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Dukes’分期、转移等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Southernblot和RFLP分析大肠腺癌组织中17pLOH的改变;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两种单抗(PAb240,PAb1801)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癌P53蛋白表达,SPSS下Fisher’sexacttest处理结果。结果109例大肠腺癌中,17PLOH与Dukes’sD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基因甲基化失少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NA甲基化分析技术检测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检测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19例出现P16基因5’CPG的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6.54%,而发生甲基化的肿瘤均未检测到P16mRNA表达,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多见于高期,高级肿瘤(P<0.05),结论:P16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失活是膀胱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晚期所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丝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Luffin—a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方法从Pubmed中查到Luffin—a的mRNA全序列,用RT—PCR的方法从未成熟的丝瓜种子中克隆Luffin—a基因,T—A克隆后鉴定核苷酸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Luffin—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Luffin—a表达产物。结果克隆出Luffin—a基因,IPTG诱导后大肠杆菌培养液和超声破碎的菌体沉淀中都有Luffin—a表达产物。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Luffin—a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Dukes分期、转移等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Southemblot和RFLP分析大肠腺癌组织中17pLOH的改变: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两种单抗(PAb240.PAb1801)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癌p53蛋白表达,SPSS下Fisher'sexacttest处理结果。结果109例大肠腺癌中,17pLOH与Dukes'D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187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与Dukes'C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100例大肠腺癌中,PAb240和PAb1801单抗阳性率分别为76%和62%,两种单抗相加总阳性率为82%。p53蛋白高表达与Dukes'分期及癌转移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失活参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发展各阶段和转移行为;高频率的p53基因cDNA突变和高频率17pLOH的出现,分别提示Dukes'C期和Dukes'D期的病理阶段形成,这两种p53基因的改变分别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免疫组化方法可检测突变型p53基因产物高表达,对大肠肿瘤良恶性细胞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适用于革兰阴性菌的快速基因失活载体系统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快速基因失活载体系统.载体成分主要包括:π蛋白依赖件复制起点ori R6K;编码接合转移的mob片段;多克隆位点序列;含有2个Xcm Ⅰ酶切位点的T载体形成片段以及多种耐药片段,包括Chl(氯霉素抗性)、Tet(四环素抗性)、Km(卡那霉素抗性),获得的载体分别命名为EK3-Chl、EK3-Tet、EK3-Km.采用构建的EK3-Tet载体对弗氏枸橼酸杆菌的yeeZ基因进行插入突变,以验证其有效性.通过Xcm Ⅰ酶切EK3-Tet质粒形成T载体状态,将PCR扩增得到的两端截短的yeeZ基因与该T载体直接连接,获得的质粒采用接合方式转移到弗氏枸橼酸杆菌ATCCS090中以实现整合,双抗培养基筛选整合突变株,对获得的突变株进行鉴定和形态观察.结果 成功构建了EK3-Chl、EK3-Tet和EK3-Km,并对yeeZ基因进行插入突变获得突变株,步骤简便,工作周期短.结论 上述构建的载体系统能够对革兰阴性菌进行目的 基因的快速插入失活,该载体可在细菌基因功能研究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体细胞的遗传突变,连续的多步遗传变化是细胞癌变的中心问题O原癌基因突变、重排、易位和扩增成为细胞癌基因,具有转化致瘤潜能。抑癌基因阻遏转化致瘤,经过突变、重排、插入和缺失后丧失原有功能,导致肿瘤发生。PS。为涉及肿瘤演发的重要基因之一,具有抑癌和致癌的双重作用,P,3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热点。IP53的生物学特点野生型P53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和小鼠11号染色体,全长16~20kb,有11个外显子。其中不编码的外显子三距离其余外显子大约8~10kb,人P。。外显子正上游4O0hp处有…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巴胺功能异常假说是解释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生化假说之一.多巴胺能系统基因是ADHD的候选基因.多巴胺失活的异常可影响多巴胺生理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多巴胺失活相关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脑胶质瘤及其颅内病变P16基因失活方式的研究何正文夏家辉曹亚刘运生袁贤瑞方加胜曹美鸿已有的研究认为,P16基因失活方式主要是纯合缺失,而点突变比较罕见[1]。这与原有的抑癌基因P53、Rb等的失活方式主要是点突变明显不同。这种不同究竟是P16基因的一...  相似文献   

11.
