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分析关节腔内臭氧介入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01—2012—12收治的99例KOA,随机分为臭氧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臭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膝关节腔内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结果FPS—R评分:2组治疗后2周、3个月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2周臭氧组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臭氧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KSS评分:2组治疗后2周、3个月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一36量表评分:治疗后3个月,臭氧组中只有RP、BP、MH、RE、VT、S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联合注射臭氧+玻璃酸钠治疗KOA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玻璃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方法将54例GIOP患者分成A、B组。A组30例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阿法骨化醇0.25g,2次/d,碳酸钙750mg,2次/d;B组24例,在A组给药基础上减去阿仑膦酸钠。疗程共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钙和血磷,同时比较2组疼痛评分。结果A组治疗后BMD、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上述结果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GIOP疗效优于单用阿法骨化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8例,按年龄、性别及体重及急慢性期等严格配对后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4例。在入选时、治疗5d及10d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综合功能(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作评估,同时对过敏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入选时两组膝骨性关节炎VAS和L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治疗组VAS和LKSS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两组VAS和LKS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AS评分趋向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改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臭氧注射法及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探讨具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改良臭氧注射法治疗的为A组(60例),应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的为B组(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6个月疗效、穿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良率在1周时A、B组分别为55%和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6个月时,A、B组分别为68.3%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13.3%、33.3%,B组明显高于A组(P〈0.01);A组穿刺治疗时间(18.0士3.7)min,B组为(42.2士6.5)min;A组住院时间(4.7士0.6)d,B组为(6.O士0.9)d,两组穿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0。注射治疗及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具有相似疗效,且均具有微创、并发症较少的优点。而改良的0。注射法由于并发症更少,操作更简单,住院时间更短,效价比更有优势,因此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肖俊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7):471-472
目的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肝叶切除术后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利尿合剂和白蛋白治疗,B组给予特利加压素和白蛋白治疗,疗程均为7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一般临床症状、尿量、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A组尿量治疗前为(663±249)ml/d,治疗后为(987±354)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和肌酐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尿量治疗前为(598±324)ml/d,治疗后为(1956±875)ml/d,尿素氮由(19.4±5.8)mmol/L下降至(10.5±4.3)mmol/L,肌酐由(231.2±69.8)μmol/L下降至(128.9±35.2)μmol/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尿量、尿素氮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叶切除术后HRS优于常用的利尿合剂,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是否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方法60例TKA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采用自制组配式抬高支架将手术膝置于大腿抬高60。屈膝45。位;B组:患肢小腿下垫枕抬高伸直位。术后两组均放置负压引流24h。比较两组术后24h出血负压引流量、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两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术后24h的总引流量,A组为(331.75±55.04)ml,B组为(558.52±94.36)m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值,A组为(2.8±1.1)g/dl,B组为(3.6±1.2)g/d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为(4.9±0.6),B组为(5.1±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现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运动痛及功能恢复的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组333例TKA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二组:A组PCA镇痛+氟比洛芬酯,B组PCA镇痛。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静状态评分,活动度评分,安全评价指标。结果二组之间VAS评分(t=2.900,P〈0.05)、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5),镇静状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1.337,P〉0.05)。恶心、呕吐、瘙痒、运动及感觉障碍,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满意度高,可安全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镇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特罗定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珐女性OAB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托特罗定片2mg,2次/d,连服4周),B组(30例,托特罗定片并硝苯地平片,5mg,3次/d,连用4周)。治疗前及结束后行ABSS评分。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6±1.O)与(1.8±O.5)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9±4.8)与(5.3±1.8)分;B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7±0.9)与(O.8±0.1)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8±1.8)与(3.8±1.7)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急评分和OAB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诺昔康与单纯应用吗啡进行术后镇痛对胃肠手术患者蛋白质代谢的调理作用。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镇痛组;B组为吗啡镇痛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d内禁食并自外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体温和氮平衡,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两组术后24、48和72h静止与活动时的V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的体温均较术前的增高(P〈0.05),B组术后第1、3天的体温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均出现负氮平衡,第1天的负值最高,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d的负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浆Cor和E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3天则较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TNF-α及IL-6值明显高于A组(P〈0.05),且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术后联合应用吗啡与氯诺昔康镇痛与单纯应用吗啡比较,镇痛作用相近,但前者能产生更好的代谢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与射频消融在治疗髌骨半脱位中的作用。方法自2008—06—2010—06收治髌骨半脱位60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A组,30例)与射频消融(B组,30例)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60例均获得2年随访。A组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63.2±5.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7.2±5.1)分;B组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65.1±6.2)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4.2±5.4)分。A、B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Lysholm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忙3.112,P=0.003)。结论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相对于射频消融在治疗髌骨半脱位中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解剖类型髌内侧滑膜皱襞对微骨折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04-2014-01在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医院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有无合并髌内侧滑膜皱襞分成两组,进行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统计学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同解剖类型髌内侧滑膜皱襞分成两组,进行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统计学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不合并内侧滑膜皱襞评分高于合并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有差异(P〈0.05)。A,B型髌内侧皱襞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高于C,D型髌内侧皱襞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P﹤0.05);C,D型髌内侧皱襞更影响疗效。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有差异(P〈0.05),术后评分较术前大幅提高。结论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不同解剖类型髌内侧滑膜皱襞影响膝骨性关节炎手术前后的评分。特别是解剖类型为C,D型。术中准确处理髌内侧滑膜皱襞对微骨折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按照建立胫骨、股骨骨道的方法将30例分为双监视组和传统组。每组15例,两组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股骨端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双监视组60-90min,传统组70-90min。术中测量膝关节伸屈0°-90°时移植物位移:双监视组0—2(0.6±0.63)mm,传统组0~2.5(1.27±0.78)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均随访6~1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双监视组术前评分:20—60(36.27±9.95)分;术后6个月评分:75~87(81.33±3.66)分(P〈0.01)。传统组术前评分:20~60(38.00±10.56)分;术后6个月评分:74~88(79.27±4.13)分(P〈0.01)。术前与术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应用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双监视组近期疗效与传统组相似,但术后评分稍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洗方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24例(24膝)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每组12例,A组给予中药骨洗方(由薄荷、桂枝、半枫荷、两面针、红花、宽筋藤等组成)熏洗联合CPM训练,B组仅进行CPM训练,定期随访,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0-100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B组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5个月。A组ROM由治疗前78.6°±16.2°(62-95°),提高到治疗后125.5°±12.1°(112-13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8.035,P〈0.001)。B组由治疗前80.2°±13.7°(65-91°)提高到治疗后115.4°±10.1°(102-13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164,P〈0.001)。A、B组治疗前ROM无统计学差异(t=0.261,P〉0.05),治疗后ROM有统计学差异(t=2.220,P〈0.05)。A组Lysholm评分由治疗前74.3±5.8,提高到治疗后86.7±6.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931,P〈0.001)。B组Lysholm评分由治疗前72.7±6.3,提高到治疗后81.5±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645,P〈0.001)。A、B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647,P〉0.05),治疗后Lysholm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116,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过敏等并发症。结论中药骨洗方熏洗联合CPM训练对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纯行CPM训练。  相似文献   

14.
