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寒凝血瘀证裸小鼠模型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27只裸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16只)采用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冰水游泳制作寒凝血瘀证裸小鼠模型,对照组(11只)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均持续14 d。观察两组裸小鼠的一般情况,记录体重、饮水量、摄食量,测定尾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玻管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小鼠出现身体局部瘀点瘀斑、唇周黯红、舌色紫黯、嗜卧少动、行动迟缓、蜷卧喜扎堆、大便溏、小便清长及体重增长缓慢,饮水量、摄食量减少等表现;模型组裸小鼠尾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玻管法)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结合冰水游泳刺激可建立寒凝血瘀证裸小鼠模型,模型组裸小鼠符合寒凝血瘀证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风寒表证和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大鼠自由饲养于风(5 ̄6级)寒(3 ̄7℃)环境中,前期(6天)表现符合中医的风寒表证,见发热、恶风寒、打喷嚏等症状;后期(14天)表现符合中医的寒凝血瘀证,见血液增粘,增浓,增聚,微循环流态恶化,微血管管径,流速,流量降低。活血药和祛风药对此血瘀动物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以及发热和一般状况有改善作用,配伍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实验采用对家兔后肢低温冷冻,局部冻伤引起紫绀、水肿等中医证候以及对全身的影响,造成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其方法简单,符合临床病证。材料和方法1动物与分组:选用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雌雄不拘,体重2.skg左右。分为四组,即冻后1天、3天、5天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2造模方法:剪净两侧后腿足的毛,用7O%酒精消毒,上、下、左、右围置冰袋(3份冰十1份结晶氯化钙,粉碎混合,温度降至零下ZO~25℃)。冷冻1.5小肘,在45℃温水中复温5分钟(室温12℃)。3观察指标:分别测肛l*体温,趾间皮温,足背周径,胶体血流量。观察眼… 相似文献
5.
6.
7.
8.
艾灸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艾灸疗法活血化瘀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将大鼠置于实验室风寒环境中,造成“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艾灸“肾俞”穴对其血瘀症状、血液流变、氧自由基代谢和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艾灸治疗能改善造模大鼠的一般血瘀症状,降低血浆和全血粘度、RE、Ht,提高血清和脑组织中SOD,降低MDA,减少NE、DA、No的含量。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表明艾灸能纠正血瘀大鼠血液流变的异常和紊乱,增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调整中枢神经递质水平。结论灸疗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其机理与艾灸改善机体循环状态及自由基代谢,调整神经内分泌,稳定内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索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大鼠置于0℃~1℃冰水中20min,每日1次,连续2周,造成寒凝血瘀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等症状;耳部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浆ET升高,NO降低,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温经汤治疗上述情况明显改善.结论:上述方法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符合中医证侯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鼠脾虚血瘀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血瘀证模型。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模型组以利血平注射液股四头肌注射,每天1次,连续14天。所有动物于第15天摘眼球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模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采用利血平可以塑造小鼠脾虚血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量冠心病血瘀证各个时期动物模型的心电图确定冠心病血瘀证演变过程的特点。方法:通过喂食高脂食物及维生素D 3建立冠心病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在冠心病血瘀证的不同时期,使用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后测量各个时期的心电图。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个时期的心电图与前一阶段相比都存在心肌缺血更加严重的情况,其中在血瘀证前期时缺血改变不明显(S-T段≤0.05 mV);亚血瘀证期时,可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少许动物模型出现S-T段的明显改变,表明存在心肌缺血;心血瘀阻证期时,心电图的改变存在着多种形式,其中83.3%的动物模型出现了S-T段的改变,其中对照组出现S-T段的改变为93.3%;出现心律失常及QRS波异常的情况分别为26.7%和33.3%。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供血的程度会愈加严重,且通过心电图当中J点及S-T段的改变程度,可为冠心病血瘀证的心血瘀阻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10)
从痰(体质学、病因病机)、瘀及它们的关系论述了痰瘀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痰湿、瘀血贯穿整个发展过程,乃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代谢综合征以脾胃虚弱为本,痰湿内盛为标。痰湿日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致脾气虚弱,无力运化和布散水谷精微,水湿津液代谢障碍,促进痰浊形成,痰浊黏腻阻滞气血运行,引起血瘀,血凝则痰易生,痰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流窜经络,无处不到,促进肥胖及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异常。因痰致瘀,或因瘀致痰,痰瘀互结,阻滞络脉。 相似文献
13.
14.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已研制的血瘀证动物模型达几十种,对其中部分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情况作一介绍。根据血瘀证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神经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虚弱体质、外伤、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入侵、免疫调节失常、物理及化学刺激等均可在动物体内诱导不同程度的血瘀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清通汤加减治疗眩晕肝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肝热血瘀证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清通汤加减治疗,日1剂,早晚温服,7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1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4%。结论:脑清通汤加减治疗眩晕肝热血瘀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气虚血瘀证斑马鱼模型进行构建与评价。方法:随机选取90尾受精后4 d(4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于6孔板中,每孔均处理30尾斑马鱼。分为正常对照组、气虚血瘀证组和药物验证组。采用无水亚硫酸钠和异丙肾上腺素盐酸盐联合刺激建立气虚血瘀证斑马鱼模型。药物验证组斑马鱼在造模基础上给予水溶脑心通胶囊。每组随机选取10尾斑马鱼,使用行为学分析仪分析斑马鱼的总运动距离;采用乳酸和ATP试剂盒测定斑马鱼体内乳酸和ATP水平;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斑马鱼心脏凋亡细胞心肌细胞凋亡荧光强度;采用心跳血流分析系统分析斑马鱼血流速度和心输出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虚血瘀证组斑马鱼总运动距离和AT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01),气虚血瘀证组斑马鱼体内乳酸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而血流速度和心输出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与气虚血瘀证组比较,药物验证组斑马鱼总运动距离、体内ATP水平、血流速度和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膝痛康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膝痛康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家医院176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88例。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膝痛康内服,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安慰剂内服,疗程4周。治疗期间,两组受试者出现不耐受疼痛时均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洛索洛芬钠片。试验开始前和结束时,采用NRS评分、WOMAC评分、ADL评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量表评分和相关安全性指标检测评价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疗前-疗后)NRS评分、WOMAC评分、ADL评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后各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评分有效率组间比较,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痛康治疗肾虚血瘀型KOA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因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内分泌指标的影响,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治疗方案选择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市回民医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解痉、镇痛药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经汤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及内分泌指标(前列腺素(PGs)、催产素(OT)、雌二醇(E2)、血管加压素(AVP))。对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比较总有效率。收集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结果:1)完成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痛经积分分别为(9. 66±2. 14)分、(8. 73±1. 93)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1. 27±2. 31)分、(11. 31±2. 28)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MCP-1、h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子PI、RI、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4)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OT、E2、AV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GE_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5)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经汤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状态,促进内分泌趋向平衡,促进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达到减轻疼痛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