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颅脑枪弹伤常温下及全身亚低温治疗后脑神经元c-ju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组(正常犬温为38.5~39.5 ℃)、亚低温组(31.5~32.5℃)。以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致伤犬颅脑贯通伤(PCI)模型为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脑组织伤后30 min、2 h、6 h弹道挫伤区、震荡区及脑干神经元中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弹道挫伤区、震荡区及脑干神经元中c-jun蛋白表达较常温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颅脑枪弹伤后全身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脑神经元c-ju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犬颅脑枪弹伤后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快反应蛋白C-myc的变化规律。方法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41,枪弹伤组(n=20)。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致犬颅脑额叶切线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伤后0.5、2、6、12和24h各不同时期弹道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中BDNF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脑神经元中BDNF和c-myc蛋白表达弱。枪弹伤组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中BDNF和c-myc蛋白表达0.5h开始增加(P〈0.05),2h达高峰(P〈0.01).6h开始下降,c-myc表达在24h同对照组,但BDNF表达在24h仍高于对照组。两者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之间的表达不完全一致。结论BDNF和c-myc在弹道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均有表达,两者在脑组织中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可能共同参与细胞抗凋亡过程,相互间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犬枪弹伤后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枪弹伤组。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致犬颅脑额叶切线伤(TBI)。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对照组及枪弹伤后2 h、6 h、12 h、24 h和48 h各不同时期弹道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中NGF和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脑神经元中NGF和神经细胞凋亡表达弱,枪弹伤组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中,NGF的表达2 h开始增加(P0.05),12 h达高峰(P0.01),24 h开始下降。神经细胞凋亡表达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48 h开始下降。且NGF蛋白表达距离伤道越近表达越明显,神经细胞凋亡在挫伤区、脑干较震荡区、海马区弱(P0.01)。它们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之间的表达不完全一致。结论 NGF和神经细胞凋亡在弹道挫伤区、震荡区、海马及脑干神经元表达增强,但在脑组织中表达的分布范围和时空变化规律不一致,NGF在抗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NADPH组化和Fos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技术研究NOS抑制剂L-NAM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层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缺血60min再灌注3h后损伤侧脑组织皮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较正常增多并深染,Fos蛋白表达增加,L-NAME(3mg/kg)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L-NAME(10mg/kg)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也可见给予L-NAME后脑组织皮质内NOS阳性神经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细胞着色、胞体突起均明显减少。结论c-fos基因表达也可能部分参与了NO的致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犬颅脑火器伤后早期AQP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4)在犬颅脑火器伤后早期弹道旁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犬颅脑火器伤后不同时间点(30 min、1 h、12 h、24 h)、不同部位即挫伤区和震荡区(伤道旁0.5 cm、5.0 cm处),以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用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QP4蛋白表达,并进行脑水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30 min即出现内皮细胞肿胀、紧密连接开放、细胞器变性、血管周围水肿等超微结构损伤征象,脑的含水量亦然(P<0.01),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同时AQP4的表达迅速下降(P<0.01),12 h达到最低,24 h有所回升,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性(r=-0.932,P=0.025).结论火器伤后脑内AQP4早期的迅速下调,是机体对脑损伤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推测其具有一定阻止血脑屏障破坏、减轻血管源性或细胞源性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c-fos、c-jun 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原癌基因c fos、c jun表达。 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8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再灌注模型 ,缺血 4h再灌注 2h后断头处死 ,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平均吸光度及c fos、c jun阳性细胞率、平均吸光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弥漫性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脑红蛋白与颅脑创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颅脑创伤模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核酸、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核酸表达:在伤后0.5 h,脑组织中脑红蛋白核酸表达出现首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6 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12 h再次升高,于伤后48 h达高峰,此后下降,至伤后120 h仍高于正常水平;(2)蛋白表达:致伤区皮层神经元脑红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2 h、72 h呈现出两次高峰表达.结论 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表达呈"双峰",提示脑红蛋白可能与创伤后神经元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弥漫性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核酸与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初探脑红蛋白与颅脑创伤的关系。方法选择Marmarou’s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伤后不同时间(30min、1h、2h、6h、12h、24h、48h、72h、5d)脑组织中脑红蛋白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伤后30min,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核酸表达m现首个高峰,相应地其蛋白表达于伤后1h增高,于伤后2h达峰值;伤后12h,脑红蛋白的核酸表达再次升高,于伤后48h达高峰,其蛋白表达亦于伤后24h增高,至72h达峰值。结论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呈“双峰”样表达。提示脑红蛋白可拮抗对神经元的创伤应激及伤后继发缺血、缺氧性损害,对创伤后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中c-fos蛋白表达及纳洛酮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纳洛酮对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沙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fos蛋白表达及细胞形态改变。结果纳洛酮能明显加强急性全脑缺血沙鼠海马各区c-fos蛋白的表达,CA1区尤为明显。同时纳洛酮能明显改善缺血后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变性坏死。结论纳洛酮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加强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亚低温保护机制及与PTEN的关系。方法采用Marmarou法制作SD大鼠颅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常温损伤组(37℃,NT组)、亚低温损伤组(32℃~35℃,HT组)。检测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6 h、24 h、72 h的保护作用及对损伤脑组织PTEN m 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后脑组织PTEN m RNA与蛋白表达在伤后6 h已经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72 h后仍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可降低颅脑损伤后各时间PTEN m RNA表达及伤后6 h、24 h PTEN蛋白浓度,但伤后72 h PTEN蛋白浓度,HT组和NT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颅脑损伤后神经元表达PTEN增多,亚低温通过下调神经元PTEN表达保护损伤后脑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新一代抗抑郁药万拉法新对大鼠下丘脑和海马内cfos 和cju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抗体的原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强迫游泳大鼠抑郁模型上,观察万拉法新慢性给药( 腹腔内注射每日1 次,连续7 次)对大鼠游泳不动时间和下丘脑及海马核团cfos 和cjun 表达的影响;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 V N) 、视上核( S O N) 和海马齿状回( D G) 内的fos 和jun 阳性细胞的相对切面面积比和平均目标灰度进行分析。结果 强迫游泳可使大鼠下丘脑和海马内多个核团的cfos 和cjun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而万拉法新明显缩短了强迫游泳大鼠的不动时间。图像分析结果提示,万拉法新使强迫游泳大鼠下丘脑 P V N 和 S O N 及海马 D G 内fos 和jun 阳性细胞相对切面面积比明显降低( P<005) ,而平均目标灰度显著增加( P< 001) 。结论 下丘脑 P V N、 S O N 和海马 D G 可能是介导抗抑郁药抑制大鼠绝望行为的重要中枢核团,fos 和jun 蛋白可能是抗抑郁药发挥受体后作用的传导物质。  相似文献   

12.