背景: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的治疗由于所需时间长、易复发和术后功能恢复差等特点,一直是关节外科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相关的病例报道很多,但对手术技术细节的全面探讨并不多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冲洗、置管,术后持续大流量灌洗治疗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的方法治疗的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8-81岁,平均(48.07±14.56)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度、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14例患者平均随访(24.18±12.60)个月(3-45个月)。膝关节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平均伸直度分别为5.71°±5.29°、3.57°±3.49°和1.14°±1.50°;平均屈曲度分别为85.77°±33.32°、95.01°±25.12°和116.79°±11.43°;VAS评分分别为(8.64±0.97)分、(5.43±1.80)分和(1.14±1.19)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51.93±10.86)分和(89.07±4.99)分。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复发。t检验结果: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的伸屈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的伸屈度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冲洗、置管,术后持续灌洗治疗膝关节感染性关节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膝的症状及功能,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节段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方法自2008-08—2011-03对24例L1-5,椎管狭窄症分别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A组)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B组)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I:1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相对椎问隙高度A、B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4,5末次随访时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但前者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以提供足够的脊柱稳定性,延缓及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6.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不同定位点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股骨定位点在右膝11点(A点)与右膝10点(B点)术后疗效的差别。方法将97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B组47例。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A组股骨定位点在A点,B组股骨定位点在B点,两组胫骨骨道定位保持一致。术后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外旋试验、KT-2000检查,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Lysholm、IKDC评分,评价两者之间疗效的差别。结果 A组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ADT及Lachman试验阳性例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旋试验及KT-2000在134 N下屈膝30°位膝关节前后位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术前两组Lysholm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KDC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结论股骨骨道选择在A点和B点单束重建ACL,可使患者关节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B点在控制关节旋转稳定性比A点好,早期A点比B点易发生重建韧带松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性畸形中央尖应用3种不同糊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161颗)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以接受氢氧化钙糊剂治疗者为A组(54颗患牙),以接受抗生素糊剂治疗者为B组(55颗患牙),以接受Vitapex糊剂治疗者为C组(52颗患牙)。对比3组感染治疗情况及感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红肿消退、咀嚼功能正常及牙周病变消失时间B组为(4.22±1.15)天、(7.11±1.62)天及(8.12±2.17)天,C组为(4.16±1.11)天、(6.92±1.06)天及(8.15±2.11)天,均低于A组的为(7.25±2.16)天、(9.26±2.71)天及(10.16±3.25)天(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B组及C组感染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及94.00%明显优于A组的64.00%(P0.05),B组与C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1年随访显示,B组及C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抗生素糊剂及Vitapex糊剂均可显著提高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患者龋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ACL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6侧人体膝关节标本,保留完整的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行单隧道双束和单束ACL重建,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测试膝关节在胫前加载(134N)和旋转加载(5N·m内旋胫骨)下屈曲0°、15°、30°、60°、90°位时的运动学反应。每个膝关节在4个不同条件下进行测试:ACL完整、ACL损伤、单隧道双束重建ACL以及单隧道单束重建ACL,其中单隧道双束及单束ACL均采用双股腘绳肌腱。结果 (1)胫前加载:双束组在屈曲30°、60°和90°位,单束组在屈曲90°位时关节前后稳定性获得良好恢复(P0.05);在屈曲60°位时双束组的胫前位移明显低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旋转加载:与ACL完整组相比较,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在屈曲0°、60°位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90°位时明显减少(P0.05);单束组在屈曲0°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60°和90°位时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明显小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隧道单束ACL重建相比,单隧道双束ACL重建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平衡针法针刺,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两组病例均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3-4d,临床观察2个疗程后进行视觉模拟定级WAS)评定、膝关节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并判定疗效。结果:①在VAS评分方面,两组VAS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膝关节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两组症状和体征总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两组间治疗后行走时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晨僵或起床后疼痛、休息时疼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在VAS评分方面,两种疗法均能改善膝关节疼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在膝关节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两组均能改善膝关节症状和体征,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行走时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晨僵或起床后疼痛、休息时疼痛方面,两组有类似的疗效;③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平衡针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