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风平  李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58-159
本文依据本院接诊的病例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FN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但相关研究认为可能与激素类药物刺激、口服避孕药等有关.该疾病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80%的病例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经皮肝穿刺活检是目前确诊该病的主要手段.就治疗而言,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FNH的最优选择,既可以去除病灶,又能明确诊断,不过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另外,没有必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者,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方明  刘桂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58-3159
常规的超声技术在诊断结节性肝癌(NHCC)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时,两者的灰阶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相似,鉴别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1-2].超声造影(CEUS)的谐波成像技术对病灶造影灌注的全过程能动态观察,易于了解微血管结构及病变增强类型.本研究回顾分析5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造影增强过程,以探讨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结节性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2年至2008年诊治的7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2例,疑是原发性肝癌3例,疑是肝细胞腺瘤1例,疑是肝血管瘤1例。无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结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前确诊目前困难,积极稳妥的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学表征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术前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与肝癌、肝腺瘤、肝血管瘤进行对照分析,结合病理重点研究FNH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及瘤周水肿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将增强影像学检查能见到星状瘢痕组织的FNH称为典型FNH,否则称为非典型FNH。本组典型者13例,非典型者28例,典型者普通CT/MRI平扫很难区分,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门脉期可见强化程度不同程度减低,延迟期见裂隙状或星芒状强化的中央瘢痕。非典型者除未检出中央瘢痕外,还有以下表现:假包膜、坏死、出血及脂肪变性。结论:肝脏FN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呈单发结节或分叶状肿块,肿瘤直径2.1~7.5cm,平均4.7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中央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4例病灶直径平均大于5.2c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明显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2例轻度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均无强化;静脉期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9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例低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下降,7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5例低于肝实质,7例显示中央斑痕,6例延迟强化。结论典型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点,其中央星状斑痕为其主要影像学特点,螺旋CT增强显示中央斑痕征是诊断FNH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9-21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H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普外科就诊并需要进行治疗的疑似FNH 112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64排螺旋CT及彩超检查,并常规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组织病理学确诊为FNH 94例,男58例,女36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为(43.73±15.76)岁;临床以无明显症状(81.91%)居多,症状不典型;病灶以单发病灶(90.43%)居多;病理类型以经典型FNH居多,占95.74%。多排螺旋CT与彩超比较,多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为86.17%,显著高于彩超检查(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具有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术前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治体会。方法对30例术前诊断为FNH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90.0%)行手术治疗,3例(10.0%)行细针穿刺;术后病理证实29例(96.7%),1例(3.3%)为高中分化肝细胞肝癌;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FNH诊断需结合病史及CT、MRI、超声造影等检查。影像学检查考虑FNH且选择非手术治疗的病例,尽量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可疑FNH影像学检查疑似原发性肝癌而未获取病理诊断的,主张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1~2011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FN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7例患者,男2例,女5例,该病多见于中青年,40岁以下者5例,占71.4%,多无明显临床症状。HBsAg阳性者1例,占14.3%,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检查均正常。病灶多为单发,直径平均为(3.8±2.1)cm。7例均行手术切除。所有患者随访1~5年全部存活。结论 FNH是一种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前不易确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17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超声造影表现均在动脉早期增强,13例有中央动脉向四周放射状灌注,15例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高回声或等回声,2例表现为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仅符合13例。结论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超声造影表现结节内轮辐征和中央瘢痕。  相似文献   

10.
徐晓雷  倪晓明 《江苏医药》2012,38(6):694-69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方法病理证实的肝脏FNH 12例,术前均经屏气扰相梯度回波FLASH-T1WI、抑脂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I平扫和True FISP序列,动态增强采用3DVIBE快速扫描序列,共3个回合。仔细复习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肝脏FNH中,9例呈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病灶直径1.8-9.2cm。位于肝右叶11个,左叶1个。平扫T1WI,11个呈稍低信号,1个呈等信号,7个病灶中央可见星状、裂隙状更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中央更高信号7个。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减低;但强化程度仍高于正常肝组织。其中,1例病灶周围见增粗扭曲的血管与之相连。结论动态增强MRI对肝FNH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0岁.既往体健.体检超声发现肝右叶单发偏高回声结节,大小约7.5cm×6.9cm×5.3c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明确包膜,内部回声尚均匀,彩色多普勒示结节内部及周边可探及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RI:0.56.肝脏大小正常,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余肝脏实质回声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未见异常.腹腔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肝内实性占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能(见图1、2).CT显示肝右叶包膜下稍低密度团块影,中央见不规则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团块影明显强化,内见迂曲血管影,静脉期稍低于肝实质密度,延迟期中央低密度灶延迟强化.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手术,术中肝右叶5、6段见一直径约7.5cm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假小叶形成,符合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来源于肝细胞的良性肿物,在肝脏良性肿瘤中居肝血管瘤和肝脏腺瘤之后第3位,较为少见。该病因缺乏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常不易与恶性肿瘤鉴别,我院2009—04收治了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董莘 《沈阳部队医药》2007,20(4):277-279
1958年Edmondson提出了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命名。其定义是发生在肝内的良性形态的肝细胞结节,其组织学上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综述。1分类目前,FNH被分为2型:经典型(classic)和非经典型(nonclassic),分别占80%和20%[1]。非经典型包含3个亚型:毛细血管扩张型(telangiectatic)FNH,占15%;②伴细胞非典型性的(cytologic atypia)FNH,占3%;和③增生和腺瘤样混合的(mixed hyperplastic and adenomatous)FNH,占2%。经典型的FNH的特征是存在①异常的结节样结构、②畸形血管和③胆管增生。非…  相似文献   

14.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辽宁省新民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和40例实验组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治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诊断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时,术前和术中病理学检查最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患者存在显著的临床症状和较大的病灶,外科手术治疗则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抽取2004年9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以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1.06±26.13)ml、(116.24±15.81)min、(8.52±1.6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IL、AST分别为(51.24±3.64)、(110.70±10.55)U/L,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能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崔艳芬  张勤  刘贵秋  张传山 《天津医药》2011,39(5):479-480,483
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主因上腹部隐痛不适8个月,便血4个月,于2010年5月27日入院。入院前8个月上腹部隐痛不适,自行服用抑酸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4个月前出现便血,量较少未予重视,1周前便血加重,每日便血大约20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5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29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的症状改善率为31.0%,治愈率为51.7%,有1例出现破裂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4%,观察组的症状改善率为100.0%,治愈率为100.0%,有2例出现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经过内科治疗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8.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前或术中病理学检查,对于有明显症状、病灶较大等情况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征象并与病理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FNH,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9例FNH病灶均成孤立结节或分叶状团块,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多发生在近肝缘处,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为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6例仍略高于肝实质,3例略低于或等于肝实质。6例病灶内显示瘢痕,5例瘢痕延迟强化。病理示9例FNH均无包膜,增生的肝细胞形成肝板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瘢痕区域有纤维结缔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结论FNH是肝细胞及局部血管异常的反应性增生。典型的FNH经CT检查可聪确诊断,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肝血管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