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鉴别诊断,治疗和转归,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均有明确的鼻窦炎病史,临床表现均有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病情轻重差异很大,易误诊,在我院就诊前,其中6例误诊为支气管扩张,2例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误诊为肺间质纤维化。所有患者的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1:64,肺功能FEV1/FVC%﹤70%,高分辨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大小不等颗粒状小结节影,伴有分枝"Y"字形树芽征,小结节影多在2~5mm左右,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口服罗红霉素0.3每日1次,疗程6个月,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气道疾病,临床对于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有鼻窦炎的患者应结合胸部CT、肺功能、血清冷凝集试验效价,想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能,红霉素等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如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药物治疗方案、大环内酯类治疗该病的机制以及药学监护计划的实施。方法对本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学监护计划的实施以及用药指导进行逐一分析。结果发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确诊很重要,确诊后药物治疗需根据临床疗效及时调整方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机制不是抗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有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认识.方法 对1例经临床确诊为DPB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DPB是一种慢性小气道疾病.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炎症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活动后气短,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鼻窦炎;胸部高分辨CT(HRCT)有助于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该病预后良好.结论 对长期咳嗽、咯痰,又有鼻窦炎或鼻息肉病史的患者.应高度怀疑为该病,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长期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探讨-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4例DPB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三大症状,合并有鼻窦炎或既往有鼻窦炎和鼻息肉摘除史100%,本组患者人体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53.8%,冷凝集试验>1:64占87.5%,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占91.3%,FEV1/FVC<70%占95.2%,胸部X线显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阴影伴肺过度膨胀占60.8%,胸部HRCT显示双中下肺野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占86.9%,病理组织学确诊19例,临床诊断5例。结论:识别DPB的临床特点,结合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咳嗽,咯痰,气短1月于2000年12月11日入院.该患者于2000年11月初出现咳嗽,咯痰,气短,至12月7日增重.在门诊查双肺CT,考虑为间质性肺炎,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6.
慢性咳嗽的诊断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咳嗽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8周以上的咳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患者反复就医的常见原因。慢性咳嗽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这类患者有明显的胸部X线、CT改变或肺功能检查异常,容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同时也有较多的诊断线索,从而相对容易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习惯上简称慢性咳嗽),引起这类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绝大多数由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EVA)、鼻后滴流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hronchitis,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m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引起,  相似文献   

7.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3例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X线与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1病例 1.1 病例1患者,女性,56岁,哮喘病史30年,1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喘憋,抗炎治疗无缓解,近1周加重并高热入院.检查:胸片两肺下野中外带可见斑片状模糊影,胸部CT两肺下叶可见斑片状阴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激素治疗好转.1周后复查CT两肺下叶病灶已吸收,同时右肺中上叶可见新的炎性病灶.病灶呈游走性分布特点,持续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病灶吸收,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胸部X线片、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PLAM的临床和胸部X线片、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LAM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2例),咯血(2例),反复出现的气胸(2例)和乳糜胸(1例)等.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阴影(2例)、蜂窝状透亮区(1例)、气胸(2例)和胸腔积液(1例)等;MSCT特征性表现:2例见双肺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薄壁、囊状透亮区,囊腔直径3~15 mm.1例广泛性囊变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并胸膜增厚、粘连,确诊后3个月死亡,余症状缓解出院.结论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胸部X线片表现缺乏特征;MSCT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余兵 《家庭医学》2008,(2):52-53
老王,56岁,工人。反复咳嗽、咳痰14年,常因秋冬季受凉后出现。每次持续约3个月左右,8年前逐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登楼两层或平地行走100米就可出现气短。5年前,胸部CT和肺功能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抗炎对症治疗好转,这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1个月前受凉后,喘憋症状再次明显加重,全身乏力、咳嗽、痰粘稠不易咳出,并出现心慌,喘息夜间不能平卧,严重影响睡眠,双下肢出现明显可凹性水肿。患者有吸烟史30多年,每天40支。住院后,医生对老王进行了常规查体和化验检查,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右心功能衰竭。立即给予抗感染、吸氧、平喘、利尿、强心等治疗,约10天左右,老王症状有所好转,准备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间在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就诊的496例菌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X线及CT检查结果。结果该组病人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胸部X线以片状浸润、斑点状阴影为主,空洞及球形阴影等表现较少。CT检查肺结核活动征的检出率为96.16%(351/365)。结论菌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不明显,胸部X线检查仍然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诊断率,应强调集体读片及动态观察。而螺旋cT扫描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判断依据。对难于与肺部炎症鉴别的,可先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无效者再予诊断性抗结核,并进行短期复查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1.
复方霜桑叶治疗尘肺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复方霜桑叶治疗尘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尘肺病人60例,采取1∶1配对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复方霜桑叶(霜桑叶20 g、炒杏仁9 g、黄芪12 g、瓜蒌15 g、川贝12 g、桃仁12 g、灸芭叶15 g),水煎服,200 ml,bid,连续服用3个月、休息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胸痛、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高仟伏X线胸片,肺功能,血清铜蓝蛋白(CP),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腹部B超。结果 治疗组胸痛、咳嗽、咳痰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胸部X线片好转率20%,对照组好转率为0;进展率治疗组为10%,与对照组(16.7%)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肺功能ΔFEV1%和ΔFVC%均较前有所改善,但未见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P和TNF-α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0.38 IU/L、8.57 pg/ml,对照组平均上升0.57 IU/L、3.62 pg/ml,治疗组和对照组IgG均较治疗前增高,平均分别增高3.49 g/L、2.13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霜桑叶治疗尘肺病副作用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12月45例肺结核病例,通过观察临床症状、X线透视、CT检查等方法,对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肺结核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X线检查表明肺结核多为两肺发病,且病灶的分布范围广。X线透视和CT检查都是临床上判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结论临床医师在诊断肺结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准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矽肺的安全性和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10例矽肺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无菌抽取患者骨髓液100 ml,体外分离、纯化培养BMSCs,收获第3代BMSCs 5×107个,细胞质量检测合格后,用生理盐水50ml稀释,静脉滴注同输,每周1次,连续3次,其中3例患者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输注.移植后6个月、9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部CT、X线胸片、肺功能、T细胞亚群、血清中IgG、铜蓝蛋白(CP)等指标.结果 治疗9个月后,所有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最大肺活量(FVC)从治疗前平均(71.2%±17.0%)提高到(84.0%±10.9%),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0)从治疗前平均(67.5%±17.7%)提高到(80.6%±14.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CP和Ig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HGF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治疗的患者胸片和肺部CT提示有不同程度好转,肺纹理较治疗前减少、清晰,双肺结节影较治疗前缩小,边缘较治疗前清晰,结节影密集及分布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结论 自体BMSCs移植治疗矽肺对临床症状改善有一定效果,HGF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可使小结节影缩小,略有变淡,肺纹理较治疗前减少.  相似文献   

