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计达  孟庆义  曾强  沈洪 《河北医学》2001,7(7):579-580
目的 :观察内皮素 - 1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1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浆内皮素 - 1测定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酒精中毒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 1水平为 (10 5.2 4± 13.6 5pg/ m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77.90± 5.74 pg/ ml)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 - 1水平明显升高 ,这在急性酒精中毒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碱酯酶(CHE)是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的肝细胞和腺体生成的水解酶。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时,有机磷酸酯迅速与体内CHE结合,形成稳定的磷化胆碱酯酶,从而抑制CHE活性。笔者在对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HE测定后发现,由于中毒程度不同,患者CHE活力受抑程度和恢复时间也不尽相同,存在有一定的规律,这对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心肌酶的测定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86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CK、AST、LDH)进行测定,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结果采用t检验.结果: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升高明显(P<0.01);血清心肌酶水平于第5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在中毒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早期对心肌功能进行保护,可降低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60例AOPP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AOPP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OP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  相似文献   

5.
胡佩莉 《浙江医学》2003,25(7):444-44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气道重建与哮喘症状的持续存在、严重程度以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内皮素 (ET)是一种有血管收缩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多肽 ,除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外 ,气道上皮含量最丰富[1]。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ET -1可能与哮喘患者气道的高反应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ET-1水平进行了监测 ,以探讨ET -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哮喘组计30例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16例 ;年龄38~70岁 ,平均 (52.0±8.5)岁…  相似文献   

6.
闫自雄 《实用新医学》2007,8(6):512-512
我院于2005年9月收治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外周血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 T)等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中毒程度轻、中、重度中毒 3组及健康对照 1组。对各中毒组第 1、3、5、7日及重度中毒组第 14日分别采取静脉血作上述指标的动态观察。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 1次。结果 :轻、中、重度中毒 3组各项指标随中毒的严重程度而变化显著。中毒第 3日 ,轻度中毒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中毒第 7日 ,中度中毒组RBC、HB、WBC基本恢复正常 ,PL T仍有增高 ;而重度中毒组第 14日部分患者四项指标仍异常 ,与病情预后相符。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如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上述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各中毒组的病理变化过程。动态观察对病情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中毒程度轻、中、重度中毒3组及健康对照1组.对各中毒组第1、3、5、7日及重度中毒组第14日分别采取静脉血作上述指标的动态观察.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1次.结果:轻、中、重度中毒3组各项指标随中毒的严重程度而变化显著.中毒第3日,轻度中毒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中毒第7日,中度中毒组RBC、HB、WBC基本恢复正常,PLT仍有增高;而重度中毒组第14日部分患者四项指标仍异常,与病情预后相符.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如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述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各中毒组的病理变化过程.动态观察对病情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秀文  李清华  任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30-1630,175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变化及意义.方法:AOPP 患者52例(其中,轻度中毒20例,中度中毒20例,重度中毒12例),于第3日采集空腹静脉血3ml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POA1,并选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排除一切与应激、炎症、脂蛋白代谢等有关因素的影响.结果:AOPP患者血清APOA1(1.08±0.32)g/L,较对照组(1.33±0.16)g/L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且中、重度中毒组较轻度中毒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AOPP时APOA1显著降低,参与脏器损害的发生,两者互为因果,加重AOPP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脏器损伤的发生,APOA1的检测对了解AOPP患者机体的损害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王钢花顾闯(徐州市老年病研究所221003)关键词内皮素脑梗塞中图法分类号R743.32R446.61内皮素(endothelinET)1988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发现的一种具有强缩血管作用的活性多肽[1]。本文仅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38
例(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20 例(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对初治、缓解和复发3 个阶段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
测,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APL)与其他类型白血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初治组(38 例)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8, P< 0.01),缓解组(26 例)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t=0.72, P> 0.05),复发组(8 例)D-二聚体的水平再次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15, P< 0.01)。患者初治时
D-二聚体的水平与缓解后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58, P< 0.01),复发时D-二聚体水平再次升高,与缓解时相
