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发作精神诱发因素的影响,将80例哮喘患者随机编入实验组(接受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的一般心理护理),并测定其哮喘发作前心率、血压、呼吸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接受护理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缓解哮喘发作方面其效果显著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胡娜莉  田淑芬 《全科护理》2014,(15):1393-139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哮喘发作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哮喘发作时的护理质量。[方法]将110例急性哮喘发作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系统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的心理护理。在病人出院前对病人哮喘急性发作缓解的程度及病人满意度做比较。[结果]观察组使用系统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其哮喘急性发作缓解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哮喘发作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哮喘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一体化护理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不同时间的POMS及HAD量表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的POMS及HAD量表评估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略高于对照组的87.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避免不良刺激、脱敏疗法、用药、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住院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峰值呼气流值(PEF)值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EV1和PEF值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进行全面护理,能有效的减缓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病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哮喘门诊7~11岁的哮喘儿童90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家庭组)、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干预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家庭组接受一般护理干预和家庭干预措施,联合组接受一般护理措施、同伴教育和家庭干预措施,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干预措施。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3组患儿哮喘控制及自我管理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3组哮喘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问卷(C-ACT)得分、疾病自我管理总得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较干预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哮喘控制得分、自我管理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家庭组,对照组得分最低。结论: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82例6~14岁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组接受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心理认知水平、复发及疗效情况。结果:经干预后干预组心理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哮喘复发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可明显增强疗效,减少复发发生。  相似文献   

8.
雷佳 《全科护理》2016,(22):2323-232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入院编号的单数和双数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疗效及预后(住院次数、急诊次数以及哮喘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次数、急诊次数以及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运用在儿童哮喘防治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和呼吸、放松训练对哮喘患者负性情绪、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呼吸、放松和生物反馈训练。结果:经过14d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病情控制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加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改善负性情绪,缓解和预防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在哮喘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5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急诊处理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即通过定期上门或电话随访,短信或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哮喘的自我监测,发作时的自我急救方法及如何寻求医疗救护,心理支持等干预.随访1年,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组哮喘临床控制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在提高哮喘控制率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经儿科门诊或住院治疗过的哮喘患儿,离院时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对干预组患儿定期电话家访干预,予医护指导,包括了解患儿家庭情况、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心理康复指导、疾病康复指导、疾病康复相关知识的认识教育;对照组离院后不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结果 1年后两组患儿遵医率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干预组患儿遵医情况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哮喘患儿家庭护理干预对帮助其提高遵医率,提高患儿及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控制哮喘发作和严重发作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角色消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哮喘角色消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及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急性发作例数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急性发作及再入院次数少(P<0.01).结论:对哮喘角色消退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我院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选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将两组护理干预效果(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监测行为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两组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每月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哮喘发作情况,同时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监测行为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组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每月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哮喘急性发作率、急诊入院率、住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应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的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6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及过渡期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出院后发作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儿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发作间隔天数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信息缺乏4个指标得分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生理、心理、环境、社会领域4个指标得分及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出院后发作次数与再入院次数,提升患儿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汤勉  杨亚南 《全科护理》2022,(34):4832-4835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TTM)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中重度哮喘缓解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的114例中重度哮喘缓解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TTM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5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干预1年后哮喘发作频次及再住院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哮喘症状、对刺激的反应、活动受限、对自身的关心、心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PEF、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年观察组病人哮喘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效果.方法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取样本50例.干预组在门诊随访和吸入治疗的同时采取为期6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门诊随访和吸入治疗.分别在于预前、干预3,6个月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PHCSS量表)对2组患儿进行自我概念水平的评价,并收集2组患儿在6个月干预期内哮喘发作次数、缺课天数和住院天数的资料. 结果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和缺课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住院天数2组患儿差异不明显,干预组患儿的总体自我概念和大部分分量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有助于减少哮喘对于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身心影响,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17.
梁凤仪 《全科护理》2013,11(22):2043-204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康复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观察两组病人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复发住院情况、康复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康复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康复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普及康复知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组6个月内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表(PAQL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治疗预后,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及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的发作情况(AF)和心绞痛的稳定状态(A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应对技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术前接受心理干预,并测定其术前心率、血压、焦虑值等各项指标.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前心率、血压、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缓解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好于一般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