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颈椎暴裂骨折脱位采用颈前后路同时减压、后路复位、前路植骨及纯钛钢板内固定术,不仅有效地解除了颈段脊髓硬膜和神经根的受压,亦有效地解决了颈椎暴裂骨折脱位所致的颈椎不稳定和植骨块的移位、脱落、塌陷问题,避免了术后脊髓受压并发症的发生。在37例病例中,随诊0.6~3年,平均2年,未发生脊椎不稳定、植骨块移位、脱落及塌陷,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茹小玲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6,24(3):241-241,254
颈椎1~2骨折脱位行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手术难度大,对护理的要求较高,通过对12例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术的配合与护理,作者总结了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经验,特别强调了术前了解病情,掌握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了关键。  相似文献   

3.
C1、C2骨折脱位,可致延髓、颈髓受压,潜在危险性巨大,这种不稳定使高位颈髓持续于高危险状态,有必要进行融合固定手术.寰枢椎由于其部位深在,周围有诸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组织,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我院自1995~2003年行颈后路手术治疗12例此类病人,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的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刚  孙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30-463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ORION钢板前路固定前后路联合与后路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理想,植骨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复查X线片提示损伤节段固定稳定,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和断裂;植骨于术后3~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4个级别。结论:在手术医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有着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的情况下,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在复位、保护脊髓及术后骨性融合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邹永刚  龚铁军  杨萍男 《中外医疗》2010,29(34):108-108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单纯的前路或后路固定为主,单侧的固定无法完全消除前后方同时对脊髓的压迫,也不能同时矫正前后方畸形,不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我院对2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了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论述了手术治疗过程及结果,指出了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也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17例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前路带锁钛钢板固定及自体骨或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结果:本组17例经6~48个月的随访,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颈椎椎体高度丧失为1.9%,融合率100%,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提高l~2级。结论: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对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促进脊髓残留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xis侧块钛板和前路颈椎自锁钛板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骨折脱位后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结果经该术式治疗8例患者均骨性融合,疗效可靠,无钛板螺钉松动或植骨块移位现象发生,术后无神经恶化,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应用能立即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杨小勇  武东升  吕曦  张建  孙亮 《四川医学》2019,40(11):1158-1161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期后路扩大减压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术,观察组给予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14、-0. 009,P=0. 495、0. 496);两组患者手术前JOA评分无差别,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885,P<0. 00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 182,P=0. 027);两组患者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641,P=0. 958),手术后,观察组患者D级和E级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 087,P=0. 003)。结论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对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椎(1~2)骨折脱位行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手术难度大,对护理的要求较高。通过对12例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术的配合与护理,作者总结了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经验,特别强调了术前了解病情,掌握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固定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植骨+前路减压椎间钛网植骨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死亡,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3例,D级4例。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早期行前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有利于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恢复正常的颈椎序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U”形针脊柱后路内固定大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U”形针跨越骨折椎上下各二节段作椎板下节段性固定,植骨融合;若伤椎为寰枢椎,上段从枕骨钻孔穿钢丝固定。术后病人不同外固定可早期坐起或下麻活动,无并发症。18例随访8-35个月,其中6有神经损伤症状者5例完全恢复1,例有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纯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9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给予单纯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85±0.56)分和(1.72±0.3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86±1.05)分和(4.85±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NDI评分分别为(26.31±6.10)分和(17.26±5.3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33±16.25)分和(52.03±1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1.55±1.65)分和(12.82±2.33)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39±1.02)分和(6.0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NDI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2.12±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未出现褥疮,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病理因素并存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探讨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1例,平均年龄58.6岁。所有病例均经X线、CT、MRI检查,没有发现有骨折脱位,但都有颈脊髓损伤临床表现。脊髓损害程度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4例。11例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伴有前方压迫。根据病情及影像资料对本组采取一期前后路手术8例,分期前后路手术3例。结果手术11例,没有发生并发症。平均随访观察13mo,1例Frankel分级B级术后恢复至C级,C级6例恢复至D级2例、E级4例;D级4例全部回复至E级。结论一期或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种病理因素存在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颈椎骨折脱位的后路固定多采用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但由于下颈椎(C6-T1)的侧块发育、解剖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螺钉长度或强度来完成内固定。作者通过对干燥骨及放射学观察,对下颈椎采用颈椎弓根固定治疗下位颈椎骨折脱位1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Magerl螺钉植入技术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10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均获得牢固固定.术后在围领保护下离床活动时间6~14d,平均8d.术后5~8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合并骨折脱位的完全获得复位,合并完全性截瘫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不全截瘫Frankel评分均改善1-2级.发现螺钉松动1例,无钢板、螺钉断裂.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因其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节段短、且牢固,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吕守正  辛国臣 《河北医学》2007,13(3):371-373
半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治疗颈椎病在适用范围、手术技术、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治疗颈椎病在适用范围、手术技术、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直至19世纪70年代中期才由法国学者首先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用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和基础解剖学研究领域的飞速提高,该内固定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颈椎骨折脱位和退变患者的治疗,其相关的解剖学、内固定技术、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现就相关内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施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0例,其中颈椎椎体爆裂性骨折12例,颈椎脱位8例。Fm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7例,D级2例,E级O例。对结果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8~48个月,平均30个月。植骨块均取得坚强愈合,10例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1例术后一周椎体间再脱位而畸形愈合,但无反曲发生。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前路钢板固定具有稳定性佳,促进植骨块愈合和维持椎间隙高度等作用。是治疗颈椎骨折脱拉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