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中的胆酸盐、碳酸氢盐,十二指肠液中的卵磷脂、胰蛋白酶类等,如果安安分分呆在十二指肠中,原是消化脂肪、蛋白质必不可少的“成员”;如果它们因各种原因倒(反)流到胃内,就成了一群地地道道的“破坏分子”,临床上将其引起的胃炎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因为反流流体呈碱性,也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 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如消灭“入境之敌”。为便于记忆,不妨将其最新治疗方法称为几种“打”法: 关门法 原来在胃和十二指肠交界区有一压力增强的环形肌肉圈,医学上称之为幽门括约肌,平时它紧闭着,不让十二指肠内的流体(包括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21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有胃切除术史86例,胆结石、胆囊炎者63例,糖尿病史者24例,消化性溃疡8例,肝炎、肝硬化7例,消化道肿瘤7例,胰腺炎3例,不明原因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不高(26.9%).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切除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相关.就胃炎而言,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2个独立的致病因子.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都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动物实验还证实两者均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但是,胆汁反流及Hp对致炎症、致肿瘤作用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对数年来我院诊治的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因分析,并初步探讨胆汁与Hp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关系.  相似文献   

3.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对象和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5例,选用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分析临床表现及评定疗效。1、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39例,占70.91%;恶心、呕吐15例,占27.27%;反酸、嗳气13例,占23.64%;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10例,占18.18%;纳差、消瘦18例,占32.73%;口苦16例,占29.09%。2、经治疗后治愈38例,占69.09%;好转13例,占23.64%;总有效率为92.73%,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胀痛,可伴有纳差消瘦、恶心呕吐、口苦、反酸嗳气及胸骨后疼痛和烧灼感等;其治疗以结合胆酸及改善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应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十二指肠胃反流量过多而导致出现的一种化学性胃病。病理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疾病是一种由幽门解剖结构出现异常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运动能力失调而导致发病的,反流的胆汁酸可使胃黏膜细胞凋亡速度加快,高浓度胆汁酸是临床上公认的导致胃黏膜肠化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综述。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66例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同堡 《中国校医》2002,16(6):533-534
胆汁反流入胃可损害胃黏膜屏障 ,导致胃粘膜炎症、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斑点、萎缩和肠化生 ,是临床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 ,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因此探索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对基层医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66例门诊患者 ,经胃镜及临床症状积分观察两种方案治疗前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以烧灼性上腹痛 ,饱胀 ,恶心 ,呕吐等症状就诊 ,经胃镜检查镜下所见胃内有黄绿色胆汁附着 ,胃粘膜有散在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斑点等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该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79例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21~67岁,病程为6个月~7年,女性39例,年龄25~71岁,病程为7个月~11年。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8例,首先对2组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2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79例患者中,观察组41例患者,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7%,对照组38例患者,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8.9%。结论在治疗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疾病时,对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尤为显著,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12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分析其形成的基本病因.方法 将研究人群分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及对照组.统计其引起胆汁反流的病因,并比较两组HP感染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病因以胃大部切除和胆系疾病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7.0%低于非反流性胃炎组42.0%.结论 幽门解剖及功能异常、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反流物的损伤作用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双妹 《现代保健》2010,(10):59-60
目的分析内镜检出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和胃镜资料。结果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疾病15例,占27.8%;胃术后9例,占16.7%;不明原因30例,占55.5%。Hp感染情况:54例中17例Hp阳性,占31.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特征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为68.7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0%,对照组复发率为35%(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要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地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
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也称硷性返流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胆汁液返流至胃内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鉴于其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Roberts等将本病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症.  相似文献   

11.
秦岚  倪克中 《社区卫生保健》2003,2(2):137-138,142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肠胃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由于病程长,临床症候复杂,故辨证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我们根据辨证分型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20例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时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60例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起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1片/次,3次/d),起搏组用铝碳酸镁咀嚼片(1片/次,3次,d)加胃肠电生理起搏治疗(1次/d。60min/次),在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行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胃电图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5d后,烧心、上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起搏组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组治疗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电生理起搏可明显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和胃电图参数,正常慢波百分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尹燕华 《现代保健》2011,(22):168-16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9%,对照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60例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起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1片/次,3次/d),起搏组用铝碳酸镁咀嚼片(1片/次,3次/d)加胃肠电生理起搏治疗(1次/d,60 min/次),在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行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胃电图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5 d后,烧心、上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起搏组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组治疗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电生理起搏可明显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和胃电图参数,正常慢波百分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洛赛克,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1个月,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187倒,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153例,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洛赛克、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1个月,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187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153例,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柴桂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柴桂汤加味辩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80%,统计结果显示,2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柴桂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复发率低,安全有效,是较为理想的中药汤剂,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罗春兰 《现代保健》2012,(22):113-114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多潘立酮、硫糖铝、雷尼替丁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8.1%和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1年随访,随访至6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时,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谭永立 《现代医院》2014,(10):29-31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疾病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来院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每组均有64例患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托必利(50 mg×20片/盒)联合铝碳酸镁(0.5 g×20片/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10 mg×30片/盒)联合铝碳酸镁(0.5 g×20片/盒)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胃镜检查结果、呕吐胆汁及腹痛症状消失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胃黏膜有充血、糜烂、胆汁染色症状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呕吐胆汁和腹痛症状消失早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好,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共行胃镜检查1268例.诊断为慢性胃炎790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89例,占胃炎总数的11.3%.现将其临床、胃镜检查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