14.
病例讨论     
1 2011年3期病例讨论3答案 1.1本病特点①青年男性,35岁;②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每年发作两三次,每次发作持继两个月以上;③体查,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④x线提示支气管炎,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尘性支气管炎临床分为三期三型〔1,2〕。即、、期及炎症型、哮喘型和肺气肿型;期:轻咳少痰,肺功能轻度降低,治疗1~2周完全缓解;期:顽固性咳嗽、咳痰,并发肺气肿,右心肥厚~度或度肺功能不全;期:并发弥漫性肺气肿、肺心病,~度肺功能不全。针对尘性支气管炎~期临床治疗棘手,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地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改善和提高心、肺功能。并自于1994年起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全部病人均住院观察,按双盲、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3组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3组病人总人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气道阻力(Rint)测定,对于评价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损伤的修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6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Rint值,对于恢复期Rint值仍〉140%者,分别于临床治愈后1个月、3个月再次测定,对比其动态变化。结果患儿急性期Rint值均明显增高(289±62)%;恢复期Rim值较急性期下降(178±41)%。对恢复期42例Rint值增高患者分别于临床治愈后1个月、3个月复测Rint值,其中15例于治愈后1个月、3个月复测仍正常;余27例Rint值仍增高,分别为(162±18)%、(153±9)%,但较急性期明显降低。结论气道阻力测定适用于监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解肺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6天"于2012年3月10日入院。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无咯血、发热、畏寒、胸痛等不适。于我院行X线胸片检查未发现确切异常。近日来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并感喘息、乏力,给予抗炎等对症处理无明显效果。患者入院后于2012年3月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女,57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咳嗽咳痰并痰中带血,伴右侧胸部隐痛半月,在村卫生室以“急性支气管炎”抗炎治疗一周未见好转,故来本站就诊。自诉平素体健,无结核病史、接触史,无盗汗、发热、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X线检查:右肺中叶内侧段见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咳嗽,咯痰,气短1月于2000年12月11日入院。该患者于2000年11月初出现咳嗽,咯痰,气短,至12月7日增重。在门诊查双肺CT,考虑为间质性肺炎,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从事柴油发电机工作30年。查体:T 36.1℃,BP 130/80mmHg。双肺听诊呼吸音  相似文献   

20.
费莉莉 《现代保健》2010,(31):41-42
目的 探讨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慢性咳嗽130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耳鼻喉专科检查、常规拍摄X线胸片、痰细胞分类检查、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鼻窦平片、食管钡餐透视和(或)胃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CT、鼻窦CT;疑诊给予特异性治疗进行病因诊断.结果 130患者慢性咳嗽病因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47例、鼻后滴漏综合征43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8例、感染后咳嗽12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6例、心理源性咳嗽4例.结论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慢性咳嗽的病因应有充分的认识,采用分步诊断程序,从而提高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