犬颅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犬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bcl-2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犬颅脑枪弹伤模型,制备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脑组织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犬脑偶见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细胞中有微弱bcl-2的表达,枪弹伤后凋亡神经细胞及bcl-2于2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48 h开始下降.不同区域表达不完全一致.各观测点神经细胞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犬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具有时空规律性.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凋亡保护基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野生型 p5 3基因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现象 ,探讨外源性 p5 3基因对神经细胞 p2 1、c-fos和 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了野生型 p5 3基因的重组线病毒载体 ,体外转染胚胎大鼠神经细胞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切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检测细胞凋亡 ,以免疫组化法测定 P2 1 、c-Fos和 c-Ju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外源性基因导入神经细胞后 ,P2 1、c-Fos和 c-Jun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d UTP切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百分率约为 4 0 %。结论 野生型 p5 3基因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 p2 1、c-fos和 c-jun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急慢性给予新一代抗抑郁药万拉法新对大鼠下丘脑c-fos和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特性抗体的原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强迫游泳大鼠抑郁模型上,观察万拉法新急慢性给药对大鼠游泳不动时间和在脑核团c-fos和c-jun表达的影响;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的fos和jun阳性细胞的相对切面面积比和平均目标灰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组织中c-fos与HSP70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c-foa mRNA和HSP70 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c-fos mRNA和HSP70mRNA的表达。结果:打击后10后钟时,皮层中即出现c-fos mRNA表达,2小时表达强度增加,6小时达高峰,24小时开始下降。海马、丘脑及脑干部位的c-fos mRNA表达方式与皮层相拟。打击后6小时,皮层与海马中开始出现HSP70mRNA的表达,24小时时表达强度增加,丘脑及脑干等部位未见HSP70 mRNA的表达。结论:(1)DAI后可出现脑组织中c-fos mRNA和HSP70mRNA的表达;(2)DAI后c-fos mRNA的表达早于HSP70mRNA;(3)c-fos mRNA于脑组织中的表达较为弥散,而HSP70mRNA的表达则局限于皮层和海马区;(4)c-fos mRNA和HSP70 mRNA在DAI后的表达,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脑组织病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后脑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选用杂种狗6只,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采用国产54式军用手枪,7.62mm手枪弹,枪口距动物30 cm远,于狗额部冠状方向致狗脑火器伤。伤后脑组织大体病理及切片进行光、电镜下形态学变化观察。结果脑组织挫伤出血,神经毯疏松,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白质内大量轴索损伤;脑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增宽和脑内血管痉挛表现;皮层下细胞存在液化坏死,皮层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白质内轴突损伤严重,除原发伤道区、挫伤区和震荡区外,枪伤可引起皮层神经细胞的反弹性损害和皮层下组织细胞的挤压性破坏。  相似文献   

18.
Expression in the rat forebrain of immediate early genes belonging to the fos and jun families was investigated at various time points following an intrastriatal infusion of quinolinic acid. Fos immunoreactivity was rapidly and transiently induced, exhibiting maximal intensity 2 h post-lesion, and was principally located in neuronal nuclei situated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lesioned striatum, in regions that subsequently show little, if any, neurodegeneration. Fos immunoreactivity was additionally expressed throughout the ipsilateral cortex. In contrast, Jun immunoreactivity, which remained undetectable for 12 h after the lesion, reached its maximal intensity 24 h post-lesion, at which time it was most densely distributed in neuronal nuclei found within the central lesioned areas of the striatum.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using radiolabeled oligonucleotide probes confirmed this spatial and temporal separation between c-fos and c-jun expression within the striatum and extended it further, showing that, whilst jun mRNA displayed very similar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c-fos mRNA, both fos B mRNA and jun D mRNA exhibited induction patterns closely resembling those of c-jun mRNA. These results clearly suggest that two distinct programmes of immediate early gene expression can be induced in vivo. The rapid (2 h) and transient induction of c-fos/jun B may well be a response to NMDA receptor activation, whereas the molecular signal for the late (24 h) and sustained induction of c-jun/ fos B/jun D is currently a focus for our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