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通过对“中医西传”和“中医西创”相关历史进行探索研究,以“中医西创”为切入点,介绍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西创”实例,如针灸西创、中医理论西创及中药西创,并重点介绍针灸西创过程中的代表人物事迹、案例及器物;同时,总结了“中医西创”给现代中医发展带来的思考和启示,以期能在更为广泛的视角下认识中医的传播发展之路,并为现代中医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方向,助力中医药更加全面繁荣发展,走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4.
李新生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4,2(6):100-101
从世界各学科发展的历史证实,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实践特征。然后在不同的各个历史时期,再根据实践经验、历史环境和其它学科的有关内容,不断充实、论证,最终形成“独立学科”。中医学作为世界科学文化体系的一个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自然也遵循了这一规律,而且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汗牛充栋,浩瀚如烟的论著,历代名家推陈出新,著书立说,为中华民族的繁养生息和中医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形成了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现代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运而生,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医学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的两种主要模式,两各有利弊,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可共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中医现代学派的形成与特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仕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3)
从中医现代学派的形成和特征等两方面,论述了中医现代学派是中医事业发展和新的突破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并认为在祖国医学史上,中医现代学派必将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主要学术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医学是发生地域和文化背景均有很大差异的两个医学知识体系,两者之所以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都相同的情况下,其理论缺乏通约性,是中西医学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缺失”以及由此形成了“文化鸿沟”而致。解剖学在中西医理论建构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哲学在中西医理论构建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思维方法在中西医理论建构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中西医学评价体系的差异等等,都是两者存在的最为显著的“文化鸿沟”。因此中医学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在中医理论及其原则的指导下,合理、客观、实事求是地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及其评价体系;以临床实践为出发点和指归,运用临床研究的思路对中医理论进行探讨才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成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1):8-10
对“中医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当多的人错误地将“中医现代化”等同于“中医现代化科学化”。“中医现代科学化”的前提就是“中医不科学”、“中医落后”, 这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认识错误所致。“中医现代科学化”实际上就是“中医的西医化”,其结果将导致中医学的消亡。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的现代研究与发展以及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问题,一直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其中的逻辑悖论加以分析,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有些问题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但部分思路已含蓄其中,以作引玉之砖,期望争鸣。 相似文献
11.
近代我国中医学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析阐述我国近代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过程,提出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其发展规律,为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对历史医学文化的研究,分析其成功的或失败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总结其经验,揭示其存在的规律性,有利于现代医学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恩兰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1):85-88
针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从意识、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和国际化的内在要求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医理论,从内服和外用两方面统计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情况。其中,内服方面,从健脾除湿、养血润燥、清热凉血、补中益气等方面进行统计划分。外用通过中药外洗、中药外洗、中药湿敷、外用中药膏剂、涂搽成药搽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综述近5年来的文献,为进一步推广中药及中药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迈入高质量发展阶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过去十年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医药学术研究亦取得重要进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张伯礼院士立足近十年中医药的发展情况,针对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探讨复杂生命现象时,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传统中医药学的思维方法有一定的趋同性。如果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将能够深化中药的整体疗效评价、证候的内在本质及辨证施治研究,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中医药界的努力和党中央的关怀下,中医药法规建设不断发展。总体上看,我国中医药法规建设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不少教训。对于建国后中医院法规历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和总结,可为当代中医药法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方剂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将为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提供新方法;而代谢组学的研究成果,则可能为建立新型的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药效评价的技术平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临床文献中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共7625篇,对证候积分与常用实验室指标、证候与疾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诊断结果对比符合性很高,说明中医辩证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