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根据发生DVT因素进行护理措施的制定。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符合骨科手术后DVT诊断标准的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结果:吸烟,PE史,凝血机制障碍以及DVT史都是高危因素,制定一般护理措施和特别护理措施。结论:根据高危因素制定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及防治效果。方法以分组随机法来探讨观察组与对照组,运用循证护理来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从观察组及对照组来看,两组护理效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下对于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来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循证护理更有效的减少和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 对 4 4例 (5 6膝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量肝素 足底和下肢静脉泵 ,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4 4例中 ,2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 ,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4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7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DTV发生率为2.78%(2/72),低于对照组的13.2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PT、TT、APTT及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T、TT、APTT及D-D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4个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发生率41.38%。其中近端3例,远端45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相关因素为:年龄、肥胖、肢体延长(OR分别为1.974、3.350、7.410,P0.05)是危险因素,硬膜外麻醉、踝泵练习(OR分别为0.135、0.268,P0.05)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肥胖、肢体延长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危险因素,硬膜外麻醉、踝泵练习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DVT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9.51%,观察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3.17%,观察组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1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1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少于对照组的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泌尿外科老年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520例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260例和常规护理组260例,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护理10d内,早期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4例(1.54%),常规护理组发生7例(2.69%),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0.38%),对照组发生3例(1.15%),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23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适时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使用我院自制活血散瘀中成药物等的治疗,加上精心的护理。结果238例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做好手术前的宣教和术后及时做好适时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90例,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更短,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黄卫平 《现代保健》2011,(17):72-73
总结160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术后重视预防措施,加强病情观察,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科护理人员在术前对他们进行了护理评估,健康教育,锻炼指导;在术后对他们进行了功能锻炼、药物预防、营养支持等其他护理措施,现总结分析他们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1)52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仅1例(1.9%)患者在术后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51例(98.1%)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2例患者在入院时的患者满意度为63.5%(33/52),出院时的患者满意度为86.5%(45/52),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5625,P<0.01)。结论我科使用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观察3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对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赵金娥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743-2744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1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病历资料,将2007年以前患者作为一般护理组,2007年以后患者作为专项护理组,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护理组51例患者,术后发生DVT37例(72.5%),专项护理组66例患者,术后发生DVT12例(18.2%)。经组间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DVT形成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婉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99-319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静脉血流淤滞、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DVT的3大要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对61例患者采取术前宣教和术前准备,术中常规滤器置入后进行患肢造影溶栓等配合,术后对留置血管鞘或导管溶栓管理,对并发症、出血、栓塞、感染的观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61例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痛苦小、效果好;合理、周到、仔细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颈癌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宫颈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对比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肢体肿胀和疼痛率.结果 实验组的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医疗装备》2022,(22):136-138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干预后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APTT与P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患者发生下肢DV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204~,J44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对照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