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Potassium Sodium Pehydroandrographolide Succinate for Injection)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注射用炎琥宁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 d。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3 d。观察患儿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及体征。结果治疗组86例中显效55例(63.95%)、好转25例(29.07%),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70例中显效29例(41.43%)、好转22例(31.43%),总有效率为72.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利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加退热、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病毒唑、双黄莲口服液加退热、对症治疗,观察其疗效及血常规变化.结果 治疗组3 d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常规尚无明显变化.结论 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正确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对症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志虹 《现代保健》2012,(12):29-30
目的:评价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从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3月-2010年9月门诊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选取156例,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炎琥宁粉针5~10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静脉滴注,均为1次/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邓英璞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35-1536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2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鼻塞、咽部充血、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1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在辅以常规支持、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炎琥宁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显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炎琥宁组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p〉0.01)。结论炎琥宁在治疗小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并能明显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如发热、咳嗽、咽部充血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炎琥宁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80例用炎琥宁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病人流涕、鼻塞、咽痛、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治愈率显著提高。结论: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咽痛、咳嗽及流涕等。我科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1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9例。实验组采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巴韦林比较,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更佳,可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病毒性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出急性喉炎患儿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腺病毒3种病毒共82例,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治疗组.炎琥宁组炎琥宁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疗程5~7d;利巴韦林组利巴韦林针10~15mg/(kg·d)分2次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点滴,疗程5~7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炎琥宁组在退热、咳嗽、呼吸困难、咽充血消失时间均较利巴韦林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喉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应作为治疗小儿病毒性喉炎的推荐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内科最常见急症之一,70%-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及其它临床症状,往往具有变化快、发病急、热势重等特点,并伴发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常用的利巴韦林注射液及颗粒长期使用,可造成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雷佳  叶琴  安照辉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43-134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6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冬春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门诊119例患儿咽拭子,应用(RT)-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VA)、A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副流感病毒(PIV)3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以及人偏肺病毒(hMPV)等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检测出阳性标本53例,阳性率44.54%,以流感病毒最高(19.33%)。经χ2检验,病毒总检出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5)。结论流感病毒是长春地区2008年冬季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对呼吸道病毒易感。  相似文献   

13.
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病原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文华  康文清  宋继军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58-2059
目的探讨郑州市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病原学概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患儿急性期血清中7种病毒(RSV、IV、PIV,ADV,CBV,EBV、MP)特异性IgM抗体,以了解病原学分布.结果从5 064例患儿血清中,检出相关IgM抗体阳性2 470例,总阳性率为48.8%.含单项病毒感染占75.4%,2种混合感染占24.6%.7种病毒早期特异性IgM抗本阳性构成比:RSV占17.0%,IV占21.8%,PIV占9.5%,ADV占17.4%,CBV占5.0%,EBV占8.1%,MP占21.2%.结论 IV,MP,ADV,RSV为郑州市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常年多见,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因免疫力低,而易感性高.对疑似病例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及早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使患儿得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4.
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头孢硫脒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5例采用头孢硫脒50~100mg/(kg.d);对照组63例头孢唑啉50~100mg/(kg.d);均为静脉注射q8~q12h,疗程7~1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84.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头孢硫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葡萄糖酸锌喷鼻剂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选择河北省廊坊市卫生学校学生,随机分成药物组和安慰剂组,观察2个月,使用卡方检验比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样病例的人时发病率.结果 共有1 945名学生合格完成调查表格,用药组978人,安慰剂组967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用药组为14人/100人月,安慰剂组为20人/100人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P<0.01).流感样病例发病率用药组为0.2人/100人月,安慰剂组为1.8人/100人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P<0.01).结论 葡萄糖酸锌喷鼻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程度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金波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38-1539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0月本院儿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653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抗体。结果:1653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067例,病毒感染184例,细菌感染617例,支原体感染172例,嗜肺军团菌感染100例,衣原体感染53例,Q热立克次体感染13例,混合感染245例。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5.11%),细菌则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40.15%),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8.81%)和卡他莫拉菌(16.54%)。结论: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是细菌,其次是支原体、病毒、衣原体。各病原的治疗原则各不相同,因此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具有显著意义,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URI)的长期咳嗽惠儿肺功能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4例继发于URI的长期咳嗽患儿作为观察组.用视觉模拟法对其咳嗽程度进行评分。并测定其肺功能,检测外周血及诱导痰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另收集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①咳嗽症状评分:长期咳嗽组患儿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肺功能:长期咳嗽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及1秒率均低于对照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显示两组FEV,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3);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FEV,增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h内最高呼气流量波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EOS检测:观察组外周血及痰液EOS计数及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长期咳嗽患儿气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与肺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感染 (AURI)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 3 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 ,对 86例AURI患儿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了磷酸肌酸酶 (CK)及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谷草转氨酶 (AST)及ECG检查。结果 观察组CK、CK-MB和GOT、ECG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前者P <0 0 1后者P <0 0 5 )。结论 AURI可引起心肌损害 ,提醒儿科医师高度警惕AURI,防止心肌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肺炎衣原体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3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了肺炎衣原体检测。结果在33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共检测出肺炎衣原体阳性标本25例,阳性率为7.46%。结论肺炎衣原体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