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 04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症、骨折至确诊DVT时间、入院时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其中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肥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脊髓损伤;入院时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包括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肌酐(creatinine,Cr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根据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下肢静脉超声结果是否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2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选取抗凝药物使用情况,选取研究组患者术后服用抗凝类药物利伐沙班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用该药物60例,记录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失血量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PT、APTT、INR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患者PT、INR指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指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抗凝类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脊柱固定环在不稳定脊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凝药物病人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导致动静脉血栓栓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合理的抗凝治疗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并改善手术病人的近、远期预后。对目前常用抗凝药物、围手术期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或出血并发症风险效益比进行评估,针对特殊人群、特殊手术等伴有复杂临床情况时的围手术期抗凝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Guo ZQ  Dang GD  Chen ZQ  Qi Q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6):334-339
目的 了解强且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治疗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例AS脊柱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硬随访,19例中颈椎骨折11例,9例发生在C5-7间;胸腰椎骨折8例,7例为应力骨折,均发生存T10-L2间。二柱骨折16例。9例并发脊髓损伤,其中8例为颈椎骨折。所有19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或脱位采用了4种手术方式,其中9例做了前路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间值骨加钢板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也做了4种术式,其中5例的术式为后路长节段固定加前、后联合融合,结果术岳18例患者获得了平均46.4个月的随访。并发脊髓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8例的神经功能有恢复。18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骨性愈合一术中并发脊髓损伤2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并发肺炎2例。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大多为三柱骨折,颈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胸腰椎多为应力骨折一手术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颈椎骨折患者,可采用前路椎体问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术式;而对于胸腰椎骨折,主张后路长节段固定,前、后联合植骨融合,术中及术后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应注意预防或避免。  相似文献   

6.
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外科的技术进步使得脊柱骨折治疗出现了理念上和方法上的变化。椎弓根螺钉等各种内固定的使用、上颈椎等复杂部位内固定的实现、固定的微创化、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固定实现了准确化。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进步使得大量的脊柱骨折从保守治疗转为积极的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新技术的使用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在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如何规范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也是我们应该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以卧平板床、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功能锻炼为主。椎弓根螺钉对骨质疏松椎体把持力不足、患者手术耐受差,使得传统螺钉内固定手术受到一定限制。研究提示,介入治疗之椎体成形术可减轻椎体骨折相关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等,但不必过多追求恢复椎体高度,保证安全更重要,骨水泥注入量的控制和评价也存在广泛争议。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较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并减少骨水泥渗漏,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较优于PVP、PKP。但有学者报道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并不比安慰剂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抗凝治疗方案,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抗凝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诊治的536例老年(≥60岁)髋部骨折。对纳入的患者术前发生DVT的可疑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是否多处骨折、是否合并恶性肿瘤病史、高脂血症、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吸烟史、发生骨折至入院时间、糖尿病史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参照最新指南评价抗凝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结果共纳入203例,其中术前并发DVT 53例。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脂血症、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发生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前是否长期卧床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DVT的防治,但是剂量疗程有所不同。结论合并高脂血症、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骨折前长期卧床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前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骨折前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发生骨折至入院时间24 h则是有利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抗凝方案基本符合指南推荐,但合理性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注意要点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7例,进行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23个月的随访,脊柱骨折节段全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产生,脊髓神经损伤有所改善。结论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受伤机制复杂,容易发生漏诊或延迟诊断,要进行仔细而完整的体格检查和全面的辅助检查。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脊柱骨折及其伴发损伤卫小春,胡世保,范占林随着工矿和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复合损伤越来越多,伤情复杂,急诊工作中常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本文旨在分析不同致伤原因所致不同节段脊柱骨折及不同部位脊柱骨折伴发损伤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出规律,指导脊柱骨折及伴发损伤...  相似文献   

