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辩证分期用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26例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疗效根据X线片所示骨痂定量分析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观察组骨痂生成时间较对照组短,生成量较多,骨折愈合更快。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0.06±5.06)分,高于对照组(84.32±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28)。结论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 a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分,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选择。方法自2009-04—2013-04应用动力髋螺钉(DHS)、锁定解剖钢板(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其中DHS组32例,LCP组29例,PFNA组27例。结果 88例均获得随访3-30个月,平均15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和骨的质量来选择正确的内固定。PFNA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9-01间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33例)和DHS组(29例)2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比较,PNF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微创性好、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10—2015-09诊治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PFNA组)和PFLCP(PFLCP组)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60例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袋总引流量、输血量均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采用髓内中轴性固定,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更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PFNA可作为优选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本组经随访6~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8周;骨折端复位满意,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40例,良6例,可2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使用DHS内固定术,观察组(46例)行PFNA内固定术。观察和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11-01—2013-07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5min,出血量平均70ml,住院时间平均15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6个月。54例术后获得随访2~25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5~95分,平均91分。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尤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适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InterTa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2—01分别采用PFNA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评分和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结果66例均获得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放射学评分略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和PFNA内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优缺点,术者可根据熟悉程度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7-02间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术,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术比较,PFNA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转子间顺行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PFNA组(87例,采用PFNA治疗)和InterTAN组(54例,采用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PFNA组短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长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级、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均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选择,PFNA手术时间更短,而InterTAN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将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固定26例(复位组),未复位固定20例(未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复位组较未复位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未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固定移位的股骨大粗隆顶点骨折能够提高PFNA主钉进针定位的准确性,降低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隐性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45~88(55.2±8.9)min,术中出血量80~180(95.5±14.3)ml。54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4例失访。Harris功能评分:优13例,良32例,中9例,优良率83.3%。结论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出血少,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应用髓内固定系统规范化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已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共识,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如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等的治疗仍较困难。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FP)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应用LPFP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2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9例(Evans-Jensen分型:Ⅲ型5例,Ⅴ型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0例(Seinsheimer分型:ⅡA型2例,ⅡB型2例,ⅢB型4例,Ⅴ型2例);股骨颈骨折伴股骨转子下骨折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上段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PFP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65~150 min,平均96 min;出血量为80~750 ml,平均360 ml。2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7个月,平均12.8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发生锁钉断裂,2例发生延迟愈合,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骨折愈合时间为2~20个月,平均3.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99分,平均86分。结论:LPFP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等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是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33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法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55例和Gamma钉组7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出现2例髋螺钉切割,1例远端锁钉断裂,1例股骨干骨折;PFNA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和Gamma钉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与Gamma钉相比,PFNA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更适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7.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按黄公怡等的髋关节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4例.结论PFNA是做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总结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PFNA)两种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PFLCP内固定,另一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后分析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失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位置情况,并通过Harris功能评分评价下肢功能。结果两组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定期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8~18个月)。PFNA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LCP组出现2例髋内翻、螺钉松动退出、股骨大粗隆滑囊炎,PFNA组2例分别出现颈干角丢失、螺钉切出股骨头和下肢轻度短缩、螺钉稍退出。结论 PFNA和PFLCP两种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疗效,PFNA固定允许患者早期负重,两种内固定均具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隐性失血尚未得到广泛重视,对其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应用髓外固定物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物(PFNA、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为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DHS或PFNA、InterTan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记录术中及术后显性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应用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DHS 24例,总失血量平均为832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187 m(l22.5%),隐性失血量为645m(l77.5%);应用PFNA 38例,总失血量平均为210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123 m(l58.5%),隐性失血量为87 m(l41.4%);应用InterTan 27例,总失血量平均为1054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153m(l14.5%),隐性失血量为901 m(l85.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极易引起术后贫血,需严密监控患者的失血量。髓外和髓内固定方法的出血量基本一致,髓内固定方法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髓内固定物PFNA的操作简单,出血量相对较少,可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一抗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共63例,平均年龄(78.7±7.8)岁,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LCD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固定,PFNA组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明显低于LCP组,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措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中远期疗效肯定,是较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