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近年来由于血液透析技术的广泛使用,血液透析患者的院内感染事件时有发生,文献报道我国甘肃、山西、安徽等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1],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解目前合肥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现状,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规范管理,保障血液透析患者医疗安全,同时也为今后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合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15年6月,对合肥市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医疗机构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方法从医院感染角度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结果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保证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327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LABSI情况分为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组(301例);统计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血液透析患者CLA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7.95%(26/327);病原菌分布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导管留置时间是血液透析患者CLABSI的危险因素(OR=1.970、2.298,P均<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CLABSI发生率较高,病原菌分布中以革兰阳性菌居多;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CLABSI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方法从医院感染角度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结果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保证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近2年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病史,收集并统计血液透析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调查血液透析患者159例,住院发生感染67例,各部位发生感染173例次。其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48.6%,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肠道感染及导管感染。分别占16.8%和14.5%。肺部感染临床情况复杂,肠道感染与使用抗生素后继发二重感染有关,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相关。复合菌感染和多部位感染均超过10%,且病情严重,预后往往不佳。结论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种类及病原菌组成复杂,以肺部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感染的发生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情况,是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由于门诊环境复杂,患者管理存在困难,如何做好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感染等常见感染问题的流行现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认识,进一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点。结果共3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60%;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总次数、肝炎病史、透析器复用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感染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低于非感染患者,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危险因素较多,患者遭受感染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营养状况下降、肝脏受损情况加剧、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患率以及影响HC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7月在该院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果74例患者中,HCV抗体阳性23例,HCV感染率31.08%。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透析持续时间、输血史、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每周血液透析次数;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影响HCV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HCV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相关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9年美国血液透析中心达3483家,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达19万人[1];2010年我国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亦>3000所(卫生部未公布的数据).由于血液透析的特殊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美国2001年有27.7%的血液透析中心至少有1例血液透析患者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1999年有8.9%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有些血液透析中心甚至>40.0%.  相似文献   

10.
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10-4111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记录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首次血液透析前血清肌酐、原发病是否是糖尿病肾病等,并将以上因素数量化,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43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P值均小于0.05。[结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可能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和预防血液透析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魏敏  张敏 《现代保健》2010,(10):157-158
血液透析是使用血液透析机及其相应配件,利用血液透析器的弥散对流和吸附超滤原理给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措施。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患者多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免疫功能低下,是院内感染的易感宿主,因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为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医院ICU的1 3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因素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共发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0例,千日感染率为3.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传统解剖定位法血液透析置管方式、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是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置管方式、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为导致ICU患者血液透析导管血流感染高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赵德林 《现代保健》2009,(6):100-101
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具有终身治疗和免疫低下等特征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如何预防血液透析引发的医院感染,笔者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作芝  王彬  乌丰莲  战贤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现况,为控制肝炎病毒的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正在大连市6家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23例血液透析患者和内科非血液透析患者200例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二对半、抗-HCV、抗-HGV)检测。结果22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HBV感染率为78.0%,抗-HCV阳性检出率为35.0%,抗-HGV阳性检出率为4.9%;均显著高于非血液透析患者。结论血液透析是血液传播病毒性肝炎发生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不仅可能发生经血传播病原体的感染,还可能发生细菌、真菌和其他病毒所致的感染。血液透析操作众多,过程复杂,多种原因可导致感染暴发。本文通过在PubMed上检索血液透析暴发相关的文献,总结分析1987年至今国外血液透析机构医院感染暴发情况,以期为今后的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强化血液透析管理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液透析造成严重医源性感染事件频发,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强化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病率、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护理对策降低感染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2005年1-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干预措施,并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05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4例,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24.07%;2006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7例,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14.04%;2007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10.17%;2008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66例,发生感染4例,感染率6.06%.结论 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监测和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造成管路感染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ESRD行长期(6个月)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82例,分析管路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82例患者中,发生管路感染者18例,感染率9.89%;年龄、肥胖、血清白蛋白、导管留置部位、糖尿病、分机分区透析、长期服用抗生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C-反应蛋白均是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 g、股静脉导管留置、糖尿病是影响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静脉导管留置、血清白蛋白30 g、伴有糖尿病是影响ERS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管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积极帮助ERSD患者防治长期血液透析引发的管路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