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后可导致颌面部出现大面积缺损,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及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肿瘤原发灶切除后的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上经常选择各种带蒂和游离组织瓣用来移位修复缺损,包括胸大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等,在许多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我院于2005年至2009年应用带血管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9例除1例皮瓣坏死外,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决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所致的颌面洞穿性缺损的修复问题,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1993~2006年用瓦合式胸大肌肌皮瓣带蒂移转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28例,分别为口颊癌24例、牙龈癌4例,肿瘤根治术后形成洞穿性缺损。将胸大肌肌皮瓣折叠形成瓦合瓣,一部分肌皮瓣做口腔衬里,一部分肌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手术一次性完成。结果28例瓦合式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3年,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改善良好,被修复区不显臃肿。结论颌面洞穿性缺损即刻修复是可行的,瓦合式胸大肌肌皮瓣是较好的修复材料,成功率高,临床上应用可取得功能和外形同时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颌面外科的不断发展,采用肌皮瓣立即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及缺损的方法应用日益广泛。而肌皮瓣移植成功与否,除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技巧等因素外,术后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口腔科从1987年以来护理32例应用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的患者,效果较  相似文献   

4.
晚期口腔颌面部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常引起大块颌面部组织缺损,如不一期进行修复,势必造成病人咀嚼、吞咽、语言障碍及面容严重破坏,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进一步的综合治疗.胸大肌肌皮瓣自从临床应用以来已成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一期修复的常用手段.本科从1992年10月至2004年6月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晚期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1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以来,为肿痛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使肿瘤切除更加彻底,进一步提高了术后疗效和生存质量,我院1985年~1991年,对27例口腔颌  相似文献   

6.
1995年至 2 0 0 1年我院收治颌面部蔓状血管瘤 6 0例 ,其中 10例并发局部软组织缺血坏死 ,经清除瘤体和颌面部修复整形 ,治愈率达 10 0 % ,随访 1~ 5年无复发和后遗症。现将手术前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0例患儿中男 4例 ,女 6例 ,3~ 13岁 ,平均 9岁。并发下唇部软组织坏死 3例 ,下唇及颏部软组织坏死 1例 ,下颌部软组织缺损 3例 ,口腔粘膜及深部软组织缺损3例 ;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5例 ,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3例 ,用带蒂舌骨下肌肌皮瓣修复 2例。 1例先用带蒂的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因血肿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移植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血清唾液酸(SA)、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术,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了29例颌面部缺损患者,经临床观察,发现蒂部不带肌肉、从锁骨下经过的胸大肌皮瓣术后皮瓣坏死率明显低于蒂部带肌肉的传统型皮瓣。现就其制备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及皮瓣局部坏死的原因等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9例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3~69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胸大肌肌皮瓣的制作方法及转移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2-2008年采用改良胸大肌肌皮瓣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胸大肌肌皮瓣尖端坏死(不超过皮瓣面积8%),1例胸大肌肌皮瓣坏死约25%最后经换药愈合。随访10个月~5年,其中5例因肿瘤复发及其它原因死亡,其余12例均健在,术后功能、外观比较满意。结论改良胸大肌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的理想肌皮瓣,符合近年来功能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朱微  邱建平 《现代护理》1999,5(11):13-14
我科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经术后观察及护理,发现蒂部不带肌肉,从锁骨下经过的胸大肌皮瓣术后皮瓣坏死率明显低于蒂部带肌肉的传统型皮瓣。1资料与方法本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4.5岁。27例为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行脚大肌皮瓣修复,修复部位为:腮腺区3例,舌、口底14例,颊、下颌、口底2例,颊部5例,口底3例。2例为腮腺区凹陷畸形行购大肌皮瓣手术矫治。29例患者中,12例切除了近锁骨端约3/4长度的带部肌肉,仅保留神经血管束及周围约3cm胸大肌深筋膜,在肌皮瓣翻转就位时,采用从锁骨下隧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8月-12月行手术治疗的42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使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点加强皮瓣血运的观察和血管危象的处理。结果 39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坏死;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积极抢救后成活。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加强皮瓣血运的观察和血管危象的处理对保证皮瓣成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Trauma patients with high-energy injuries often present with severe tissue damage that extends beyond the immediate zone of injury and require recruitment of vascularized and massive tissu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the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al burn injuries on the cervical region.