12.
乘车致脊柱骨折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分析乘车致脊柱骨折的特点。方法分析14例乘车致脊柱骨折的年龄、性别、受伤状况、骨折类型及节段、治疗、预防的特点。结果14例均系老年患者,大多为女性,骨折集中在胸腰段,骨折压缩轻,无脊髓损伤。结论老年女性应积极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切记乘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伤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于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脊柱多阶段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多节段骨折,相邻型33例(63.5%),非相邻型19例(36.5%),其中胸腰段损伤30例(57.5%),50例(96%)伴有神经损伤,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17例,C级15例。D级7例。E级2例,平均年龄38岁,延迟诊断19例。损伤原因以高处坠落(55.8%),交通事故(25%)为主。保守治疗28例,手术治疗24例,除7例行胸椎单纯减压以外,颈椎、胸腰段、胸椎均行切开减压并不同内固定器械固定。计有Orion1例。TSRH1例,Dick4例,SF2例,RF3例,AF2例,CD4例。固定椎体跨2节到4节不等。结果经过平均16.5个月随访。52例多节段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脊髓功能改善1级者21例,改善2级者11例,无改善者20例。其中FrankelA级11例,仅有2例有改善。结论多发性脊柱骨折发生率较低,易漏诊。伤情重,合并伤多,多伴有脊髓损伤,以青壮年男性多发。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是常见原因。损伤的康复取决于脊髓受伤程度,手术积极干预,对患者康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对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治疗且获得随访的65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58 ~81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T10 5例,T11 8例,T12 14例;L1 15例,L2 13例,L3 10例。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手术组(A组)和开放手术组(B组),A组又分为Sky手术组(A1组,20例)和球囊成形组(A2组,22例)。B组又分为双皮质固定组(BI组,10例)和骨水泥强化组(B2组,13例)。评价4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脊柱后凸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B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 ~45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A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术后改善迅速;B组术后1个月左右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手术前、后脊柱后凸的矫正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术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出现了相邻椎体的骨折。结论 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都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但两者有不同的适应证;微创手术在缓解疼痛方面迅速有效,但Sky手术在后凸矫形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手术后相邻节段的骨折是手术治疗OVCF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对 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Har rington Luque联合内固定 ,观察术前、术后 2周、术后随访的Cobb角、Frankel分级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患者术后 2周Cobb角获得平均 14 1°的恢复 ,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其中 2 8例经随访 12个月~ 9年 ,Cobb角较术后 2周平均丢失 2 3°,Frankel分级较术后 2周有进一步改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气胸各 1例。结论 应用Harrington Luque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复位性好、固定牢固的可选方法 ,尤其在多节段相邻的胸腰段骨折的内固定中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跳跃性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跳跃性脊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2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10例,结果 漏诊率达22.7%,按Frankel功能分级,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脊髓功能均有恢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 对该类损伤要明确受伤机制,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  相似文献   

17.
脊柱后凸畸形术前测量对手术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对于脊柱后凸手术矫形的开展与普及,已走向规范化,对脊柱后凸,我们参照选择不同程度的弯曲度,按照术前X线片定位,对椎骨横径或矢状径计算出所要切除椎骨的多少。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既有背凸又有侧凸的患者,计算矫正宽度、矫正度数,较为准确的运用于手术当...  相似文献   

18.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应取积极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期刊发了4篇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文稿,宋柏杉、杨维权、黄祖元三文介绍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方法和经验,康鹏德一文报告了合并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体疗在小儿脊柱侧突术前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疗是利用体育锻炼来防治疾病,促进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我院在为11例小儿脊柱侧突患者手术前,采用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体疗锻炼,使心肺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手术矫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陈来  陈雅  林虹  叶利武 《中国骨伤》2009,22(12):948-949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邻的椎体或其附件同时发生骨折,为脊柱跳跃性骨折。跳跃性脊柱骨折义称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multiple—level noncontiguous spinal fractures,MNSF)。临床上所见约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6%~23.8%,常为较强暴力沿脊柱纵轴传导及多种暴力同时或重复作用于脊柱所致,常并发其他损伤,易漏诊或延迟诊断。若不能早期正确诊断,不仅会影响脊柱运动功能及残存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者可因继发性损伤引起迟发性截瘫甚至死亡。自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44例,其中27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