牙髓炎初诊失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雅琴 《海南医学》2004,15(4):76-77
笔者在多年的门诊工作中 ,曾对急性牙髓炎进行了初诊失活处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此问题 ,对急、慢性牙髓炎各 10 0例进行了治疗疼痛等方面的观察与比较。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9年 4月~2 0 0 1年 10月 ,作者随机遇到的急性牙髓炎 10 0例 ,男 4 3例 ,女 5 7例 ,年龄最大6 3岁 ,最小 18岁 ;慢性牙髓炎 10 0例 ,男34例 ,女 6 6例 ,最大年龄 78岁 ,最小 6岁。1.2 观察内容 急性牙髓炎 (初诊 )与慢性牙髓炎失活疼痛的比较。急性牙髓炎 (初诊 )与急性牙髓炎开髓后 ,失活疼痛的比较。有叩痛的急、慢性牙髓炎失活后 ,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无砷失活抑菌材料与亚砷酸失活剂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将需要进行牙髓失活治疗的龋源性且不伴有牙周疾病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24例(126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无砷失活抑菌材料和亚砷酸失活剂进行牙髓失活,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无砷失活抑菌材料组(17.46%)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和亚砷酸组(42.62%);无砷失活抑菌材料组的失活总有效率(95.2%)高于亚砷酸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结论:使用无砷失活抑菌材料进行牙髓失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李秀青  王琦 《医学综述》2005,11(10):898-900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脂酶(PTEN)是随p53以后呈现最高突变率抑癌基因表达产物,含40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0×103,基因定位在10q 23.3,是一种存在于胞质中的磷酸脂酶。它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不但参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而且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epulpin和三氧化二砷两种失活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全部为恒牙深龋所致的200例急性牙髓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颗恒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00例,各100颗恒牙。临床检查均为深龋,探痛明显并有轻微叩痛。实验组患者所用失活剂为Depulpin,对照组患者所用失活剂为三氧化二砷。结果:Depulpin失活剂的疗效优于三氧化二砷失活剂。结论:Depulpin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失活剂。  相似文献   

15.
16.
舒青  曾瑞萍 《医学争鸣》1996,17(3):172-174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了32例原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b基因的等位基因变化,采用^32P-标记的RbCdna3.8kb探针,结果在8例患者中发现Rb基因结构异常。其中4例出现新的3.1kb和2.3kb片段,选用Rb基因外显子18,19,21,22,27五对引物,对已发现Rb基因异常的6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1例在外显子18和21无扩增产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发生与Rb基因缺失、失活等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 (Tumorsuppressorgene)指正常细胞内存在的 ,能抑止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群 ,在生物体内与癌基因功能相抵抗 ,共同保持生物体正负信号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性。自 1 986年分离克隆出第一个抑癌基因Rb(Retinoblastomagene)之后 ,有关细胞癌变的研究热点已逐步过渡到抑癌基因的研究。本文对抑癌基因Rb和P1 6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病理组织学类型等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1 Rb基因1 1 Rb基因的结构特点198 6年WeibergR .A等[1~ 3] 克隆了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舒青  李军 《医学争鸣》1997,18(2):133-135
目的:研究Rb基因异常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DNA印迹杂交和PCR技术。结果:在5/18例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现Rb基因结构异常(28%),其中2例缺失5.4kb和出现新片段3.1kb和2.3kb。将其中1例用Rb基因外显子18,19,21,22,27五对引物进行分析,未发现异常。结论:Rb基因异常可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始发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