google Earth绘制钉螺孳生环境图。结果调查的67个环境均为山丘型流行类型。孳生钉螺环境总面积516. 51 hm^2,历史累计有螺面积为232. 56 hm^2,未发现有螺面积。Ⅱ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10. 45%和6. 49%,Ⅲ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89. 55%和93. 51%。有60个环境局部或全部有人为改变,占总环境数的89. 55%,主要方式以农业结构调整或血防林为主,其次是田地整治,再次是沟渠硬化或护坡,城镇化建设最少。结论上高县历史有螺环境改造呈中等局部程度,仍存在钉螺孳生的基本条件,尚需开展持续的螺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五氯酚钠仍为目前我国使用广泛的一种灭螺药,多用于垸内能控制水位的沟港、塘、田等处,也有用于江湖洲滩(芦、草滩)筑圩引洪药浸或提水药浸。我县垸内百里长渠60年代建成时没有钉螺,因近年开闸引入江水灌溉,造成垸外钉螺向垸内大量扩散。该水系主渠钉螺分布18km,面积为481,518m~2,对人畜危害严重,为了彻底消灭渠内钉螺,在关闭大堤上的两处进洪闸,阻断钉螺流入的前提下,1987年11月份,对百里长渠采用五氯酚钠浸杀灭螺,灭后1~7d(尼龙袋法)、1月及5月进行灭螺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种植经济果木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方法 1997-2006年在太平镇各村大力种植经济果木林,观察治理有螺环境的效果.结果 经济果木林的种植面积由1 068.33 hm<'3>调整到1 545.60 hm2,水田由21.93hm2调整到4.87 hm2,安装U型渠硬化沟渠10 km,治理环境面积1 551 000 m2,彻底消灭有螺环境215 680 m2,钉螺面积下降65.8%,综合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可创效益3 968.8万元.结论 大力种植经济果木林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是消灭钉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光线是钉螺的生活条件之一。最适宜照度为3600~3800Lux,钉螺不喜全暗环境。有些学者断定,阴沟内无钉螺孳生。可是,我们于1988年在两条阴沟内发现有钉螺孳生。 1988年4月下旬,专业队伍对朱家角镇河道监测查螺中,在漕港河南岸西段发现一水码头有钉螺,0.66m~2内捕活钉螺57只,螺点位于一条阴沟出口  相似文献   

19.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的孳生与扩散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钉螺扩散的影响因素、不同流行区钉螺扩散特征、钉螺扩散高危环境及监测方法等4个方面,综述分析我国钉螺扩散的研究进展,为防止钉螺扩散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区钉螺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COⅠ) 基因的差异性, 探讨林业血防工程中不同生态环境对钉螺生态的影响。方法 采集长江安徽段上游安庆、 中游铜陵、 下游无为等3地林业血防工程区和草滩对照点钉螺, 提取DNA, PCR扩增COⅠ基因并测序。采用blast对COⅠ基因比较相似性。采用微小钉螺、 双脐螺COⅠ基因序列作为外群参照序列, 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 MEGA 3.1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 (UPGMA) 和邻近法(NJ) 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PCR扩增获得的COⅠ基因约为700 bp (含两端引物)。各地林业工程区之间, 各林业工程区与其草滩对照点之间的COⅠ基因相似性均较高, 均≥98%; 安庆、 铜陵、 无为等3地林业工程区之间遗传距离为0.003~ 0.012, 3地林业工程区与草滩对照点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 0.019、 0.007。2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进化树分2大分支, 双脐螺独立成一大支, 其他的成一大支 (在这大支中微小钉螺又成一支), 3地的林业工程区与对照草滩钉螺基因差异比较小。 结论 长江安徽段上、 中、 下游林业血防工程区钉螺COⅠ基因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可能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分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