比差异明显( t=25.20, P< 0.01)。APL组初治时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明显,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09, P< 0.01),缓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2, P> 0.05)。结论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
病情进展、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 RIA 法对21例不伴有先兆偏头痛发作期病人和10例对照者 CSF 及血浆 ET_1含量同时进行研究,发现病人组 CSF 和血浆 ET_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分别<0.05、0.01)。而发作期与间歇期血浆ET_1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利用天容穴治疗偏头痛,发现治疗有效组血浆ET_1含量降低显著,无效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组治疗前血浆 ET_1含量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则无显著差异;无效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偏头痛过程中 ET 可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血管活性肽类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F的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ACVD患者并发MOF与发病年龄、基础疾病、脑功能损害缺损程度有关。结论:ACVD随衰竭器官数目增多而死亡率升高。早期评价各器官功能,做好相关防治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ICU中行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为研究组,2周内死亡的患者归为死亡组,2周内存活的患者归为生存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IA)测定血清中ET-1的浓度。依据AECC标准和肺损伤评分(LIS),观察不同肺损伤分级患者之间、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ET-1的差异,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LI/ARDS患者血清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6.18±4.48)ng/L比(2.68±1.34)ng/L,P〈0.05]。ALI组与ARDS组之间ET-1水平无显著差异[(5.43±4.39)ng/L比(7.01±4.51)ng/L,P〉0.05];LIS≤2.5组与LIS〉2.5组之间血清ET-1水平无显著差异[(5.93±5.21)ng/L比(6.68±2.76)ng/L,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ET-1持续升高,病程延长至第5 d时血清ET-1较生存组明显升高[(7.96±3.30)ng/L比(4.36±3.29)ng/L,P〈0.05]。血清ET-1水平与PaO2/FiO2和AaD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6和-0.300,P〈0.05),与SIRS、SAPSⅡ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9、0.369和0.426,P〈0.05)。结论 ALI/ARDS患者血清ET-1的检测有助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11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cTn-I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cTn-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升高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并随病情缓解呈恢复趋势。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与cTn-I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监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cTn-I的水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A(ETA)的表达,探讨ET-1及ETA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中Er-1及ETA的表达,并与邻近的正常子宫肌组织进行比较。结果ET-1和ETA在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中均有程度不同的表达。其阳性颗粒均定位于细胞浆中,其中ET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以++、+++为主,占73.3%;在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表达以+以下为主,占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肌瘤组织中,ETA的表达在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ET-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占83.3%,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肌组织均具有分泌ET-1和ETA的功能。(2)ETA在子宫肌瘤细胞中呈高表达,提示ETA的高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3)ET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分泌期高于增生期,提示孕激素可能促进ET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对犬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0只麻醉犬观察急性肺泡缺氧对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缺氧组),结果发现急性缺氧后第5、15、60分钟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而第30分钟又有下降,与缺氧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推测缺氧后ET-1升高的第1个高峰可能是由于已合成的内皮素释放所致,而第2个高峰则可能与缺氧后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素增加有关。另选用8只麻醉犬观察川芎嗪对缺氧时血浆ET-1的影响(川芎嗪组),结果显示注射川芎嗪后第5分钟血浆ET-1水平较缺氧组明显降低,提示川芎嗪能抑制ET-1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病和预后情况 ,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3.1~ 1998.12间 314例ARF病人。结果 SIRS组患者年龄、死亡率和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 ;严重感染是伴SIRS的ARF的主要原因 ,占 2 4 .7% ;SIRS和非SIRS组患者直接死于ARF本身并发症的无差别 ;透析治疗者死亡率显著低于非透析治疗患者。结论 伴SIRS的ARF预后差 ,目前尚无特别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透析治疗特别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能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牛磺胆酸钠溶液注入大鼠胆胰管内,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AP)。术后1.6、12h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ET)、胰组织血流量(PBF)及灌注量(PTP)、胰组织丙二醛(MDA)和钙离子(Ca6^2+)的变化,并探讨ET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P大鼠术后随时间延长,ET、MDA和Ca^2+含量则递增,PBF、PTP呈递减。ET与PBF、PTP呈负相关(P〈0.05)、与MD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C反应蛋白(CRP)量的变化,对CRRT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同时接受血液净化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0、8、24、48、72 h血浆中IL-1、TNF-a、CRP含量变化;记录两组患者住ICU天数、病死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在ICU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48 h、72 h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以72 h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中IL-1、TNF-a及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可早期纠正SAP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改善全身状况,能有效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