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n all trauma patients trea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t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ho required a large amount of vascularized tissu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al burn injuries on the cervical region from July 1994 to June 2006. Of them, 23 patients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 traumatic deformities and disfunction on the cervical region with 23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s from adjacent regions. Of the 23 patients, 17 were male and 6 were female,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8 years. Conservative surgery method for debriding necrotic tissues and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s, including pectoralis major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 latissimus dorsi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 and trapezius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 were used. The defect area ranged from 6 cm x 4 cm to 20 cm x 15 cm. The sizes of the dissected myocutaneous flap ranged from 8 cm x 6 cm to 35 cm x 15 cm. All the 23 cases acquired complete recovery. The secondary defect of donor areas had primary closure after being directly sutured or covered with skin grafts.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s have distinctive advantages in treatment of electrical burn injuries on cervical region and it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outcom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晚期舌癌根治术后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晚期舌癌患者行全舌切除的舌癌联合根治术,在此同时制备以胸肩峰动静脉为血管蒂的胸大肌肌皮瓣,行全舌及口底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半年内癌肿局部复发死亡2例,其余5例随访至撰稿日未见复发,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误吸.5例患者均对术后舌修复的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晚期舌癌术后的全舌及口底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再造舌的形态及功能均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斜方肌骨肌皮瓣修复半侧下颌骨切除及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口腔颌骨恶性肿瘤病人行斜方肌骨肌皮瓣修复半侧下颌骨切除及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皮瓣全部成活8例,皮瓣边缘略有坏死2例,经清创后达到甲级愈合;术后面部外形、生存质量良好,肩部功能未见异常。[结论]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斜方肌骨肌皮瓣修复半侧下颌骨切除及口腔软组织缺损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后不同方法清创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7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瓣转移行胸部正中切口清创术的经验,并对其手术及预后进行分析。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肺部感染及心功能衰竭4例。7例均为两次或多次行伤口清创术后,其中4例为胸骨基本糜烂,完全无法固定,2例为感染后胸骨缺如,1例为常规清创术后反复形成窦道。7例中行单侧胸大肌肌瓣转移缝合的5例,两侧胸大肌交错缝合固定的2例。结果:7例患者伤口全部愈合,术后1~4周出院,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在严重的创面感染及胸骨缺如的情况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瓣转移行胸部正中切口清创术,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10年8月在头颈部大面积手术缺损后进行的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患者77例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77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患者中72例成活,其中边缘坏死2例,经修剪清创换药,伤口愈合。6例发生伤口感染,经换药、引流、修剪坏死组织后愈合。5例胸大肌肌皮瓣发生全部坏死,剪除坏死组织,换药待新鲜肉芽形成后用邻近组织瓣转移修复。结论:术后精心护理有利于皮瓣成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析选择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和组织瓣成活情况,并探讨影响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为游离前臂皮瓣58块,游离腓骨肌皮瓣50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块,游离背阔肌皮瓣1块;口腔颌面部缺损部位为舌缺损49例,颊及口咽缺损10例,口底缺损7例,下颌骨缺损38例,上颌骨缺损12例,下颌骨和口咽复合型缺损1例,偏侧颜面萎缩1例。117块游离组织瓣成活,1块游离腓骨肌皮瓣和1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游离组织瓣临床成功率为98.3%;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2%(5/118),抢救成功率60%。结论:合理地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面颊部洞穿性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面颊部洞穿性缺损患者,采用胸大肌皮瓣、腓骨肌皮瓣、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单独或联合修复,术前给予心理指导及针对性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结果:4例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出现部分液化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23例均顺利出院.结论:对面颊部洞穿性缺损皮瓣修复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指导及针对性训练,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治愈,3例病死。结论:对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尽早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尽快切开、充分引流,常规、足量联合应用针对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茵和革兰阳性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加强全身状况的监测,予积极全身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手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总结本科2004年6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间15例应用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手术巨大组织缺损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经锁骨下隧道转移.手术均为Ⅰ期修复,皮瓣面积为5 cm×6 cm~10 cm×15 cm.[结果]患者肌皮瓣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